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流年似水(完结二)(2/2)
这种情形下,他还想和人家结亲?
而且人家赵小姑娘已经很不容易了,据说五岁的时候,亲娘就没了。跟这个不靠谱的爹,深一脚浅一脚过活到这么大,还要再嫁一个不靠谱的丈夫?只单想想,李恬就替她累得慌!
虽然宋大江并不是他表现出来的那不么靠谱,可在人家赵小姑娘眼里,估摸就是。
李恬表示,这门亲有点悬。
宋大江却丝毫不在意,很是轻快地摆手表示:“要娶就她了。要是不成,我就吃个亏呗,吃的是自家兄弟姊妹的亏,再亏能亏到哪儿去?”
反正这么些年,也就这一个入眼的。娶不成入眼的,那就不娶呗。
李恬顿时无语了。这还玩起了“非卿不娶”了呢!早知道要犯在人家手里,你咋不早收敛些,像个人呀!
抬眼看向宋大海。她一点都不想替宋大江去张罗这门难办的亲事,她怕她的脸被赵小姑娘给踩到地上磨搓!
宋大海对近些年放飞自我的宋大江也有些无语,也不想替他去张罗这门难办的亲事。再说了,老李头的丧事当前,也顾不上说道这个。就摆手道:“这事儿先押后,等办完爷爷的正事儿再说吧,反正老二也不急。”
宋大江有些幽怨地抬头。在没决定要娶媳妇之前,他是不急。可是定了主意之后,还是有点点急的!
不过他也知道老李头这是大事,大事当前,确实不宜再扯旁的。很是顺溜地点了点头,转而问起老李头的丧事安排来。
李恬这会儿正有些事儿拿不定主意,主要是长安那边究竟要不要报丧的问题。
从法礼来说,他们现在已经过继立宗了,和老李头只能算是堂亲关系。可从情理来说,他们到底还是亲的。
长安那边若不报丧,不止情理上有些说不过去,而且李恬也怕过后有人拿这个做文章,毕竟时下孝字大过天,对于官员来说犹甚。这些年她的主业虽然还是扎根土地,大部分心思放在果园子上头,在人情规矩乃至官场规矩也并不是一无所知。
官员丁忧,父母忧,要守孝三年。祖父母忧守孝一年。若是长房长子早亡,则长房长孙承重孙孝,替父亲为祖父母守孝三年。
自家这种情形,若按法礼,长安倒不用守孝,哪怕报丧,也只是礼节上的告知而已。若按情理,长安因为不是长房长孙,也至少要守孝一年。
李恬并不排斥长安不远千里,回来送老李头一程,这毕竟是做孙辈应该当的,可若是因此耽搁他一年的时间,从内心里来说,她还是有点小小的不情愿。
毕竟他一路走到这步,并不容易,而且正是派官的关键时候。
宋大江一听反倒笑了:“大嫂,你也太重情了,也忒不把盖过官印的过继文书当回事了!这么和你说吧,从当年咱爷爷把你们过继到三太爷爷那一支的那一刻起,你们和我这亲家爷爷已经没啥关系了。要是搁那种狠心冷肺的人身上,不止不会纠结守不守孝的事儿,就连日常供奉一文不出,也没人能攻讦得了咱们!”
“不过呢……”他拍腿叹了一声,话头一转,接着道:“才刚我说的那种做法,虽然于法礼合,与情理上,确实难免受褒贬!”
顿了下,他想了想道:“要不这么着,咱们这头该送信儿还送信儿,送到那边儿呢,叫长安问问他岳丈。他岳丈若说不用守,那就不守,若说守了更好呢,咱就守!有句话是咋说来着,不怕慢就怕站。咱也不盼着长安这小子将来一定要如何如何,只要他走得稳当顺当,不摔跟头,这就是最好的。”
李恬心里其实也更倾向于这个,闻言看向宋大海道:“那即这样,待会儿你写一封信,就让乔山带着,再多带几个人,启程吧。”
宋大海点了点头,几人又议了几句,丧仪怎么置办等话,哥俩就先往书房写信去了。
这俩人走后没一会儿,悦姐儿和月牙冒着还在细碎飞扬的小雪,急匆匆地来了。
看着这俩人结伴匆匆进院儿,李恬心里一阵的感慨。大概是之前为三丫头的亲事纠结狠了,老天爷可怜她,这俩人的亲事,真真是没让她多操多少心,而且也如她所愿借着长安和梦生那俩小子的劲儿了,当然,也是托新城兴起的福。
月牙嫁的城东曾家三子。悦姐儿嫁的是城南秦家的次子。
这两户人家虽然也是在李恬之后,才搬到许留镇的,却不是那种没根基的人家。
曾家祖籍在京城南边的豚州,也是当地的望族。不过月牙嫁的并不是曾家嫡支,而是旁支。虽然是旁支,却也比一般的人家底蕴要厚重得多。
曾家先前主要是以祖上余留下的铺子田产为生,虽说日子富足,可是月牙的公爹也就是曾老爷却不怎么满足,他这人也颇有一股子闯劲儿。
就在李恬家搬来的第二年,曾家合家搬了来,和那些为了周转经商便利的商户不同,曾老爷之所以来,就是冲着新城建设中的商机来的。
据说他是先来许留镇考察了之后,做下的决定。
到了许留镇,家还没完全安定下来,曾老爷就以一种超炫酷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他大手笔的买下许留镇镇东,包括大片民居在内的大片土地,准备重新翻盖民居和铺面!
也就是前世的房地产开发!
这消息一传出来,李恬顿时羡慕的直流口水,瞧瞧人家古人的魄力和洞察力,真不是盖的,让她一个现代人,还自诩是“专业人士”的从业者都自叹不如!
虽然这是因为她没有相应的财力做支撑,但总归,她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有人想到了,也做到了,还是让她佩服不已!
不过,虽然暗里佩服,李恬和宋大海都不是那钻营的人,也没有刻意结交的心思。两家之前的交集仅限于宋大海的营造班承接了曾老爷“新城建设工程”的部分活计而已。
真正深入打交道还是在长安中举之后。
许留镇毕竟是个“移民”新城,虽然规模已然不小,商业气氛也浓,但土生土长的老户并不多,而且有底蕴的几乎没有。而那些移居来此的,多数还是以商为业。在这种山中无老虎的情形下,长安这个少年举子一跃成为最耀眼的那个新星。
消息传来之后,好些商贾都闻讯上门恭贺。曾家和秦家都是在这个时候,才更进一步有了交集。
过后,曾太太便时不时的过府来叙话,要么是请李恬去曾府相聚。
大概是豚州民风粗匡些,曾老爷行事雷厉风行大开大合,曾太太也直白爽朗,就这么几次过后,就隐隐透了结亲的意思。
在这之前,李恬和宋大海已经商量不知道多少回了。虽说眼下家业也有了些,门庭有长安和梦生两个撑着,也强强沾得上一个绅字,但其实呢,月牙和悦姐儿自小在乡里长大,根子里还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若是机缘巧合,有机会嫁入更好的人家,或者说明确地说是世家大族诗书大家,他们也不会狠推狠拦,但也不会主动去钻营这个。毕竟人小时的阅历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已然决定了成年后的眼界和心境。
她们本不是那种条条框框下长大的孩子,等到大了,再去加那个条条框框,她们难免不自在。人活一世,图的不就是活得舒适自在么?那又是何必?
而除去那些世家,余下可选的,也就剩下商贾之家了。而且因为宋明月的缘故,又或者是自小看到大的孩子,不舍得他们远离,俩人也早定下一个小小的准则,那就是这俩人能不远嫁就不远嫁。不然,这通讯交通皆不便的当下,想见一面都难,更别提在往后的日子里多帮衬她们了。
是以,对曾太太表露的意思,李恬有心理准备。再加上曾家虽然为商,曾家三子却自小读书,为人看上去,宽和稳重,月牙也满意,这门亲就这么顺顺利利的定下了。
秦家和曾家差不多,只不过,秦家从事的一直是笔纸墨这样文雅的行当,而且秦家次子和长安在府城的时候,也略有交集。秦家太太虽不如曾家太太表面上那么风风火火,却比她暗里更有主意更坚定,早和李恬暗透了想结亲的意思,还是直奔着悦姐儿去的……
事后,李恬不止一次和宋大海感叹,真是感谢运河感谢码头感谢新城,要不是因此有这么些源源不断的外来商户,她大概又要为俩人的亲事愁白头了。
月牙和悦姐儿可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今儿月牙是趁着落雪无事,到悦姐儿那里闲聚,得着李东宝送去的丧讯儿,俩人是来李恬这里问究竟问安排的,哪想到,一进院门儿就听说李恬和宋大海正商量要回乡,俩人立时急了。
不及进屋,月牙就撅起了嘴巴嚷嚷:“大嫂,你回去办事就办事嘛,干啥非得回去?你这一回去,我就没根似儿的!”
悦姐儿也道:“可不是嘛,你把我们一个个都掬来,自己个却跑回去享清闲,哪有你这样的!”
李恬一边笑,一边给俩人让座,说月牙道:“怎么会没根儿呢,你的家不就在这儿么?”
月牙还是撅着嘴巴:“家在这儿管什么用?家里又没人!”
李恬就又笑:“家里怎么会没人?公婆兄嫂还有相公不都在呢,难道不是人?”
月牙气得冲着她直瞪眼:“我说的又是他家!”
李恬还是笑:“不是他家是谁家?你都嫁人了,还想赖在娘家啊?”
月牙气闷地转头冲着悦姐儿道:“你瞧瞧你二姐,怕不是早嫌我了,专等着把我扫地出门儿,好翻脸不认人呢!”
悦姐儿撇着小嘴横了李恬一眼,哼道:“她只对你这样了吗?我不也一样!”
李恬叫俩人说笑了,溜着椅子坐下道:“成了成了,大事当前,别只顾着说笑了。”说着,她转向月牙道:“我和你大哥虽然走了,家里不还有你二哥么?”
月牙还是个撇嘴:“他天天不着家,他留下管什么用?”
悦姐儿也跟着点头:“对,我二哥也是个没用的!”
李恬再度叫俩人说得一笑:“怎么会没用呢,没二哥,哪来的二嫂?等他们都娶了媳妇,不就好了?”
月牙她二哥光棍太久了,久到月牙早不盼二嫂了,闻言即不惊也不喜,只是不满地哼:“谁知道将来二哥娶的媳妇是个啥样的人,和我对不对脾气!”要是娶个讨人嫌的,还不如不娶呢!
悦姐儿也跟着哼:“指着他娶媳妇,铁树都要开花了呢!”
李恬先是嗔月牙:“你二哥瞧中的,怎么会讨人嫌呢?”赵小姑娘的性子,她还是很喜欢的。而且她一直说赵小姑娘赵小姑娘的,其实那是相对而言,她也不算小了,今年该是十九岁。
为人爽利,分得清是非,人还有本事有见识,据说也不小性。
真要得这么一个妯娌帮着支撑家业,李恬表示,将来她的日子不知道该有多轻快呢!
这么一想,她对这门亲事,突然生出不少的期待来!心里甚至还飞快闪现过一个念头:要不要早些托人帮宋大江去探探话。可是一想到宋大江之前的犯贱作死,她又瞬间打消了念头。
转过头又笑嗔悦姐儿:“那你们一个个都是什么意思,想要把我和你姐夫耗死在这里吗?”
这话一出,俩人立刻不吭声了。好一会儿,悦姐儿微红着眼圈嘟着嘴巴道:“二姐也真是的,人家只是不舍得你嘛,干嘛说得那么难听?”
李恬就笑了:“有什么好舍不得的?下河村离这边也就百十里的路,你们又不是不能回去,我们也不是一回就不来了,往后见面的日子还多着呢。”
话是这么说,可这种见面,和那种你知道有人一直在那里等着,什么时候回去什么时候能见着的见面,还是不一样的。
可是悦姐儿月牙都没再说什么,她们都知道李恬和宋大海这几年确实繁累得不轻,也该歇歇了。
俩人又默坐了一会儿,转而说起老李头的丧礼来。
李恬之前犹豫长安那边送不送信报不报丧,那是因为事关长安的前途。自家姐妹四个,包括这会儿因为给悦姐儿和月牙送嫁并没往北边去,而是去了武家集的李长亮,都没有这方面的繁忧,李恬就想着,还是应该按情理来,大家都回去,诚心诚意送老李头一程。
悦姐儿点头:“来时我婆婆也说了,让我问问你和大姐三姐是怎么安排,若是要立时回去,也让他和我一道回去呢。”
李恬忙道:“你先回可以,他就不用了。等到看好准日子再过来给他们送信儿。”
李恬和宋大海回去,那是因为家在那边。高大壮和张行廉要回,也是回去送李好和李静,并不用在那边久待。以李东宝来送信时的话头,家里的那些老人们,也有盼长安回来的意思。
毕竟他是老李家最出息的那一个,是老李家的脸面。
而要等长安回来,老李头指定不会很快下葬,大家都聚在那里,耽搁自家的正事不说,还得操心给他们安置住处、吃食,也累人。
悦姐儿先是微微点了点头,紧接着,又略微带着点点小赌气地道:“那我也让他去送我!”
“成成成!”李恬笑着捏了下她的鼻子应下。
<!--PAG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