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农门贵女 > 第四百二十四章 反应(两章合一)

第四百二十四章 反应(两章合一)(2/2)

目录

沈家这边忙,裴家那边也忙。

裴家二房,八月里自京城回来的那位李氏姨娘十月底生了个小公子。虽说是庶出的孩子,也是裴家儿孙,也是整个裴府的喜事一件。

洗三、做九、满月等一应事宜自然也不能少。

忙忙碌碌的忙了二十来天,这日各项事宜总算忙妥当了,闲下来的裴老太太突然惊觉,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听到关于沈家那丫头的消息了。

这让自打和沈家打上交道,耳边关于她的话就一刻没断过的裴老太太突然有些不太适应。

忍不住问乔嬷嬷,“那丫头真个收了心,安心在家呆着呢?”

她总觉得这么个能折腾的丫头不可能那么乖巧地天天闷在家里。

乔嬷嬷就笑了,“哪有啊,这些天,又捣鼓上了新玩艺了!”

乔嬷嬷和沈乐妍算是不打不相识!整个裴家,除了裴老太太,大概只有她对沈乐妍的事儿最为上心了。

这些天,虽然府里忙,裴老太太也没问,但是她还是时常找那些外出采买的管事打听沈乐妍的事儿。那些管事、管事娘子们知道她挂心着这个,有时候便是她不问,也会主动找她来说。是以,沈乐妍这些天忙叨的事儿,还有沈家的事儿,乔嬷嬷也是门清。

“说是受了三门桥那个烤饼老号的启发,自己个儿捣鼓了一个怪里怪气的烤点心的窑,还给新捣鼓的点心,起了个怪里怪气的名字,叫什么面包。据说,这东西松软香甜,比市售的所有点心的味道都要好,哦,对了老太太,她这个面包里头加了一些从牛乳里头提取出来的油,她给起了个名字叫黄油。说是先是想学着人家做带骨鲍螺,结果做坏了,歪打正着,提了些油出来。”

这些都是沈乐妍对外面的说辞。

裴老太太一听,又是怪里怪气的烤点心的窑,又是怪里怪气的面包,还有学着人家做带骨鲍螺等话,眉头微微皱起,“哼,我就知道她没那么老实,天天在外头心都跑野了,还真个能收了心在家?”

虽是责怪,却带着几分不自知的宽和。

乔嬷嬷就笑,“可不是。我活了这么大年岁,还没见这么爱操持的人呢,真真是一刻都不歇着!”

顿了下,她又说起沈家买庄子和请伙计管事们的家人的事儿来,“说是自己个要起这个点心铺子,专做女子的生意,也得用人手,就不找旁人了,专从伙计管事们的家人里头来挑,家里那两个妹子和堂妹,除了近身侍候的买人之外,以后帮着她们打理外头的事的人,也从这些人里头来挑!”

裴老太太一听自己的点心铺子这话,先是没好气说了一句,“那话说得跟放屁似的,自己个前脚才说了不做生意,这才几天就又操持上了!”

待到听到乔嬷嬷后面那些话,裴老太太眼中忍不住透出几分诧异。

沈乐妍的这份安排,对于出身世家,又掌了多少家的裴老太太来说,那就是一眼就明。

近身侍候的人,和主人家休戚相关,当然得买人。卖身契捏在手里,才能安心让她们近身侍候,倒是外头办事的人,虽说买人更好,可是以沈家的底子,便是买得起,却不知这些人的秉性。

从沈家自身的情况来看,比起买那些不知根底的人,从伙计管事的家人里面挑,倒是更合适些。

微微蹙着的眉头松缓下来,眼中不觉又添了几分赞赏,“单从这点来看,像是个心里有数的!”

想来,将来掌家的本事应该也不会太差!

“谁说不是呢。”乔嬷嬷先是笑着附和了一句,又说起了沈乐妍那些隐隐透出来,却还没有空子立时着手去办的事儿,“听说,只所以要给两个妹子一个堂妹挑人,是想给这三个小丫头一人起一摊子新生意。”

一听这话,裴老太太才刚舒展的眉头立时又蹙了起来,又带着几分嗔怪哼了一声,“旁人夸她几句,她就真个当自己是个天下双无,有本事的!天底下没她办不了的事儿?这才操持完自家的生意,又要顾着旁人……”

顿了下又问,“她又给这三个丫头出了什么新点子?”

乔嬷嬷先是笑答了一句,“说只是个想法,还没有想好做什么。”顿了下,觑了觑裴老太太的神色,见不是真怒真责怪,反倒是无奈更多一些,想了想就笑说道,“老太太,其实她这样的也没什么不好的。咱们是只顾着自己的人见得多了,这种顾着自己又顾着兄弟姊妹的见得少,才显得她好似多管闲事一样。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样又顾着爹娘,又顾着兄弟姊妹的人,对这一大家子来说,那可是极难得的!”

裴老太太怎么会不知道?要说,这样心胸宽阔,为人大度,对父母姊妹不藏私,全心全意,那是难得的品格儿。

哪个世家若是出这么一位主母,那府上真是想不红火都难!

从这点儿来说,裴老太太是无比满意的。

沈乐妍并不知道裴老太太把她拨高到这个地步,若是知道的话,肯定会羞愧的。

她真没有像她们说的那么无私,只不过,这是在自己有余力的情况下尽自己的一份心而已。

但她现在不知道,也只能任裴老太太把她拨高到这种份儿上了。

裴老太太自顾自地把她拨高到这份儿上还不算,自已个默了一会儿,突地笑了,吩咐文书,“听说你二太太这几天吃饭不香甜,你把昨儿李家送来的那个龙眼,叫人抬过去一筐子!”

文书有些讶然。

自打沈家姑娘在府中养伤走了后,老太太就以二太太身子沉重为由,免了她的晨昏定省。

虽说,老太太找了这么个借口,是为着二太太好的意思,可她们这些近身侍候的,有几个不知道,这是老太太厌烦她,不想看见她。

二太太呢,也不知道是个自己心里有鬼,不敢面对老太太,还是和老太太置气,老太太说免,她就真个不来了。

头一开始,倒没人敢嘀咕。毕竟,二太太月份大了是实情,老太太心疼未出世的孙辈也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日子久了,二太太不来,老太太也不问,府里的下人难免嘀咕,有说老太太恼了二太太不想见她的,有说二太太不孝,刻意怠慢的。

先前这话,只是府中下人嘀咕,直到后来,隐隐的传到了外头。

二太太范氏大概也影影绰绰地听说了,自此往后,倒主动往老太太这边来了两回,老太太倒没表现出什么不高兴,只是每回过来,坐不一会子,就以肚子为由催她回去。更有甚者,有两回二太太才刚进院,就被老太太堵了回去。

如果说老太太之前的心思,还算有些遮掩,到了这会儿,算是亮到明面上了:就是不想见她,或者说,就是要给二太太难堪。

可这份难堪,却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老太太担心孙辈,不忍心二太太劳累这有错么?!二太太自己心里有再多的不满,也得往肚子里咽!

可是这么撂了她几个月,明面上的难堪都给了两回,怎么老太太突然地又主动叫人给她送东西?

送东西还在其次,关键是给二太太送了份脸面!

不过文书到底是在老太太跟前侍候久了,一瞬的讶然过后,就明白过来了。

这是老太太太满意这位沈姑娘了,这才要谢二太太。毕竟,没有二太太当初暗里地行事,自家和这个沈家再接不头,更搅缠不到一块儿去!

想明白这个,文书轻快地领命去了。

这头裴老太太朝外头看了看天色,又蹙眉问乔嬷嬷,“宣哥儿到哪里了?他这回倒也实心,叫他出去避一避,这一避就不知道回来了!”

乔嬷嬷笑道,“前儿来信说,从和州到并州,又到湖州老家走了一趟,取道桐庐,往金陵去了。说是从金陵坐船往通州京城转一圈子,就回来。”说着,乔嬷嬷心算了一下,“上回三少爷送信回来的时候已在金陵了,眼下怕是已到了京城。想来,最多再有小半月总该回来了!”

裴老太太愈发忧心了,“往京城去做什么?莫不是……”联系黄耀之从前的门生旧部?

乔嬷嬷却觉得裴老太太是多想了,忙含笑道,“老太太您太多虑了,三少爷不是那种不知道轻重的人。眼下这事都过去十多了,满朝哪还有黄家那一派系的人?三少爷自己个什么都不是,便是有,人家哪肯为他出力?再者说,三少爷兴许只是忧心黄家人在和州的处境,也没有想翻案的心思。”

毕竟这案子是今上亲自栽定的,他又春秋鼎盛,哪是那么容易翻的?

见裴老太太忧心不减,就猜测道,“兴许是去看望二老爷也不一定。”

“但愿吧。”裴老太太一声叹。自己个又默了一会儿,打鼻子里冷哼一声,“我看啊,他就是太闲了,早些成亲,占占心思,也没功夫想那么多了!”

黄家这事,若是有机会,裴老太太也不会死拦着不许。但眼下明明没什么机会,当然不想再多生事端。

乔嬷嬷微微怔了下,就笑了,“是啊,三少年已满十七了,也该成亲了。”

顿了下,乔嬷嬷做贼似地四下看看,见室内只有主仆二人,凑近裴老太太的耳边低笑,“沈姑娘是三月里的生辰,等三少爷回来,一应的事准备妥当,正正好她满十五岁……”

一句话未完,裴老太太就笑哼她一声,“我知道你最近是被那个丫头迷了眼,我偏不!满府城待嫁的女孩又不只她一个……”

乔嬷嬷看着还嘴硬的裴老太太,心下失笑,还偏不呢。这些日子您老人家做的事,哪一样是往偏不上使劲儿的?

***

昨儿有事没更新,今儿两章合一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