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 > 第670章 尖锐问题

第670章 尖锐问题(2/2)

目录

很快,又一位学生站了起来,他来自物理与生物学交叉方向,问题更加直接,也更具锋芒。

“艾伯茨教授,感谢您为我们勾勒出如此激动人心的未来图景。这让我们对‘枢纽蛋白’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但正如您所知,根据学界之前的了解和风声,最早系统提出并倾力投入‘枢纽蛋白’这一方向,试图去破解那个‘调度中心’的,似乎是华国的繁缕研究院,由陆时羡博士和莱夫科维茨教授领导。”

“而如今,却是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率先在pNAS上发表了关于SFR-1的阶段性重要成果,抢占了上风。”

他略微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问道:

“我的问题是,您如何看待这场看似已经分出阶段性胜负的科研竞赛?这是否意味着,在当今基础研究的尖端竞争中,像科尔德斯普林这样的传统顶级机构,凭借其深厚的积累和资源,依然对像繁缕这样的新兴力量保持着近乎压倒性的优势?”

“这是否也是一种‘范式’?即创新思想可以萌芽于任何地方,但最终的果实,往往还是会被根基最深厚的‘强者’所摘取?”

这个问题尖锐异常。

在场就座的学生甚至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它不仅关乎一个具体课题的优先权,更触及了全球科研格局、资源分配与学术竞争生态的深层思考。

报告厅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这位刚从科学出版界权力顶峰退下来的智者的看法。

艾伯茨教授并没有立刻回答。他双手交叉放在讲台上,微微低下头,仿佛在沉思,又仿佛在权衡措辞。过了将近半分钟,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全场,眼神中带着一种历经风雨后的通透与平和,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

“又一个非常出色,也非常深刻的问题。”他开口,语气比之前更加沉稳:“它触及了科学社会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创新、资源与发现优先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他首先承认了事实:“是的,从公开的信息渠道来看,繁缕研究院及其领导者,确实是最早、也是最旗帜鲜明地将‘枢纽蛋白’作为一个核心战略方向来推动的机构之一。”

“陆时羡博士在多个非公开学术场合的阐述,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近期在pNAS上的论文,无疑是一次漂亮的‘后来居上’,展示了其强大的执行力和整合能力。”

然而,他紧接着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意味深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