首页 > 女生言情 > 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 第346章 大明国战当是时

第346章 大明国战当是时(1/2)

目录

北镇抚司的酷刑不是人受的,一举抓住五个活口,真相自然很快大白。

经查明,这些匪徒果然是建奴细作,常年潜伏于京城,专司打探明廷局势和动向。

锦衣卫顺藤摸瓜,接连铲除了好几个据点,抓住了十几个人。

这是一个非常精干团伙。

头目化名董源,神通广大,什么都打探得到。

消息经登莱、宁远商路,定期送回辽东,为后金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每次辽东大战,明廷的决策还没送到宁远,黄台吉说不定已经知道了。

可惜搜遍了整个京城,也没找到董源本人的踪影。

或许早在两三天之前,就已经离京了。或许被人灭口,不知死在哪条阴沟。

总而言之,没找到董源便没法挖出朝中内应,确实有些遗憾。

至于鼎文香烛铺案,确如陈子履所料,就是这伙细作干的。

早在几个月前,他们就收到李永芳的命令,在京中搞些事情,比如传播谣言什么的。

目的是引起朝中争斗,引起皇帝注意,打击陈子履的仕途。

董源不知道走的什么路子,打听到高承弼反复鸣冤,于是买通押解衙役,把人赎了出来。

令其接触广西行商,用传闻编造黑料。

几百页纸的举报信,先是匿名送给了薛国观。

眼见迟迟没有动静,凶徒又潜入香烛铺,逼迫十一口上吊自杀,借此掀起京中波澜。

哪知薛国观十分配合,把包袱放进凶案现场,终于掀起轩然大波……

总而言之,这是大明立国以来,最为离奇的一个大案。

涉案人之显赫,案情之曲折,破案之惊险,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一连几天,京中各类小报卖断了货,无论加印多少版,都能通通卖光。

每一个人都试图多挖一些内情,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此案的第一小丑高承弼,第二小丑薛国观,均被谈客们反复耻笑,反复鞭挞。

竟敢构陷陈少保,哼哼,不知死活。

就在大家伙大呼过瘾的时候,又有一条劲爆消息传出。

陈少保认为国策之争拖得太久,迟迟回不了登莱,也不是个事。

于是他提议,在御前来一次大辩论。

所有御史均可以上场,面对面提出心中的质疑。

他作为擂主,当场回应一切问题,绝不回避。

皇帝就在一旁做裁判,只听不问。

如果觉得陈子履有理,就开始试行“农工商并举”之策,募集更多股金,创办更多官办商号。

其他省份也可以依此施行,共同革新。

倘若他陈子履答不上来,会干脆认输,以免弹劾不断,朝廷动荡不安。

皇帝一口同意,约定在十五天之后,于皇城内设坛开辩。

是输是赢,一锤定音,往后不得在这件事上反复纠缠。

于是,老百姓的注意力,又被引回到“国策之争”上。

他们不懂“农工商并举”有什么好处,不过他们对陈子履充满信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