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山间游和摸头杀(1/2)
秋庄稼里,谷子和高梁一向早熟。李恬的小定礼过后,就有不少人家陆陆续续的开镰。过了八月初十,那些苞谷种得早的人家,也开始着手收秋。于是乎,很快,秋收的忙碌和中秋节的热闹,很快把李恬的小定礼带来的热闹和震撼给压了下去。日子继续回归本源,缓缓前行。
李老三家的屋子早在八月初的时候已收顶完工,虽然眼下没法子住人,还要再晾上两个月,但是这家却是板上钉钉的分利索了。
这夫妻俩早暗攒着劲儿,等着自已能做主的时候,还一还街坊们帮衬的情份呢,就遇着了秋收,再不可能错过。
自打田里开忙,这夫妻俩是起五更搭黄昏做自家的活,正晌的空子,就去帮衬何明宋大海两家,至于大牛家和李守成家,一家是劳力多,一家是田地少,这一回只好先往后靠靠。
不止这夫妻俩,就连燕子和长乐,也跟着爹娘,早上启明星还没落的时候,就借着月色趟着浓重的露水下地掰苞谷,到了早饭时候,一家子把掰好的苞谷拉到李恬家的场子里,老李头身子虽然也算好利索了,可是老三夫妻俩不敢也不忍心让他做重活,就专在场子里守着掰来的苞谷堆剥苞谷皮。
何明家和宋大海家,虽说一家田地多,一家劳力少,却也不想这么劳累着老三两口子连带家里的俩娃子。可是老三家早先承了何家那么大的人情,咋着也得趁机还一还。再有李宋两家又结了亲,宋家除了宋大海,就一个宋大河算是劳力,月牙年纪小,还要照料鸡鸭,梦生是干脆学堂里不休假,他那里是显见的人手少,当然也不肯不帮衬。
何明和宋大海说过几回,都没拗过老三两口子,也只好随他们去了。反正往前耕地犁地播种冬麦子,也得壮劳力们相互帮衬着。到时候,大家再拐回头帮衬老三家也就成了。
不止老三家帮衬宋家和何家,高大壮家里也没地,也是听说这一边开忙,就赶着车过来帮衬。从宋家开始,到老三家,再到何明家,一家一晌,轮着转。
惹得何明几个都笑他,不亏是见天替人家张罗场面的人,心里就是清楚明白!
按远近亲疏,宋家是连襟,自然是最亲近的。老三是叔叔,当然隔一层,何明是邻家叔伯,这又隔了一层!
和旁的人家比起来,李恬家里今年却是格外的清闲。不用操持月饼生意了,家里那三亩山边地,一半的辣子,早在平常时候就忙得差不多了。只余下一亩半的胡豆,不管是摘豆荚还是拨秧子,哪怕不用外人操心,自家姐妹三个再加一个李长亮也不够干。更何况,他们只把豆子给摘完,拨豆秧子这事儿,宋大海和高大壮就没让他们管,这俩连襟抽了半晌的空子,闷着头一气就拨完了。
能算得上正经活计的,也只有那七亩有余的枣子园里打枣子和卖枣子的事儿。
原李恬说,今年还和往年一样,干脆收了枣子晒成干枣,还留到冬上去卖。李长亮却是闲不住,反正到了秋上农忙这一段时间,镇上馆子里的生意也稀,皮蛋消耗得慢。各家都忙,他也不想这个时候再张罗去收鲜蛋做皮蛋,又不想闲着,就非要打些鲜枣趁着中秋节这段日子往镇上去卖。
只要能卖钱能卖出去,怎么样都可,李恬就依了他。
而宋大河却是觉得他大哥即然定了亲,自家也和周边的平头百姓人家没什么两样,他们自家的活计,再不能天天指着旁人。二哥不在家,最该帮着做活的就是他。虽说收秋没做生意赚钱,可是农家嘛,田地是根本!再没做生意赚钱,也不能为了钱不顾田里。
对卖枣子这事儿,并不热衷,李长亮也不去攀扯他,就和银山两个,每天早上拉上李好李恬打下的两大筐子鲜枣往镇上去,到了中午卖完再回来打枣。
就这么着从八月初八,一直忙到八月二十,这俩小子竟然把枣子园的枣子给卖出去了七成有余!
原先李恬预想今年枣子园的收成时,已是尽力往大里想。哪想到,她自觉往大里想,还是预估少了。
单李长亮和银山这连头带尾十三天里,卖出去的鲜枣已有两千多斤,余下的三成,据何明估计少说也得有一千斤。这样一算,今年枣子足能收三千斤有余的鲜枣!较之去年,差不多多收了三成!
虽然李恬也知道像这样的老品枣子树,一棵成年枣树,就能收上一百斤不止的鲜枣。一亩地种三十棵成年枣子树,还是绰绰有余的。这样算来,一亩至少能得三千斤的鲜枣,七亩该是差不多二万多斤,眼下这个数字并不算夸张。
可是她不是从前没种过嘛,而且今才是第二年,所以,对此还是欣喜不已。
而且大概是时下多数种田,果树园子极少的缘故。桃杏李梨枣子这些前世常见的果子,价钱也不算低。一斤四文起底,中秋节前后,价钱最高的时候,一斤能卖到六文钱。
李长亮和银山卖的这两千多斤的枣子,共得钱九吊过半,余下的一千斤,若是制成干枣,也有二百四五十斤的样子,也能得钱差不多五吊多。
再加去年得的差不多四吊钱,这等于枣子园已见着十八吊的收益,除去买枣树苗子以及给荒地办契子乃至其它的投入,还净得差不多十吊净钱。
而且往后,这枣子树基本不需要大的投入了,只要有产出就是净得的!更重要的是枣子树成活以及结果的年限都很长,五六十年,甚至百年的老枣树,仍旧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也不少见。
也就是说,在李恬有生之年,哪怕不再操持什么旁的生意,天天在家坐吃不动,只靠着这几亩枣子园,就能和和乐乐轻轻松松地过上一辈子!自是欣喜不已。
也惹得一直心动而没行动的大牛李守成这两家愈发的心动,更惹得早在何明置山头的时候,也跟着心动的街坊们暗自心动不已。
头一拨秋忙才刚稍稍过去,就有不少人,趁空往南山寻摸合适的山头。
李守成和大牛就急了,也顾不得人家会不会说他们不讲理了。抢在这些人还没敲定之前,各自占了一座,并放出话来,说是这两座,他们两家占了,谁也不能和他们抢!
下河村的街坊心动归心动,其实心里都知道要弄一座山头花费可不菲。单是买山头的六七十两银子,他们手里就没有。再者,何明几家年初买果树苗子的时候,作得的难,大家也还记得。
当然也犹豫。正因为犹豫没敲定,也没好意思认真和大牛李守成掰扯。
大牛和李守成在松了一口气之余,也约定,干脆等往前冬上,就四处借借,先把山头划拉到手再说!至于到时候借谁的钱,眼下看来,非宋大江莫属了。
李恬虽然心里一直暗想着村北官道两边的大片荒滩地,可是见大家抢山头抢得起劲儿,也跟着动了心思,拉了李好几回,说要去自家山头后面瞧瞧,若是有合适的,也早早占上一两座。先把地盘算划拉到手里再说。
可是李家虽然田里不忙,李好这些日子也不得闲。她自己九月里的成亲的事儿,还有二丫头下大定的事儿,琐琐碎碎的,哪一样都要操心,整日忙得脚不点地的,可没功夫理她。
再有,她也知道二丫头这纯是见人家起意,自己个儿也想凑热闹,真买的可能性也不大。就让她自己去。
自己去就自己去!
李恬脚一抬,就出了院子,迎头就看见宋大海穿着一身褐色短打衣衫,脚上穿着一双草鞋,身上背着竹篓,腰间别着斧头镰刀,肩上扛着一把铁锹大步从家里出来,径直走到她四五步开外处,朝她一摆头,“走,我带你去南山上转转。”
语气神态还是自亲事说开了之后的那副熟稔和理所当然,李恬很是抽了下嘴角。
正在堂屋门口挑捡才刚从何明家买来的棉花的李好,也无奈了。
虽说俩人已行了小定礼,可是你一早一晚的,叫月牙过来传话报备,今儿要干啥活计,要去哪里,要忙什么,这也就算了。反正亲事做定了,动静又不大。
可是这会儿,大多数人家还在忙田里,山上又没几个人,孤男寡女的往山上跑,甭说行了小定礼,就算是下了聘乃至成了亲,也碍不住街坊们议论。
待要说句不让去吧,人家心里正热乎,又下了小定。可是让去的话,李好还真怕妹子叫人趁机给拆骨入腹活吞了。——就他这些天,表现出来的那个毫不掩饰的热呼劲儿,李好还真不能掉以轻心。
正在犹豫间,就见宋大海俩眼无比诚挚地看过来,语气也跟着放缓了几分,带着几分打商量的意味,“大姐,这会儿正好得闲,山里景致正好,我带她去散散,小半天就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