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 第三百三十二章再去许留镇

第三百三十二章再去许留镇(2/2)

目录

宋大海笑道:“测城墙基呢。”

盖城墙就意味着,这边正式要立县制。

李恬惊喜又讶异:“那县衙也要盖了吧?”

宋大海朝南边示意了一下子:“西南方向,临近镇郊那边也正在选址呢。”

按大周朝的惯例,县衙门一向是居于城北居中的地方。可是许留镇不比从前有根基的县城,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无非是继续修缮而已。早先许留镇没有衙门、学庙这一套东西,眼下重新起建,也不能把原来的老住户都给清走了,就把县衙选址在南边儿,反正许留镇码头越来越兴旺,假以时日,那地址是不是城南还说不定呢。

西南方向就是他们来的方向。李恬恍然大悟,怪不得来时,那么多户人家忙着起宅子呢,又有好些人在选宅基地,原来是因为这个。

又因宋大海这话想到了自家的宅基地,忙朝西边示意了一下:“那咱们那块地,是在城内还是城外?”

宋大海笑了笑:“也多亏老二想得深处,城墙离那边还有三四里远呢。”

李恬立时就放了心,她愿意在繁华的地方赚钱,可不愿意天天闹哄哄的地方居住。这正合她的意!

高大壮就在边上笑宋大海,“我说你这一摊子起得也巧,刚刚好赶上这个好时候。”

这事儿确实赶巧了,十天前衙门定址的消息传来,他们这行当立马就抢手起来。这几天,单是主动找到他们的就有好几家,其中有两个,还是小有家资的商户人家。

宋大海这几天也正琢磨着,要不要趁机把营造班扩大一下,哪怕是暂时的,也能多赚几个钱。毕竟像何明这样的庄户人家,盖屋垒墙的活计,基本都会。

便是不精通,也能做个挑水活泥的小工。除了何明这样的庄稼汉子,还有像上回给李老三和李家盖屋的土营造班。这两家的屋子,都是他亲眼看着盖起来的,方方面面的活计,也都细看了,手艺不比许留镇这边的人差。

李恬巴不得自家趁机多搂几个钱,顺带给他们这个新起的营造班积累点经验值,听了这话就忙道:“即然有活计,咱们那边又有人手,干啥不接?那个给我们家盖屋的刘班头,我瞧着为人也挺实诚,他们那一班子人的手艺也都不差。”

扩班子这件事,宋大海和褚东升几个已商量几天了,宋大海也倾向于多接几个活计,叫李恬这么一催,就笑着点了点头:“成吧,待会儿我就去和东升哥说一声,等你们回的时候,我也和你们一道回。争取把这事给办了!”

说完这话,大家又聚在一起说了些家里的田里生意之类的,宋大海见天色不早,就要去街上订席面,身子才刚一动,院门儿吱呀一声开了,何金山头脸向外,一边往里迈脚,一边和身后的人道:“……我和您说了,真不用,您真是太客气了……”

说着话一扭头,看见李恬李好几个人立在院子里,顿时惊喜异常:“哟,好儿姐,恬姐儿,大壮哥,你这会儿咋得空来了?”

他身后跟着一位身着青色长衫,身量高瘦的青年男子。看上去约有十六七岁的样子,面容白细,大概是少历练的缘故,脸上隐隐带着点清涩。这人手里拎着一个长长的红漆竹扁筐,那筐里放着好几匹用细白棉纸包着的缎子,看布头的颜色倒是红紫黄绿,极是鲜亮。

何金山见李恬等人看这青年,忙笑着解释道:“这位是张家少爷。前儿傍晚下工的时候,我和大海哥碰上,上回想骗大江,反叫大江那小子给捉弄了一回的几个骗子,正骗张家少爷呢,大海哥顺嘴提醒了一句,你瞅瞅,这都过去好几天事了,也不是啥大事……”他们也没留地址,人还是硬找着他们了。

何金山说着话,有些无奈地转过头对那位张家少爷道:“您这心意咱领了。就是大家出门在外的都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再说了,咱又没帮什么大忙,一句话的事儿,也不值当谢。”

那青年男子含笑听他说完,遥遥向高大壮几个含首致意,这才笑看向宋大海道:“今儿我倒不是专程来谢,就是那一批货物发售完,正好余下这几匹,原是想带回家送人,正好瞧见这位兄弟,正好,我也想当面和兄台致个谢意。再有,我独自出门在外的,也没几个相熟的人,往后又要在这地界上常来常往,也想和兄台结交一二。”

他神情虽然坦**,话头却有些生疏,想来是不习惯这么寒暄交际的缘故。

不离家乡的人,是体会不到那种五湖四海毕兄弟的心境。一旦离开家乡,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界,大家自然而然的都想结识几个新伙伴,就算不为了互帮互衬,闲时也能聚在一处,说说话,唠唠嗑。

何金山对此深有感触。再有这青年看着衣着气质不俗,像是个有家底子的,人家家境好的上赶着结交,就更不好意思推脱了。

犹豫着看了眼宋大海,期期艾艾地伸手去接青年递到手边的篮子:“那大海哥……”

宋大海原先就在镇子做工好几年,这几个月来,又一直在这地界上跑腾着,也能知道像眼前这位青年的这种行商的心理,倒不抵触。再有,前儿他和何金山和这青年作别后,还嘀咕了两句。

他看起来斯斯文文的,脸上也没多少风霜之色,年纪又轻,身边也没带一个帮手,显见得是原先家境好,后来却不知因为什么事儿而不得不亲自操持这样的营生。

要不然,也不会被那帮骗子给盯上。他们那些伎俩做惯了生意的人,哪个心里不是门清?

也是因为这样,好似人家求到自己头上了似的,不应再说不过去。

忙笑呵呵地走过去,朝那位青年拱手:“您这话客气了,咱们相识就是缘份。往后您再来许留镇地界,有什么事儿,只管来这里寻我们。”

又笑呵呵地说了自家老二也是做布匹这行当的,临近年关的时候就从南边儿回来了,他们两个是做一个行当的,指定有话说等语。

那青年看样子并不适应这样的客套热络,却还在努力适应着,一一笑回了宋大海的话,临去时又笑说了诸如改日再来拜访,今儿先不叨扰了等语,向李恬高大壮几个又遥遥点头致了意,这才含笑告辞而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