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九时墟 > 第168章 你们可来了

第168章 你们可来了(1/2)

目录

后车突然刹车,源于行临的头车突然来了个急闪,而那道晃眼的金光,五人全都看见了。

前后两辆车择在安全的位置临时停了车,分别打了双闪。

五人分别下了车。

晃眼的金光已经不见,目光所及就是黑沉沉的天。

“你们都看见了吧?”沈确一脸懵,“什么那是?”

行临点头,周别一惊一乍的,抬手比划,“一道金光,歘地一下过去了!不像闪电。”

天气预报也没说今晚会有雷阵雨。

虽说这里的温度照比西安低出一些,但空气干燥,不带雨腥气。

陶姜迟疑,“是不是对面车辆的远光灯晃的?”

这条路段很暗,这么晚了偶尔有车经过都是开着远光灯的。

但行临很肯定的口吻,“不是车灯。”

乔如意沉默半天,不确定地问他们,“你们……看见的是金光?”

“对啊,可亮了,金色晃眼啊。”周别马上道。

行临看出端倪,“如意,你看见了什么?”

他这么一问,其他人都反应了过来,齐刷刷看着乔如意。

乔如意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眼下是瞧不见什么了。

“是一条河,河面上漂浮着一些人,身上散发着金灿灿的光,不知道是什么。”

就是一闪而过的画面,在数分钟前。

最初也是金色晃眼,但落进乔如意眼睛里的是一条金色的河,很快她就看清楚了,金色的不是河水,是来自漂浮在河面上的那些人,他们有的面朝上,有的后背朝上,金色光芒是从他们体内迸射出来。

画面很短暂,其实就跟周别形容的一样,歘地一下过去,只是画面的每一帧都叫人印象深刻。

行临问她,“河里的那些人死了吗?”

乔如意回忆,“看上去应该是死了的。”

陶姜后背发凉,“是周别梦见的河吗?”

周别也想起了自己的梦,皱眉说,“我梦见的河只有鱼人有,没有其他什么人,也没看见金灿灿的光。”

又问,“现在如意也看见了,难道是同一条河?这条河是存在的?”

陶姜不解,“黑水城有河吗?”问完恍悟,自答,“肯定有河啊,否则就不叫黑水城了。”

行临点头说,“黑水城是在额济纳河的下游,这条河是由祁连山脉融化的雪水汇聚而成,在古时候有个好听的名字,你们都听过,叫弱水,现如今叫它黑水河。当年西夏建国,那条河是整个黑水城最重要的防御要塞。后来随着环境恶化,河流改道导致沙化,东河床干涸形成戈壁沙漠,黑水城也成了一座废弃的古城了。”

-

“曾经的黑水城也是一片绿洲啊。”

五人在没等到异像后就分别上了车,继续赶夜路。

前方的路被车灯映得雪亮,可尽头还是湮没在无尽的黑暗中,乔如意看着前方,竟是一时间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力感。

她发出感慨,脑海中的便是牛羊成群、安乐祥和的一幕。

行临嗯了一声,“曾经的居延,因为远离宋辽纷争,在相对安定中得到发展,所以西夏人才建了黑水城,在蒙语中被称为哈日浩特。当时黑水城繁盛,虽在沙漠间,却是建立在绿洲之上,北接居延泽,南临黑水河,宜居之地。”

乔如意转头看着行临。

他目视前方,眼神深邃沉静,侧脸被明暗交织的光亮映得线条极其硬朗。她冷不丁想起在无人区时,他看着相落日荒芜,轻叹的那句——

这里曾经也是一片绿洲,水草丰沛,牛马成群。

乔如意发现,当他提到一段历时,更像是在回忆过往。像是他谈到了黑水城,谈到了绿洲,谈到了战争,在他听上去平静的口吻中,似乎在压抑着某种情感。

这情感强烈,就像是藏在冰层之下的火焰。

突然就想到陶姜说的——

行临像是个古人啊。

……又想远了。

行临见她半天不说话,便问她想什么呢。乔如意本想说没什么,转念一想就改了口风,“你对历史太了若指掌,让我有种你是古穿今的既视感。”

他眸底的光有极短暂的凝滞,随即笑,“什么?”

后座的周别闻言也乐了,接话,“那可糟了,我哥他对每一段历史都挺熟,你说他能是从哪个朝代穿越来的呢?”

这个……

乔如意想了想问行临,“是每一段历史吗?有你不大熟悉的历史时代吗?”

行临还真认真想了,“春秋之前吧。”

“知道了,你是诸子大家,智慧超群,不小心穿到了现代。”乔如意开玩笑的口吻。

行临一手搭着方向盘,笑说,“智慧超群这四个字用得不错,但话回来,我如果春秋穿越来的,春秋之后的历史我怎么了若指掌?”

乔如意一想,也对啊。

能了解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人,就只有现如今的人。

“只能说明一件事。”行临含笑。

乔如意看着他,“什么?”

行临懒懒的口吻,“说明上学的时候我比你们用功,比你们注意听讲。”

周别往后一坐,“这么说的话,我认了。”

他的确没好好念书。

亏得是托生个好人家,否则哪还有让他这么肆意妄为的日子。

行临说,“周别,人生终究是你自己的。”

周别明白他话里的意思,点头,“放心吧哥,我都从良了。”

乔如意瞥了周别一眼,这词用的。

可真够叫人浮想联翩了。

但她觉得行临之所以通透历史,除了是九时墟店主外,自身也应该是喜欢钻研的吧。

“我们现在走过的路,”行临低声说,“曾经蒙古大军也走过,算是,西夏的灭国之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