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夫妻谈话(1/2)
老三媳妇王氏看着婆婆的样子就来气。自己的亲闺女不见她多上心,自打她出了门子几乎算是不闻不问,反倒那钱看得比那真金还真!
待李老三又详详细细地和李老二老四哥俩说了蔡家老三的情形,以及蔡家人对他的态度,进了屋之后,王氏压着火气把李月莲回门的事儿和丈夫说了,没好气地小声数叨他,“你们理他们那么多干嘛?月莲前脚替那个不要脸顶缸,那些人后脚就恨不得一个个和她撇清关系,躲得远远的!到了这会儿见人家大好了,又有利可图,有便宜可占了,又上赶着虚寒问暖的,什么东西!”
李老三走的时候,就连李月蓉的婚期还没提前,后面的事更是没影。这是十一月间,蔡家庄有几个汉子,秋末的时候,家里一时走不开,就没出去做工。到了十一月间手头闲下来了,不想白闲着,反正离过年还有一个月,这一个月就算一人赚五百文,过年的花费也赚出来了。于是这些人就结伴上了府城。
他们往府城去的时候,正正好李月莲才刚出了门子。
甭说乡庄里头,就算是府城百姓人家,谁家娶媳嫁女,街坊四邻还要念叨两天呢。何况蔡家这门亲事又有许多蹊跷处。
头一件就是妹子骤然亡故,姐姐代嫁;第二件则是迎亲、拜堂的时候,蔡老三根本没露面;第三件就是蔡家一直到外头请郎中,虽然他们对外说是给蔡家老爷子请的,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就没两天,大家也都知道了,实际上是给蔡老三请的。
只是当时他们得到的信息也不多,都只当蔡老三突然生了病,蔡家怕他绝了后,这才急急迎娶先头那个媳妇的姐姐。而且蔡家殷勤追加聘礼的举动,好似也印证了这一点。
因为这门亲事有林林总总可说的地方,这几个汉子到了码头,做活之余,就和人闲话起来。李老三先前影影绰绰地听见也没在意,直到第二天,又听见有人说这事儿,提到一个蔡字。他赶忙一问,才知道这几个汉子是蔡家庄的!说的正是蔡老二家的事儿!
李老三当时就吓了一大跳,说是的蔡老二家的事儿,那不就是他家的事么?
他怎么也不想到,才刚离家没多久,小妹子就没了,二妹又代嫁,蔡老三还不死不活的。
问那几个人,他们也说不清楚。当时急得是百爪挠心的想回去探个究竟,可那会儿,码头上几个管事头子正相互看不对眼儿,李清贵这里也需要有人帮他搂台。虽说李老三不会说漂亮活,可他为人实诚。到了码头上,不脱懒不耍滑,有时候李清贵给他寻摸个轻省价高的活计,他也记得照应照应旁人,身边倒也聚了五六个对脾气合得来的汉子。
单他独自一个人走,应该没啥影响。就是怕他一走,这五六个人去旁人手底下做工,余下的人再有样学样,这不等于他拆了李清贵的台么?
再有李月莲已经嫁了,他就是回去,也与事无补。而且李老三对老李头还是有信心的,要是蔡家真有不妥当,老爹应该不会应承。唯一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李月蓉身子骨好好的,一年到头都难得生一回病,怎么突然就没了?
可这件事他也抓不着人问,又走不开,只好强按奈着心焦留了下来。
直到昨儿下午码头上散射了工,工头给大家发放了工钱,李老三和蔡家庄那几个急着归家的汉子,趁着天不晚就一道坐着车出了府城,路过一个镇子夜里歇了歇脚,今儿一早赶到蔡家庄。
一直到了见着李月莲的面儿,李老三才知道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自那会儿起心里头就乱遭遭的,一时也不知道说啥好,坐在炕上闷头不语。
王氏声音落地半晌,他才抬起头叹了一口气,“算了,事情都到这份儿上了,再说还有啥用?”
用是没用,可王氏这不是心里气么?说实话,老李头应了蔡家叫李月莲明着代嫁,实则跟送死差不多的时候,她都没有回门的时候气。
代嫁那会儿,那是没了法子,不应也得应。可是回门的时候呢,就算老李家理亏,面对蔡家人尴尬不自在,也不能因此就想着把李月莲扫地出门儿,恨不得甩了这个包袱,要知道李月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是替李家这一大家挡了祸!
那会儿,她的一颗心真是洼凉洼凉的!
“还好,老天有眼,蔡家三哥见好了。他的那两个嫂子,我瞧着也不像是多事的人,月莲性子软和,也沉稳知礼,婆婆性子倒不强梁,她将来的日子也不见得差!”王氏气了半晌,终还是一叹,转而拿将来自我安慰。
这个李老三在蔡家也感觉到了,再者说,二妹一向比三妹懂事知礼,性子也好,蔡老三的婆娘这回去的时候虽然绷着脸,不怎么高兴热情,可是前两次相看下定的时候,她俱都是一副温言和语的样子,说话缓缓慢慢的,看样子也不是个凌厉性子。
要是蔡老三能大好,蔡家人因为恬姐儿给的方子,对李家或者说对李月莲摒弃前嫌,再加上文氏这个性子不怎么凌厉的婆婆,李月莲的日子还真有可能不会差!
李老三把整件事在脑子里转了一个圈子,感叹,“这回亏得有恬姐儿!”
“可不是!”王氏拎着丈夫找出来的干爽的旧棉鞋,扔到他脚边儿,示意他换上,转头打发燕子,“你赶紧的去和你二姐说一声,她估摸着一直挂心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