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沈乐柏的亲事(2/2)
回去的路上,沈老二十分郁闷的道,“柏哥儿比妍丫头差到哪儿去了吗?怎么该说亲的不说,不该给说亲的,反倒一拨接着一拨。”
谁料第二日早饭后,陆氏还没收拾好家里,沈乐柏的师娘就上门儿了。
进来就和陆氏笑,“我来给你送儿媳妇使唤了。”
陆氏闻言就回头斜了斜闻声从堂屋出来的沈老二。
沈老二也很讶然,他只是随口一说而已,竟然真的有人上门给大儿子说亲了。
不过,沈老二这回倒没有烦恼,沈乐柏按年纪来说,也确实该着手办这件事了。毕竟这儿女亲事,也不是一说一准儿就成的,不但男方要挑,女方也要挑。
挑来挑去,单在说亲这件事上拖个一两年也有的是。
当下和陆氏客客气气地请沈乐柏的师娘进屋坐了,认认真真地听她说这女方家的情形。
沈乐柏的师娘说的这户人家姓高,家在河阳镇之西的四平镇上住着。
这个高家算是四平镇上的大户人家了,祖上也是做木匠,后来手头有了钱,就开了个小小的家什铺子,因他家的手艺活好,用料也实用,生意十分的红火。
家什铺子挣了钱后,这高家又开始做木料的买卖,“当然,这家什铺子的生意也没落下。如今在府城开了两三间这样的铺面。从平头百姓使用的榆木松木竹制的家什,到达官贵人家爱用的红木紫檀等家什都有。”
陆氏听到这儿,不免微微皱眉,有些担忧地道,“嫂子,这自来仰头嫁女,低头娶媳的。这样的人家……”
自家怎么能攀得起呢?
沈乐柏的师娘忙拍了拍陆氏的手笑道,“我才说的是这家的正房。我给柏哥儿说的这个呀,是高家的旁枝。”
陆氏就微舒了一口气,要是这样的话,自家就家财来说,掂着脚够一够还是能够得着的。又奇怪地问沈乐柏的师娘,“怎么这户人家早先没听嫂子提起过?”
沈乐柏学木匠,早先一年要四时节礼什么的,都是陆氏和沈老二亲自去送的。每年过年也要去陈家走动一下,和老陈家两口子也算是十分相熟了。基本上,老陈家有什么亲戚,陆氏和沈老二心里是门清的。
这个高家,今儿还是第一回听她们提起来。
沈乐柏的师娘道,“早先柏哥儿他师傅不是在府城做过几年工么?最开始就是在高家做的。”说到这儿她一叹,“虽说高家祖上做生意实在,可到底这一代人和一代人不同,到了如今的家主这一代,对下头的匠人们就有些苛刻。柏哥儿他师傅的性子你们还不知道吗?最不善逢迎,吃亏受气是常有的事儿。”
“倒这个华姐儿的爹,当时在坊子里做着工兼做个小管事头子,是个心底良善的,对柏哥儿他师傅多有照应。只是他到底受不住旁的那些小管事的行事,后来就去了府城刘家的坊子里。”
后来的事儿,陆氏和沈老二知道得都比较清楚了。
沈乐柏的师傅在刘家做了四年的工,原做得好好的,却在给府城一户姓张的大户人家做拨步床时量错了尺寸,叫人把过错都推到他头上,把那些年赚的银子几乎都给赔进去了。
“当时根本不是柏哥儿他师傅量错的,是带着他们去的那个管事的。”沈乐柏的师娘到如今提到这件事,还是很气愤无奈,“可是他那个性子软绵绵的,又不会和人家撕扯。人家有错不往他头上推,往谁头上推呢?”
自那之后,沈乐柏的师傅就回了家,在家里起了一摊子,虽然赚得不如在府城多,到底没那么扯皮的事儿,日子还算舒心。
“这也算是赶巧了。原我们从府城回来时,已从高家出来好几年了,也没想着再和他家搭上话儿。可巧我娘家的侄女年前嫁到了四平镇,年后四平镇正好有个老庙会,大家都去走亲。到了四平镇,这才听人说起,原来这个华姐儿的爹,七八年前伤了手筋,那高家家主不大想用他了。一家人也就从府城回来,如今就住在高家大宅旁的小宅子里。我们听说了这事,赶忙置了礼去瞧他……”
说到这儿,沈乐柏师娘不由得瞅着沈老二两口子唏嘘感叹,“这个华姐儿的爹啊,手上的活计可比柏哥儿他师傅精妙。只是才年方四十就伤了手,你们说说这……”
说着再度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