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族谱、洗三和宋明月(1/2)
戚老爷子早年也读书过,他家甭看只是普通乡庄人家,也是有族谱字辈的,而且每一代都记录得详详细细,和那世家大族不相上下。
又是从事着这样的行当,最重规矩。宋大江能想到这上头,他自是欣慰高兴。二话没说就跟着宋大江到了宋家。
宋大海这会儿,还正在和过来闲话的何明等人懵圈儿呢,一见人来了,倒也不顾得懵了。忙抬脚出来,笑迎过去。又请顾大嫂帮着烧水倒茶,叫月牙和梦生俩端点心拿果子。
戚老爷子跟着他在当院的向阳处坐了,看着不一会儿就摆了满桌的待客点心,自是十分感慨,又和何明等人感叹了一回宋家如今的好日子,这才转向宋大海切入正题,“……要说修族谱定家规,叫子子孙孙有个来处,给他们定个根儿,确实是正经过日子人家该办的事。就是天底下姓宋的多了,你们这一支祖上是打哪迁过来的?要修族谱,打算打哪一辈修起?”
宋大海略有些无奈地斜了眼宋大江,和戚老爷子道,“听老一辈人说,我们是打归德府迁过来的,不过那都不知道多少年前的事儿,眼下就在许留镇那边也少有人提了。”
戚老爷子明了,再问,“那要照这么说,你们是打算从你爹娘这一辈修起?”
宋大海心里还没拿定章程呢,就听到这话,又是无奈地笑了下。
何明也笑看向宋大江,“大江,你真打算要修族谱啊?”
自觉一下子抓着过日子的要害的宋大江,一听这话,略带几分自得地把脖子一挺脖,“我人都请来了,那还有假?”他这会儿其实是有些懊恼,他早该想到这茬子事儿了!
何明又是眼气又是佩服,“你小子,往前奔起来没个头了是吧?”只有心里存着大念头的人,才会大张旗鼓的张罗这个。
甚至心里有一瞬的念头,要不自家也跟修一修……
宋大江心里确实没头,再加上这两年生意顺当,何明一问这话,刻意压着的意气风发就不由自主地冒了出来,再度把胸脯一挺,笑道,“奔到哪儿哪是边儿呗,设那个头干啥?”
这信心满满的模样,惹得何明等人就又笑着打趣他。等大家笑过一阵子,宋大江就朝堂屋问,“大嫂,你的意思呢?”
这会儿小毛头才刚吃饱睡着,酣睡了一夜的李恬,精神头也回来了。正头带着抹额靠在炕头听外头的人说话,听见这话略想了想,觉得吧,宋大江弄的这出虽然叫人意外,却也不无道理。
从眼下来看,只要不出大岔子,两家越来越兴旺是一定的。生息繁衍又是自然规律也避免不了。即然这样,倒不如早早规范起来,省得临到事前抓瞎!地基打好了,才好接着往上盖大厦嘛。
微微踟蹰了一下,也表示同意。
戚老爷子就又把之前问过的话,又问了宋大海一遍儿。
虽然修族谱这事儿,宋大海觉得操持得太早,但是从哪一辈修,是早有主意的。
闻言点了点头,“就从我爹娘这一辈修起。”
戚老爷子和宋家也算打过不少次交道了,也略略知道他家的事儿。也不多说,只把头微微点了点道,“那你们的堂号就是‘宝丰’二字了。将来谁提起你们家,就是宝丰宋家!”
所谓堂号就是显示宋家这一支的祖根儿在哪儿的名号,世家大族多以府郡县为堂号。
李恬在堂屋听见,忍不住抿嘴笑。一家子都还是泥腿子呢,定这么个听起来跟真正的世家大族似的名号,还真叫人怪羞的!
宋大江也有些不适应,可这也是修族谱必得敲定的事儿,再不适应也得先定下来。至于眼下不配这么称呼,那大家就都加紧干,争取般配那不就完了?
立马重重点头表了态。
修族谱不止是要上追溯姓氏起源,定堂号。还要确定祖坟、修祠堂、悬挂先祖的画像以及故居宅图等等。
宋大江听到戚老爷子说定祖坟的时候,和宋大海对了眼儿,微微沉默了一下。和宋大海道,“赶明等咱们家里不忙乱了,咱得看个黄道吉日把爹娘的棺木迁回来?”
这事儿是早存在宋大海心里,也是迟早要办的,也没意见,微微点了点头,又遗憾,“当年我们也没想着给爹娘留个画像。”
宋大江也就遗憾,那几年他们天天乌云压顶,过得郁郁沉沉的,哪顾得上这个?低头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笑道,“没事没事,我在外头走动的时候,见过一些技术不错的画师,单凭口述,也能画个差不离,赶明儿再寻寻,若是寻到了,给他们补上。”
说着,又站起身子指着当院笑,“就是咱这院子,得早早寻个人给画了。除了西屋,余下的可都是爹娘置办下来的。”
这个宋大海自然无话。
戚老爷子等兄弟俩说完,这才又说了些关于修族谱定家规的细项。
这些细项包括世系表、家训、家传、乃至艺文著述。
世系表倒简单,宋家从宋留山那代起到眼下才三代,清清楚楚的明摆着呢!
家训这东东,一时半会也弄不好,就先略过再说。
倒是家传这件事儿,戚老爷子觉得应该和宋家哥俩好好说道说道,约抹着他们也挺在意的,出于这个心理,和大家解释得格外详细。
家传的传,不是传承,而是著书立传。是用来记述家中有名望有功绩的人的事迹。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品德功绩,对家国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以供后人敬仰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有功劳的女子的传记;外传则是记录家族中忆出嫁有品行女的传记。
从来不知道修个族谱还有这么多讲究的李恬和闻讯赶来看热闹听稀罕的何明家的等人都觉得稀奇有趣儿。
宋大江也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这么多名趟。而且戚老爷子猜得不差,他对这个最感兴趣了。
强强按奈到戚老爷子说完,立马接话,“那内传头一个指定是我大嫂了!也叫我们老宋家的后人瞧瞧,宋家老祖宗的能耐和对家里的贡献!外传头一个指定是我家老大,他虽然明着没做啥叫人褒扬的事儿,就替我们兄弟姊妹们守着根儿这一件,就得值当夸!”
何明家的忍不住笑他,“你把你大哥大嫂捧得还怪高呢!”
宋大江呵呵直笑,“应该的!应该的!”
他这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惹得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何明家的也跟着笑了一回,又扭头朝堂屋笑,“怪不得你何嬷嬷那天的话,那么板上钉钉。不用等将来,眼下我们一个个的都拍马赶不上你了!”
大牛媳妇笑着接话,“可不是,人家是万人敬仰,合族跪拜的老祖宗呢,咱们是个啥,还想着和人家比?”
李恬在屋里听得咯咯直乐。前世小时候,她也见过邻家办过诸如此类的事儿,不过那会儿年纪小,总觉得那些老掉牙的规矩脸面什么的老生常谈,即晦涩又无意义。
但是今儿的感觉却格外不同。有一种荣誉感,也有一种使命感,还有一种融入感。
总之,随着外头谈话的逐渐深入,她对自已心中还模糊的将来,奇异地清晰起来,而且也心有向往。
笑着应和了俩人的打趣儿,又说宋大江,“有爹娘呢,咋着也不轮不到我们俩!”
她说的爹娘指的是宋留山夫妻俩。
一听她提到这俩人,宋大江就微微沉默了一下,把头点了几点,“也是,一辈子没享过啥福,也怪可怜的,没功劳也有苦劳!”
说得宋大海忍不住拿脚虚踢了他一下。
又静听戚老爷子接着往下说。
其实说到这儿,修族谱这事儿,也只差一个重要项没说了,那就是定字辈儿。也是宋大江今儿急慌请戚老爷子来的,真正目的。
于是戚老爷子就把大家常用的字辈儿给挑了几个来说。
宋大海、宋大江、何明、大牛、李老三还有后来被惊动的老李头并李恬的二爷爷、三爷爷还有几个堂亲,聚在一处,你争我嚷的,商量了大半天儿,最终敲定了以“乐学光明,正大行善,积(继)德传家,恪(克)守仁义,忠信应有,富贵荣华”为排行的字辈儿。
李恬觉得吧,单从字面意思,也还好。
而且,也算从低到高,历经……
她想到这儿,还特意数了数,一个字代表一代的话,这就三十代人,才达到那个富贵荣华,好似也还算贴合实际。
也算满意。
宋大江虽然不怎么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是不够有威势!
但是戚老爷子肚子里也只有这么货,已经全掏出来了。他自己也想不来,再不满意也只能这么着了。
大家又就着这个初定下的字辈儿,议论到了一会儿新出生的小婴儿的名字。话题就接着进行到最后一项,也就是文艺著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