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等来的倚仗(1/2)
看着收了下五百两银子,终于肯从地上爬起来的马氏,沈乐妍心中那个关于马氏究竟是为她的女儿早逝而伤心,还是为了将要到手的荣华富贵而伤心的小小疑惑,顿时有了明确的答案。
她看也懒得再看马氏一眼,拽着陆氏出了韩家。
回去的路上,马氏扑在沈乐瑶的棺柩上哭得死去活来。只可惜,她的哭声已不能打动在场的人分毫。
大家默默的回了家,开始着手办沈乐瑶丧事。
沈乐瑶做为妾不能进韩家的祖坟,而做为已嫁女,按规矩也是不能进老沈家的祖坟的。
但老沈头力排众议,一定要让孙女入沈家的祖坟。
不但如此,也把本该马氏和沈老大两口张罗丧事的权力给要了过来,就在老宅起了棂棚。
只是她年纪小,辈份低,没有晚辈哭棂,丧事并没有大办。而老沈头的本意也并非要替孙女大办,不过是显显这一回,便送她入土为安。
沈乐瑶葬后第二日,郭阳就赶着车来了。说府城的货物不够卖,已经断货了。
可沈老二家的坊子用的俱是自家的近亲,一旦家里有事,都要停工帮衬。这些日子根本没有开工,再兼眼看就是麦收,大家都要开忙,这坊子自然又是个顾不上。
她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小农意识。
当时她反对把坊子搬到城郊,一是图稳妥,二来也是怕用了外人把自家的秘法给学了去。
但是她忘了,在家的坊子只有六间房屋而已,做工的熟手也只有那么五六个人。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间断的开足马力做活,也不见得能供得铺子的销货量。
更别提沈老二这坊子时常因一些家事和田里事而停工了。
于是在郭阳走后,她便和沈老二认真地提出要在城郊建坊子,“我细想了,咱们只有牛皮糖算是最独门的生意。至于麦芽糖不过是顺带罢了。要不,咱们还是牛皮糖在咱们自家的坊子里生产,余下的糖都放到府城的坊子里?”
“待府城的铺子生意上了道,咱们再把整个坊子都搬过去。”
先前沈老二不同意搬坊子也是为了稳妥,眼下见坊子供不及货物了,也不得不另想他法。
一家人认真细致地商议了两天,沈老二同意了沈乐妍的提议,并决定次日一早就往府城选地方。
才刚商议定这件事,沈乐柏的师娘孙氏就来了,先和陆氏感叹了一回沈乐瑶的事儿,这才问陆氏道,“你还记得我之前和你提过的高家不记得?”
陆氏道,“当然记得了。”
孙氏就笑道,“这倒也巧了。前儿柏哥儿他师傅又往四平镇去看这个高正安,听他说起来,府城有个木工铺子听说他手艺好,想聘他去做个督工师傅。他虽然伤了手,到底眼力经验还是有的。这家是新开的铺子,正缺熟手的工匠。他说若是柏哥儿师傅想去,可以带上柏哥儿他师傅去做工。”
“柏哥儿他师傅其实这些年都没死心,总想着往府城再去闯**闯**,再者我们家的三个小子还年轻,也想到外头去见见世面。”孙氏说到这儿就笑,“前儿回来,爷几个就商量了,都说要去府城呢。”
陆氏讶然笑道,“哟,这可是好事儿啊。”
孙氏看了一脸惊讶的沈乐柏一眼,朝陆氏道,“正好柏哥儿他师傅从前就说,柏哥儿做活实在肯用心,说往后若有机会替他寻个更好的门路呢,就有了这宗事儿,正好你们家在府城开铺子,叫柏哥儿跟着我们去,你应该是放心的。”
陆氏一直盼着大儿子有自己的前程呢,当然无不情愿,笑着和孙氏道,“要这样说来,往后妍儿她爹在府城算是真正有个伴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