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 第二百七十二章何金山的馊主意

第二百七十二章何金山的馊主意(1/2)

目录

即然答应了老李头,李恬就决定尽快往蔡家走一趟。正好第二天也没什么事儿,趁着早饭后日头不太毒的时候,叫李长亮赶着车,扯上何明家的带了一篮子自家枣子园里摘下的甜瓜往蔡家去了。

蔡老二两口子昨儿已听三儿子说了李月蓉的事儿,见她今儿一早就来了,自是能猜着她的来意。

要搁往常,蔡家再不肯放过李高阳和李月蓉。只是自这件事发生以来,两家中间也发生了好些事儿,时间也不短了,外头那些说闲话的也说道絮了,除了偶尔几个嘴碎的聚在一起提起这茬子唏嘘两句之外,多数人也早不关注这事儿了。而且李月莲性子柔和,待蔡老三平和耐心,甭管这傻儿子做了多蠢的事儿,从来没有鄙夷不耐烦过。

蔡老二两口子还真是打心眼里认可了这个儿媳妇。特别是文氏,她本就不是个强硬不饶人的性子,早先对李恬等人冷脸那是因为心疼儿子,也正是因为心疼儿子,故而对李月莲个对儿子格外和颜悦色,看样子也是发自内心不嫌弃的儿媳妇,下意识多了几分维护。

这个时候,若是再不依不饶的,平息下去的闲话,指定又要激起来不说,还让李月莲为难难堪。

文氏原本就倾向于不追究。蔡老二虽然心有不甘,却没有激烈地要怎么样怎么样。

这会儿李恬带着何明家的来了,甭管说啥做啥,只单她来这一趟,就是个请求姿态,蔡老二犹豫了一阵子,还是顺水推舟的应了。

事情办得比想像中的更顺利,李恬和何明家的当然也高兴。文氏和何明家的又略微有些渊源,俩人扯着陈年旧事,热热闹闹叙了半晌的话,到晌午,还被文氏硬留了一顿饭,这才回了家。

到了家,李恬一刻不停地把这事儿和老李头说了。

老李头自是宽心欣慰,半晌感叹道,“二丫头,咱们家,亏得有你。”

“哪有啊。”李恬笑堵了一句。挑着那姐弟几个担子已经够让她头疼了,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可是老宅的事儿,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当作是自己的担子,给自己强加什么责任。这件事,只是因为牵扯李月莲,算是事赶事的,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老李头当然也明白她的话外音,也知道老宅旁的人没给过她什么助力,净是拖后腿,她这么想这么做也是理所当然的,也认同,就微微笑了下,没再多说,转而说起李老三盖屋的事来。

大概是格外恼恨李陈氏,也是因为王氏和李老三的日子正在紧要的节骨眼上。这回王家人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和大公无私,李老三和王氏没钱,王氏的爹娘大姐两家凑,王氏的大嫂还到娘家借了两吊。就连王氏二伯娘家那位会烧土砖窑,这么些年因为厌恶王氏老娘的为人,和她家没半分往来的堂哥,听说了这事儿也表示,青砖可以从他那里买,没现钱赊账也成。

还钱的事儿,也不急。让王氏和李老三什么时候手里有了就什么时候还。

而王氏的大姐夫常年闲时搭营造班做活赚钱,也和班头说了王氏家的情形。算是看着他的面子,这营造班的班头也说,没工钱可以先赊账,反正十里八乡的,跑了和尚也跑不了庙。

算是一家子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人人都尽自己所能帮衬。

而且王家的动作也格外的麻溜。

从李老三正式分家的第二天起,王家人就在王氏的爹的带领下,开始给李老三张罗盖屋安置住处的事儿。

李老三和王氏暗买下的那片荒地,是一溜狭长型的地块。南头是南山脚下的溪流,北头是一片地势略高的土岗,东则是一片杂树林,树林外头是溪流。

新院子就选定在这块地势略高的土岗上。

虽然这地方不太好上水,种不成什么庄稼,但是用来盖屋还是不错的。把其中的沟欠给填平了,也能填出一块半亩大小的院子。就算盖了堂屋东西屋,还能留下一块也算开阔的地面做院子,于普通百姓人家来说,也足够了。

更何况,院外就是平整的场院和田地。出门又有东山和南山,便是院子里的窄狭些,感觉上却不怎么压抑。

把新院子的地方选定之后,王氏的爹就带着俩儿子,还有村子里几个相熟愿意来帮衬的街坊,顶着大日头开始平整场地,老李头昨儿回家的时候,场地已基本平整好了。

眼下就等着营造班上手,把地面夯实一遍,再接着挖地基。地基挖好,就立时开工。

而今儿一早,李老三和王氏已去了王家庄,和王氏那位堂哥说要赊砖拉砖的事儿去了。

李恬原是想着等到秋后得闲了,才开始操持盖屋的事儿。可是听老李头这么一说,就觉得趁着老三家起的这一摊子,把自家的屋子盖了也可。

反正这屋子早晚得盖,等老三家盖好了,她再操持,不还得从头忙活?

至于钱嘛,她手里也有。中秋卖月饼留下的那些,和宋大江帮着赚的利钱,只在买果树苗子的时候,花了二十多两,翻过年之后,家里的吃喝花用,都是李好和李长亮俩人兜着。她手里余下的钱一文没动,盖上东西两座屋子,还是绰绰有余。

再者,去年那近七百斤的鲜枣,得了一百多斤的干枣,元霄节那会儿,拉到武家集那边的庙会给卖了,共得了近两吊半钱。可是今年枣子树挂的果可比去年多多了,枣子结得多而密,李恬估摸着,今年的收成至少是去年的两个倍数。

还有鸡鸭不断往家进小钱,田里得的租子顾住吃喝也有余,自家除了李好成亲,也没啥花大钱的地方。——而且李好成亲,还有高家给的三十两的聘礼呢。

算来算去,李恬都觉得自已颇是不差钱。回到家和李好略做商量,就把盖屋这事儿给定下了。

正好当天下午,王氏的大姐和大姐夫领着营造班的班头过来看老三家平整好的场院,李恬就趁机把自家盖屋的事儿,和王氏的大姐说了。

这本是顺手而且也于营造班有益的事儿,再者王氏的大姐巴不得替她出出力,好叫她将来多多看顾看顾妹子的日子,满口应下。

等营造班的班头看过老三家的场院,就把人领到李恬这里,把院子里各处都看过,敲定盖屋的地方,那班头又和李恬说,他回去再找一班人手,先紧着老三家的院子先盖,等到那边地基打好,开始垒墙,就把能拆借开的人手拆借过来,开始忙这边的活计。

李恬只是想偷个懒,借个东风而已,并不着急住新屋,自然是满口应下。

两方又就盖屋的工钱,乃至一些细节略做商量,营造班的班头就急急回去,招揽人手去了。

自李好下了大定之后,高大壮果然如他所说的那般,把李家的事儿当作自家的事儿。平素没事的时候,还要时不时过来转上一圈子。

这回老李头身子不好,家里又张罗着要盖屋,就更是不隔天的来。反正暑天里,张罗婚嫁的人也少,他家的田地也佃给旁人家了,在家除了操持些琐碎的活计也没啥正事儿。

老三家那头忙的时候,是过去帮衬老三家。那边不忙的时候,是来李恬家这边张罗着拆破西屋,拆院子东边空地上的烤窑,再不然,就是帮着整菜地,加固松动有缝隙的荆棘篱笆墙,给小鱼塘里引水等等,事无巨细,事事周到。

这天早饭后,他又赶着车来了。先去老三家那边转了一圈子,见拉砖的拉砖,活泥的活泥,垒墙的垒墙,大家有条不紊地忙着,也没他什么能插得上手的活计,就一抬脚又到李恬家里。

正好何明几个正聚在李恬家当院说着,给南山上的果树子追肥乃至盖看果园的庵棚等事,他跟着大家议论了一会子,等何明几个结伴往老三家那边去看进度,兼询问盖屋的工价儿之后,高大壮又和何明家的几个妇人,扯了两句闲话,转头和李好李恬道,“这些天没事,在镇上转悠,倒瞧见一处不错的铺面,前头那户人家正在清货底,听话头是要歇了生意。”

正坐在树荫下掰老豆角,打算中午吃蒸菜的李恬秒懂,很是善解人意地接话,“那要不就把婚期提前?”

高大壮就抓着后脑勺嘿嘿笑了。

何明家的几个也笑。李好则是没好气地横了那俩人一眼,嗔李恬,“你就那么盼着我走?”

李恬冲着她摆摆手,没理她,只看着高大壮。

从下了小定开始,高家那边已开始收拾屋子了。如今屋里屋外都收拾妥当了。至于家什什么的,高婆婆是说,他家时不时的有事,也难常在家里支应,就不找工匠来家打了,干脆就到镇上的铺子里现买。

而被褥棉花什么的,高婆婆和小高氏也早上手准备了。

就是把婚期提前,也不忙乱什么。高大壮就嘿嘿笑着点了点头。

李恬立时站起身子,“成,那我现在就去和我爷爷我三叔说一声。”

李好下大小定那会儿,老李头他们在老宅,李恬不想和他们走那么近,才攀扯了大姨姥爷等人。如今老三分出去了,李恬是真心拿他们当长辈相处,这事自是要和他们说道了。

老李头早盼着老大家这一支的娃子们早些成家能安定下来。自是没什么意见,一听李恬的话,就点头应下了。还想了想,和李恬道,“眼下马上就七月了,按理说,八月中成亲,时间也来得及。就是那会儿正是农忙,大家就是有心帮衬热闹,也没时间。叫我说,成亲就定在九月后半月。到了那会儿,冬麦子种下了,田里也清净了,他们家那一摊子,也还没完全开忙,倒是正正好,等他们把自己的大事办完,正好接着忙旁家的事。”

高大壮即然起心开馆子,往前他们家那一摊子生意还继不继续操持也还两说。不过老李头旁的话也有道理。

李好这边的东西,她也早早下手帮着准备了,可是成亲嘛,琐碎的事也多,再怎么紧,也得一半月的准备。

反正把婚期往前提几个月,高大壮那边若是想盘下铺面什么的,眼下也能下手了。就算李好一时不能过去,不还有高家众人呢么?

也同意了老李头的意见。

回到家里把这事儿和高大壮一说,高大壮也同意,立时赶着车回了家,和高婆婆说了这件事。

高婆婆和小高氏自是笑他猴急,九月成亲,和原定的腊月成亲,只差三个月。就连三个月都等不了?

不过,亲事即然定了,早些办完,心里也早些清净。母女俩取笑了高大壮一阵子,也就应下了。

于是高家又寻个媒婆子过来一趟,把成亲的日子正式定在九月十八。

这事定下之后,李恬又让李长亮赶着车去了大姨和姥爷家一趟,把这消息和他们说了。

现如今李恬家收购鲜蛋的消息,早在四里八乡传遍了。李长亮和宋大河这生意,虽因为远,也是一时没到那个份儿,没借着宋大江的劲儿,倒是借着宋大海他小姨父焦庆不少劲儿。

由焦庆帮衬着,皮蛋这一样东西,早在白石镇打了局面。大酒楼小馆子,还有杂货铺子差不多都有李恬家制作的皮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