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新销路(2/2)
陆青山有些不好意思地咳了一声说,“这不是话赶话了么吗?”
然后正了神色,歉意朝村里正说,“里正叔,劳动您老人家了,对不住了。”
老里正还能咋说,就朝众人摆摆手说,“都散了都散了吧。沈家老二做粉条子的事,不准再提!还有,各家的本家族人,各自劝劝自家的人啊。街里街坊的,这么闹着,像什么话?!”
如此说了一会子,大家陆陆续续的散开。
天色愈发晚了,沈老二就催陆青山兄弟俩回去。陆明山还不放心的和沈老二说,“姐夫,我瞧着那个李墩子不像是个轻易肯罢休的,你们可警醒着点儿。”
他早先和那些混小子们一起混,对这样的人还是很熟悉的。有些人,拗性上来,一味的认定自己吃了亏,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做,他这气都消不了。
因为这个,不自量力送了命的也有,被人打残的也有。
当然后面的话,他没说。不但没和陆氏等人说,就连老陆头和陆柳氏也没说过。
见他面色凝重,沈老二和陆氏都忙点头。待陆家兄弟走了后,夫妻俩赶紧去村里的土郎中那里给沈乐萍看伤抓药,回到家又是熬药喂药,折腾到半夜,一家人才疲惫睡去。
因为有陆明山的话,自此往后,陆氏倒掬着几个孩子不准去街中玩。而这件事过后,又有一家人找上沈老二,说让帮着做粉条子。
沈老二却忙着自家的事儿,让他先等等。等把家里的事忙完,那四五天里做出来的近二百斤粉条子也干了。二百斤的粉条也有好大一堆儿呢,虽然镇上的杂货铺子有人收,卖得却慢。
沈老二就和陆氏商量,“要不,我和长发他们往县城去一趟?”
县城的铺子多,人口也多,总比只靠着一个镇子卖要强一些。
家里还有好大一堆番薯没做呢,这几千斤的东西,必得在开春之前给卖出去,不然,听女儿说,开了春,这东西容易坏。
陆氏就点头,“成吧。你们路上慢着些,早去早回。”
次日一早,沈老二就和孙长发沈老三两个,装上四十斤最开头做下,已经干了的粉条粉皮,往县城去了。三人这回为了卖钱,倒也舍得下脸,虽没熟人引荐,还是硬着头皮,一家铺子一家铺子的问。从半午时分问到午错时分,问了十几家铺子,倒还真有两家收的。
其中一家的掌柜似乎对这个还颇感兴趣,不但让沈老二把带的东西拿留下了,还问他,“家里还有多少?”
这可是沈老二遇到的头一个大买主,忙笑道,“单我们三家,再出一千斤这样的东西,是不愁的。”
那掌柜的便问准了沈老二家的住址,说道,“我这里先卖着,卖得好,再往你家去送信儿。”
沈老二三人从铺子里出来的时候,混身都是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