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再喜(2/2)
到了这边,假摸假式的忙了一会儿,就又往李恬跟前凑儿。照例是先夸长安和梦生两个,又夸李宋两家的好日子,紧接着话头一转,诉苦道:“恬姐儿啊,你这里日子是好了,二婶那边快难死了。”
李恬就跟没听见似的,不紧不慢地掰豆角。
孙氏好似也不用她回应,吸了吸鼻子接着道:“我知道早先是我和你二叔对不住你们,可这事儿都过了这长时候了,你心里的气也该消了吧?”
已经五年了,时间确实不短了。李恬早不惦念这茬子事儿,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惦念就得和他们重归于好。这是两码事,不过她还是没吭声。
孙氏有些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道:“这些年吧,我们也算遭了报应了。你是不知道,本来家里就那几亩地,日子就紧巴巴的,你嬷嬷还天天啥事不干,专门挑事儿,在家想做点啥都做不成。我们小竹出门子的时候吧,统总给置办了四两银子不到的陪嫁,叫我们小竹在婆家抬不起头……”
她说到这儿,抬头分别撇了李恬和李静一眼。
李恬知道她啥意思。
李小竹是去年冬上,他们和二嘎子那一伙人闹完了之后,出的门子。当时四里八乡都传李宋两家怎么有钱有势。估摸着李小竹的夫家,因此存了盼想,想着,再怎么不对付总是亲堂姊妹,遇着大事儿,咋着也得表示表示。
可是这事儿,李好和李恬商量了又商量,最终还是决定只一人随一份堂亲礼。毕竟他们早过继了嘛。而且随堂亲礼也只是不想让大家觉得她们太绝情,不然,堂亲礼也不随。
估摸着这份礼也让孙氏不甘心。
至于看李静,则有点看笑话的意思了。李小竹只比李静大半年,去年都嫁人了,李静连个夫家还没着落呢。
李恬安抚了李静一眼,皱眉斜向孙氏:“你到底想说啥?”
一听她声音冷淡下来,孙氏就有些着慌,生恐她抬脚走了,忙忙地道:“恬姐儿,我也没旁的意思,就是拉拉话儿。”
李恬斜了她一眼,没再搭理她。
孙氏瞧出她生气了,乖觉地安静下来,想要就此打住,又不甘心,突地想一事,忙忙地道:“哎,恬姐儿,你还不知道吧,你嬷嬷啊,昨儿逼你四叔休了你四婶呢!”
嗯?李恬惊疑抬头,和李静还有悦姐儿、月牙几个对了个眼。她还真没听到风声!
孙氏一见她感兴趣,立时来了兴致:“还不是你嬷嬷整天挑这挑那的,昨儿好像嫌你四婶把猪食搅稠了,骂你四婶手大,要把她的家给坑穷啥的,你四婶就摔了猪食盆子……”
李恬还是觉得奇怪。这些年她虽然没再和李家老院打过交道,也听人隐隐说了,李陈氏常压着钱氏去她哥嫂那里打秋风,钱氏大概也有此意,这几年没少从她哥嫂那里讨钱讨好东西。
以李陈氏的性子,家里眼下就俩儿媳妇了,一个还算有点本事,咋着也得高高供着,怎么突然要休呢?
孙氏见她面带惊讶,怔了一下,恍然大悟道:“哎,老四媳妇她哥嫂的铺子关张一个多月了,你们不知道啊?”
李恬还真不知道。毕竟自家一团的事儿,而且和老宅也早没交集了,谁吃饱了撑的,才会去特意打听他家。只是听元宝娘说过,去他家铺子买东西,见关着门儿,说是往府城打货去了云云。李恬也只是那么随便一听,并没放在心上。
孙氏一见这里又有一宗李家姐妹不知道的事儿,精神头就更足了,详详细细地把事情说了一遍儿。
让李恬来总结的话,就是钱氏她哥嫂的铺子,并没有遭受什么突发事件,只所以关张,是因为他从府城那头弄不来好货了。弄不来好货的原因,据说是都叫许留镇那边的小商贩给截胡了。纯属市场变化之下的经营失败。
孙氏说完原由就道:“你嬷嬷原先是指着她能占些便宜才供着她的,结果眼下便宜占不着了,你四婶还那么使性子,她能不恼?”
李恬对此不予置评,李陈氏作不作都和她没关系。
孙氏的话铺垫到这儿,也算水到渠成了。她神色一苦接着道,“你四叔不肯写休书,你四婶就嚷,要不休她就得分家,可是你嬷嬷不肯分,说要分家她就去死。你四叔被吓住了,你二叔……”提到李老二孙氏语气里多了几分怨气:“……你二叔怕没人养你嬷嬷也不愿分!”
说着,孙氏一把抓住李恬的手,一脸殷勤地仰看着她:“恬姐儿,你现在知道了吧?你二叔虽然对不住你们,可对他娘还是不错的。早先他做的对不住你们的事儿,也都是你嬷嬷她撺掇的……”
李恬有些无语地抽了抽嘴角,闹了半天,孙氏是来甩锅的!可这话她可不信,而且就算信又怎么样?难道她会因为这个,和李老二他们重归于好?根本不可能呀!
她用力抽出手,接着掰豆角。
倒是悦姐儿听了半天,也没听出孙氏想说啥,有些沉不住气了:“你到底想说啥?”
孙氏就等这一句台阶呢,立马顺坡下驴,朝着李恬一脸哀求:“恬姐儿啊,我们那家里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你就抬抬手,给你二叔弄份差事,让他赚几个钱,要不然,我们那一家子就没活路了!”
凭心而论,李家老宅这几年过得确实不太好。除了街坊们唾弃、李陈氏不消停之外,他们也没啥外财,只靠土里刨食,再加上去年年景也不太好,日子过得一般,人的精神气就不太好,孙氏看起来,比早先老相了许多。
孙氏见她面色似乎有所松动,忙忙地道:“你要是为着你嬷嬷才不肯伸手,我……我回去就和她闹分家!”
李恬眉头一皱:“你可别胡说,我可没这意思!”
顿了下她道:“就算去年年景不好,也不至于没活路。旁人家不都活得好好的么?”
孙氏提到这个就一肚子气:“那是人家能靠着你们,还能养鸡卖蛋换钱,我们呢,啥啥也干不成!”
因为李陈氏不许。
最开始,孙氏还不觉得有什么,反正李老三差不多算是光杆分出去的。李陈氏手里还握着早先一家人齐心协力赚来的家财,还有蔡家为了做戏给的银子。不喂正好,她还清闲呢。
可是,这日子也不知道打哪天开始,就越来越紧巴,直到去年李小竹出门子,男方给了十吊的聘礼,李陈氏只肯给准备四吊不到的嫁妆,当然了,余下的聘金,孙氏并不是如她所说,好似都落在李陈氏手里,而是她闹了一回给讨到手了。
但是这六吊不到的钱又管什么用?接下来还有她二闺女,她儿子,都得成家。
再有李宋两家,连带老三家,何明家甚至大牛李守成,乃至于更远的槐子、元宝娘、香草家都靠着李宋两家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人家不但不怎么愁钱了,还有闲钱捧外人的场子热闹,她却一文钱都恨不得掰成两瓣花,两相一比较,她哪坐得住?
更别提长安和梦生这俩小子一下子出息了!
早在心里打定主意,这回甭管咋着,也得李恬缓和一下关系,要是她真个因为恼恨李陈氏,故意疏远他们,她就真个回去闹分家!
要说分家这事儿,她可不是想了一天两天了。关键是李老四不愿分,他一是怕李陈氏没人养,更重要的是,要脸面,强撑着一口气,给李恬和李老三这边瞧瞧,离了他们,他们照样能过得和和乐乐的。
李老二是心知李恬这边没回旋的余地了,转而又对李月莲那头起了念想,想着,这总是亲娘,李月莲总不能一丝不管。他想得也确实不算错,蔡家除了头一年,一丝口风不透之外,等李月莲的头一个娃子出世,口风已不那么紧了。但总体来说,对这边还是冷淡且疏离。
家里过也过不上来,该指望的也指望不上了。夫妻俩的心思这才跟着变了。
孙氏说过那话之后,又愤愤说了许多李陈氏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处,末了试探着和李恬道:“恬姐儿,二婶是实在法子,这才厚着脸皮来求你,你好歹抬抬贵手,给我们一条活路。”
还是之前那句话,已经是时过境迁的事儿了,李恬确实不恨也不恼李老二了,毕竟不是多大的事儿,犯不着一直咬牙切齿的恨着。但是……
见孙氏一副她要不答应,就要当众跪求的架式,李恬想了想,正色和她道:“我实话和你说吧,眼下我们这里需要的人手也不是很多。就是需要,我也得紧着和我们关系亲近的人家来,毕竟我们也得了人家的照应,也该还一还这个人情。要是这么挨个轮呢,眼下确实轮不到你们。你要是想等,就等着,至于等到哪天能等到,我也不能给你打包票。不想等呢,我给你指条明路,清贵叔不是还在码头做事么?眼下他已经从府城码头转到许留镇码头了,那边往来船只多得很,每天光装卸货物都需要好些人手,我不止一回听人说,码头劳力不够。要不,你们跟着我清贵去干呗。一月不说多,一吊钱还是有的,可比我这里赚得多多了。”
孙氏一行听,那脸一行往下拉,听到最的,嘴角都快撇拉到地上了。
码头那活又脏又累,又不赚啥钱。李老二要肯去干码头的话,她用得着来她跟前伏低做小吗?
李恬把她的神色看在眼中,心里嗤笑一声,嘴上说得可怜,其实心里不还是想图大的?她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会给李老二一个,即轻松一个月工钱还能远远超过一吊的活计!
反正她话已经说明白了,也懒得再搭理她,端起掰好的豆角抬脚往厨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