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闲谈(2/2)
“一百二十七两呢!”沈乐萍带着几分小骄傲地答道。
这些银子可是她们自己赚的,根本没叫别人帮忙!
银子不算多,但是那么小的本钱,这几个孩子又小,裴老太太也微微有些惊讶了,“听起来,也都是能干的!”
沈乐萍沈乐梅和沈乐怡三个脸上就流露出点点的自豪。
其实陆氏心里头也为这几个孩子感到高兴。正想说话儿,裴老太太扫过坐得格外稳当的沈乐妍,朝陆氏道,“听说你们家也不缺银子,怎么还叫孩子们操持这个?”
提到这个陆氏更有一肚子话要说,指了指沈乐妍说,“原我也是说,家里生计是有了,不用她们操持这个。就学些针线厨活儿,再找个女先生来家,教些字儿和道理,也就够了。是我家这个大丫头说,人都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儿。咱们这样的人家,将来……”陆氏把“成亲”二字给含糊了过去,接着道,“……也是要持家的。与其学那些没用的。倒不是学些真本事在手。将来不管在那边儿如不如意,自己有本事傍身,心里就不着慌。”
“再有三个丫头也是愿意的,我就答应了。”陆氏说着,看了看沈乐萍三个,往常没机会夸,今儿也算是个话头,没得干坐着尴尬,就又接着道,“这三个丫头呢,从上元节到花朝节,再有平日里西城门外的小集市,逢十的庙会,反正只要能想到的,她们都想到了。逢着节日,就贩应节景的货。上元节是花灯,花朝节是从花市里贩来的鲜灵灵的花儿,城郊桃杏李开的时候,还去折了许多桃杏花,拿到城里去卖。原我说呢,这样的花,平常得很,哪个会买?谁想,她们贩的那个桃杏花儿,不但有人买,生意还不错。”
说到这里,裴老太太就笑了,“那是你不知道。陆放翁就曾写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指的就是你家这几个丫头挎着篮子卖杏花的情形。”
陆氏不知道陆放翁是谁,但裴老太太念的这两句,她还是隐隐地听懂了的,就笑,“我们乡庄人家没见识,一说话就露怯。”
裴老太太则是笑道,“这有什么,人没有十全的。”说着话斜向沈乐妍,何况才刚这丫头一张嘴,把那没见识的说成高高压过她们这有见识的一头了。
而且说得竟然还让人哑口无从辩驳。
沈乐妍只顾低头抠指甲,没瞧见。
裴老太太收回目光,又好奇地问陆氏,“她们还贩过什么?”
“贩过什么?”陆氏一听这个就好笑,忍着笑回道,“清明还贩过香烛纸马……”
虽然当时挣了银子了,可大家一提来都是一脸的好笑,沈乐萍这个出意的就有些臊和不服气,小声嘟哝道,“贩香烛纸马怎么了?也赚了不少银子呢。要不是贩这个,我们之前进错了胭脂,亏进去的钱,还赚不回来呢。”
裴老太太因这件小事,有些意外地动了下眉梢,偏头打量沈乐萍片刻,赞许点头,“这几个孩子都是不错的。”
沈家的生意,红红火火的,家里的银子不说海了去,也算丰足无忧。
她们没有因为家里有了这么钱,就等着享乐,反而连这样的沾着几分晦气,且小姑娘家根本不喜欢的行当,都肯去做。
着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