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忙碌的一年(2/2)
在给沈乐妍的嫁妆里头,陆氏和沈老二一开始就敲定了,一定要陪嫁庄子。俩人还是乡庄人家朴素的想法,金银万贯不如土地一片。
只要有地,哪怕再落魄,总也有饭吃!只要饿不死,这一辈子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只是池州府富庶,平头百姓还极少卖田呢,更何况那些良田大庄子?沈老二从正月里一直找到八月,才强强找到两个大小合适的庄子。
一个是麦收后接的手,在离池州府约有六七十里建安县郊;一个则是秋收后才能接手的庄子,这个离府城却近,就在府城东边二十里开外的地方。
两个庄子到手,沈老二这些年积攒的家底子也花了个精干,又有裴老太太使了媒婆子传话来,说是知道沈家情形,让他们量力而行。
而两个庄子的陪嫁虽说和那些世家大族的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却也不算很看不过眼了,于是乎沈老二也就收了手。
把铺子里的生意丢给郭阳和帐房先生操持着,自己个亲自去庄子里督阵,选庄头招揽长工,足忙活了差不多一个月,才算是把冬麦子种上。
忙完这个,做糖卖糖的好时节又到了,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要说,沈老二家这一年,可谓是忙而喜事不断。
闺女的亲事是一喜,添丁进口是第二喜,这第三喜就是生意上的事了。
沈家的糖虽然没有如沈乐妍所愿成为贡品,但在杨家大老爷的帮衬下,和京城一个本地商户接上了头。
这户张姓人家从祖上起就在京城开着南北货铺子,是家传的生意。可以说,南来的北往的各色货物,就没有他家铺子里不卖的,而且主售的就是那些居家过日子日常消耗的货品。
京城中乃至城郊几个县城,那些没有能力到产地打货的小商贩都是从他家这里打货,说是掌着半数京城里头的油糖酱醋乃至各色干果小食的买卖也不为过。
从二月里和这户人家接上了头之后,一月比一月的打货量大,不止是糖,就连两家合开的酒铺子也沾了不少光。
有了这个门路,沈老二家今年糖这一项的生意格外的红火,而且也让有意做酱油、果酒,乃到果脯的沈乐妍,心里有了谱,现成的顺风车,不搭多可惜呀?
于是沈老二去铺子里的生意,她也干脆把已经开张了几个月,生意都步入轨道的三间小面馆转手交给沈乐萍几个,自己潜心去研究接下来她要做的事儿。
要说,这大半年时间里,她也寻了两个粗通酱油和醋制作工艺的匠人,试验了米醋酱油的做法。成品倒是做出来了,就是没有她印像中的口感醇厚,而且她暗中盘算的那个海鲜酱油,她只知道方法,那就是用海虾和成品酱油熬煮,能够得到鲜味和酱味都比较浓郁的海鲜酱油,可是这种方法太简单了,直白地说,根本没啥技术含量,想做为黄家人被善待被重视甚至被优待的筹码显然是不够的。而且也不易保存。
她还得再想想法子。
只可惜,她前世生在平原地带,根本不临海,对海产品并不熟悉,更没留意过相关的加工工艺,能记起来的就这么多。
闷头想了好久,也没想到更好的法子。倒是因九月九吃螃蟹,突然想到了前世曾吃过的螃蟹酱、虾酱,乃至还有一种她虽然知道却并不熟悉,更不常吃,以至于被她忽略个彻底的调味神器——鱼露。
这些她恍惚记得是用盐腌渍之后,再经过发酵所得,可是具体的方法也不知道。
想了想,干脆把裴鸣宣叫来,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听,让他写信给黄家人,看看他们有没有听说过当地有类似的制作工艺。
毕竟那边临海,当地的百姓很可能有外乡人并不知道的处理海产品的方法。
信送过去之后,沈乐妍就把注意力放在改良酱油和醋的口味上头。
当然也没放弃自己用海产品做试验。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还没等她的试验品出成果,突听耳边响起噼里啪啦的炮仗声,转头再往外一瞧,记忆中,前一刻还是浓荫匝地的院子,这一转眼的就是满目萧瑟的寒冬,而且新年居然也临近了。!
沈乐妍抓着头,隔窗望着那几枝箭一般指向蔚蓝天空的光秃秃的枝丫迷惑,这一年她忙叨叨的,都忙了啥?
陆氏抬脚进来,看见她立在桌边,一脸茫然的看着窗外,就问她,“傻站在那干啥呢?”
沈乐妍就实话实说。
陆氏听了顿时气笑不得,斜了桌子边上,已摆上大半年有余的绣上,到现在才刚绣了半幅的红盖头,没好气地道,“我也想问问你,你这一年,见天忙叨叨的,到底忙了啥?就那么一个小物件儿,你绣了一整年,还没绣好!赶明儿到了出门子的时候,就顶着绣了半边的盖头出门子吧!”
去年这个时候,裴鸣宣过去和她商讨婚期,说什么放在明年此时的时候,沈乐妍没功夫反驳他,但打心底里是不同意的。
明年此时,她还不到十六岁呢 ,残害祖国花朵呢你?
陆氏也不想让闺女太早出门子,一来是不舍,想多留留她。二来嘛,也多给自家一些时间,好多赚银子给闺女置办嫁妆。
裴老太太也不想把亲事办得太早,主要是结沈家这门亲,门第已经够低了,世家里头暗里说嘴的人多,再急惶惶的成亲的话,总显得这事儿办得太仓促草率。
于是婚期便是三比一的压倒性优势定在翻过年的四月里,离现在也不过三四个月的光景了。
总觉得离嫁人还有好长一段时间的沈乐妍,意识到这个,不由得塌了肩,郁郁在桌边坐下,重重地吐了口气,自由舒心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
陆氏看见又不由得嗔她,“你那是什么表情?嫁人是好事啊,咋到你这里,提一回你就拉一回脸?你满城的去打听打听,像咱们家这样的家境,哪个姑娘家有你嫁的好?女婿是要家世有家世,要人才有人才,要文才有文才,哪儿哪儿配不上你?”
说着,又嗔闺女一眼,“也不知道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不知足的!”
说得沈乐妍不由得撇嘴揶揄起来,“哟哟哟,这才多长时间,娘就满意成这样了?不就是逢节过来给你送份礼嘛?那才值几个钱?这就叫人家给收买了?怪不道人家说,岳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
说得陆氏忍不住笑呸她一声,“是,我就是叫人家给收买了。这么个千好万好的女婿,逢着年节还记得来瞧我,处处敬重我,我还有啥不满意的?”
沈乐妍就笑,“那也不知道是谁天天坐在屋里暗愁他身上的那些事儿。”
提到这个,陆氏脸上的笑意微微落了下,又没好气地瞪了闺女一眼,“我这心里才刚好些,你又提!”
母女俩说的是裴鸣宣营救黄家人的事儿。
这些事儿,先前沈乐妍并没有和家人直说,陆氏只是影影绰绰地知道。这是亲事做定之后,她才和家人详说了实情。
陆氏当时就唬了好一跳,哪怕沈乐妍一再说,这件事肯定他不会明刀明枪的硬着办,陆氏仍是忧心不减。这还是逢节裴鸣宣到这边来走动,亲自和陆氏说过几回,就是沈乐妍说的那个意思,他定不会不顾两边家人的安危,强着去办这件事,陆氏心头这才略微安定下来。
说过那话,又横了闺女一眼,“你先前不就是满意这个人,才不告诉我们这些事儿的么?你现在又在这里摆什么一脸的不情愿?”
要是早告诉了,她和沈老二一准儿不会应承这门亲!
沈乐妍就呵呵地笑了。
她之前之所以没说,一来是按她的判断,他不会冒险。二来嘛,也不想让其它的事儿,干扰了自己的判断。
陆氏深深吸了口气,又没奈何地瞪了她一眼,“正好,我还要问你呢,你早先帮着他做生意这件事儿,我忖着呀,迟早得叨腾出来,这件事你想好了怎么办没有?”
“当然想好了。”沈乐妍可没想过这件事会瞒一辈子,早盘算着怎么把这件事挑到明处,顿了下,和陆氏笑道,“等到成了亲,我就去和老太太坦白呗,争取宽大处理!”
虽然裴老太太对自家闺女满意,可是陆氏还是忍不住忧心,“你们这一个两个的都在背后期瞒她,就怕老太太气不过!”
“气不过就罚嘛!这也没啥大不了的!”沈乐妍一副敢做敢当的傻大胆模样笑道,“再说了,我帮着他做生意,还有从前就认得的事儿,也是事出有因啊。”
有这个因在,裴老太太便是有气,应该也不会是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