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晒柿子饼(1/2)
老沈头从家是忙家里忙地里,操心儿子的大事正事儿,虽然也得空子上山,都是闷着头自已去的。虽说已有十几个孙子了,倒还真没有和孙辈们一道儿玩乐似的上过山。
如今大孙媳妇回来了,老四媳妇怀了娃子,他秋上就那一亩地。眼下天气还热,便是收了庄稼也不能立时犁地,一来是墒情不行,要等雨。二来,犁完了也不能立时种,也要等时节。
麦子种得太早,长得高,到冬上受不住冻,倒不如晚些种。当然也能太晚了,最迟要赶在寒露前种下。
眼下倒是个空子。
瞧见几个孙女孙子跃跃欲试的,陆氏是个不放心,便笑道,“那成。”他瞅着沈乐妍的手又说,“你那手得让你娘给包一下。”
陆氏倒不好抹公爹的面子了,从里衣襟上撕下一块布条,又嚼了一团止血的刺芽把原来的换下来,给大女儿包好手指,又说她,“到了山上别只顾着玩儿,小心些那手。”
沈乐妍应了一声,“知道了。”
便和三个弟妹拥簇着老沈头往南山去。
沈老二远远瞅着老爹带着四个孙辈一边往山上走一边和他们说说笑笑的,长舒一口气笑了,“往后爹要只过这样的日子,倒也舒心。”
陆氏也觉得好,道,“即然这样,冬上坊子里开工的话,你叫他去吧。”
坐下烧火并不累人,能和别人说着话儿散散心,这是其一。其二是,按沈老二的性子,自己手里有钱,必然要多往老宅塞的。老爹给帮着忙,他塞得也理直气壮,理所当然些。
沈乐妍几个并没有往深山走。就在半山腰那几棵树冠格外大的柿子树下停了下来。
这些柿子树,树冠大,枝桠低垂。因为不捂不拿水泡,涩得下不了口,再兼这东西太多,小娃们儿都不希罕,倒也没祸祸。祖孙五个,就围着那棵大柿子树挑垂下的枝桠摘。
摘完了这棵低垂着的,又换了不远处的另一棵。这一棵还没上手摘几下,随身带着的两个箩筐,两个背篓都摘满了。
沈乐妍背上一个大点的背篓,沈乐萍背一个略小一些的,原叫沈乐梅和小乐栋合力抬一个箩筐呢,老沈头说他们两个小,不让抬,自己左右开弓,一手拎了一个。
祖孙五人,走走停停,玩乐似的下了山回了家。
沈乐松那两亩多的坡地都种了番薯,好地只有一亩多点儿,杜氏的娘和大哥是帮着锛完了高梁才走的。眼下番薯还不该收,两口子正在家摔高梁穗子。
因为高梁颗粒大,质地也不太坚硬,靠山村这边的人,一向不用石滚碾高粱,都怕把高梁粒给压碎了,浪费粮食。
多是拿个带着长长木把子的铁刮板扣在地上,用手按在上面,借力把高梁粒给刮下来。
这两天,夫妻就在家做这个活计。突听沈老二家的院中有老沈头的声音。沈乐松就站起身子过来瞧,一眼瞧见院中放着两个箩筐和两个背篓,里着装青青黄黄的柿子。
老沈头正坐在树下擦汗,沈乐妍从屋里端水出来。另三个孩子脸上也是热得红红的。
他进来朝老沈头笑道,“爷爷,你们突然弄这么些柿子回来干啥?”
往常这边村子里的人,便是吃,也不过自家秋后摘个几箩筐,放进去两三个苹果梨子啥的,慢慢的捂熟了吃。可不像老沈头几个一样,好似当个庄稼正经活来干。
老沈头指着沈乐妍笑道,“你别问我,问她。”
沈乐妍不等他问就说,“晒柿子饼!”
杜氏抱着小妞妞落后丈夫几步,正好听见沈乐妍这话,就讶然地笑,“三妹,你会晒柿子饼啊。”
沈乐妍自然往书上推,“书看到的,简单得很,削去皮放在板子晒就行了,只要不天阴下雨,一般晒个半月就成了。”当然还有更细致的决窍,她觉得现在没必要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