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农门贵女 > 第二百七十七章蔡家的主意(一)

第二百七十七章蔡家的主意(一)(2/2)

目录

一类就是常地街市上走动的帮闲汉子们,这些人虽然也算不务正业,却是危害最低的一种。多数是帮人跑个脚,传个话儿,或者收了旁人的银子,帮着壮壮声势。一般而言,只是收钱起哄架秧子,衬个人场,或者打个架什么的。

另一类就是那些出入略有些家资人家的帮闲汉子们。这在裴家那样的世家大族叫作清客。在郭家和沈家这样的商户人家里,大概多叫篾片。

这些人的业务可就比一般帮闲汉子们广多了。小到吃酒逗趣儿,供大家取个乐子。大则嘛,也有掺和家产争夺,甚至一些秘而不宣的隐私事的。

在沈乐妍看来最最可恶的就是盘踞在衙前街那一带的帮闲汉子们。听说这些人常和讼师衙役勾连,专吃衙门官司这一块。

吃完原告吃被告那还是小事。更可恶的是,常常和那些奸诈之人暗里勾连,杀人灭口,栽赃陷害这样的事儿,并不鲜见。

沈乐妍想到薛家儿子那清清秀秀,看起来干净利落的面容,微叹,“这可真是想不到。”

“你想不到的事儿还多着呢。”郭桐笑说了一句,再问,“你知道蔡家如今的家业是打哪儿来的吗?”

沈乐妍想了想道,“难道是巧取豪夺?”

“差不离吧。”郭桐笑说了一句,有些感慨地道,“原这些事我们也不知道。这不是我姐姐的亲事定了后,后来听湘州石家人说起的。我那未来姐夫的姑母就嫁到了和宁县。据这位亲家姑母说,这位蔡老爷子有个发小,两家虽然离得近,却不是一条路上的人。但自小玩到大的交情,也不算浅。”

“这个王老爷先是做着小买卖,后来积累了些本钱,在和宁县开了一间成鞋铺子。他是个厚道的老诚人,为人实在用料也做,也肯吃苦。那做鞋的旧衣布都是他带着伙计下乡挨家挨户收来的。你想啊,平头百姓们穿的鞋子,也只有鞋底子最费布最耗钱。他单这一层就省大发了。所以这生意越来越红火,家底子也越来越厚。”

“好像是蔡青的父亲蔡老爷十五岁那年,王老爷的独女也满十六了。据说是蔡青的爷爷看中了王家的家财,想和王家结亲。可这个蔡老爷子是什么人,别人不清楚,这位和他自小玩到大的王老爷还不清楚吗?当时下就挽拒了这门亲事。”

“要是正常人,提亲被拒也就死心了。可这个蔡老爷子是什么样的人?他看中的就是王家的家财,盘算着王老爷死后,好接手他家的绝户财呢。哦,对了,王老爷的发妻在这位王姑娘十岁的时候就没了,王老爷一心扑在生意上也没再娶。”

“就这么着,这蔡老爷子不甘心,媒婆子是使了一拨又一拨,把这事儿闹得满城的风雨的。这个王老爷呢,老诚是老诚,可也犟的很。蔡老爷子越是逼亲,越是不肯应这门亲。不但不肯应,还加紧给这位王姑娘说亲。可就在这个时候出事了……”

郭桐说着,斜了沈乐妍一眼笑道,“我可事先和你敲个边鼓。我们家呢,我爹娘谈正事,是从来不避我和我姐姐的,所以呀,那些该听的不该听的话,我都听全呼了。你要是怕我的话污了耳朵,我可就此打住了。”

郭家也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郭老爷夫妻俩做着生意,见多了世情人心,也是怕家里没有男丁,女儿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吃亏。

从小到大,倒把两个女儿当男儿养。

沈乐妍就笑了,“这有什么,我在家乡下也常听婶婶大娘们说道这些。叫我说,听听也没什么不好。正好可以从旁人身上吸取些经验教训!”

郭桐朝她赞赏地伸了伸大姆指,接着说道,“……据那位亲家姑母说,当时这位王姑娘趁着七夕带着小丫头去庙里上香,结果在回来的路上,被贼人劫了道。一连半个月没音讯,王老爷都快急疯了。直到一个月后,蔡青的父亲突然带着这位王姑娘回来了。说是他从山上回来,凑巧遇上这件事,但是对方人多势众,他不敢轻举枉动,跟在这伙人身后,五六天,才瞅准时机,把这位王姑娘救了。但又怕贼人在路上拦道儿,想取道邻县,结果在山里迷了路。直转了一个月,才回到家。”

郭桐说到这儿,略微默了一下,“据那位姑母说,王姑娘回来是失了身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