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梁家人的来意(1/2)
等到各家走完亲之后,已是六月初五了。何金山得了岳丈岳母的准活儿,今年冬上一准儿让他抱成媳妇,在家歇了一日,又乐呵呵地回府城做工去了。
至于上回李恬建议大家合伙弄个荒山头种果树的事儿,何明两口子也想了。就是眼下大儿子娶媳妇也是一件大事,大事当前,不想再有啥大动作。没得跟当年梁氏那会儿,万一出个什么岔子,叫儿媳妇一辈子心里不痛快。
何家还是清清净净,有些家底子,且自家能做主,尚还如此。就更不用说办个什么事儿,家里还有一个就没有不插一杠子的老娘的大牛家,和分家日子浅,家底子并不厚的李守成家了。
一听何明两口子的盘算,也都说这件事干脆押后再说。
李恬倒也记挂着之前她说过的,等麦收之后,就上手栽种绿植篱笆的事儿。可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眼下已盛暑,天热不说,那些刺梨之类的也正长得茂盛,挖不太好挖。一行人顶着毒辣辣的日头到了山间,忙了一晌午,手上胳膊上叫划了好些小口子,也只挖回家二十来棵刺梨。结果有七八棵在第二天下午就被何明判了死刑,余下的虽然没说完全蔫透,看样子也只是假活而已。
李恬也只好息了这心思,打算到秋后再战。
可是到家已两个月的鸡鸭早长大不少,那漏了顶的西屋再装不下了,也得放养。
何明就想到了村西那个大湖南边的那一大片红柳丛来。红柳这东东枝条韧性足,最适合用来编筐,编篱笆当然不在话下。
割来的红柳也不削细枝也不去叶,反正鸡鸭子都小,留着这些东西还能填个缝隙,防着它们钻出去,编起来也快。
大家都笑说好,于是,又是大人小孩子都出动,一涌到村西的大湖边上割红柳去了。
割回来一趟,何明几个就上手编,妇人们带着孩子们再去割。人多,而且只是临时给鸡鸭圈个圈而已,也不用圈太大,北头就到盖在李恬家堂屋东侧的那个临时鸡鸭舍那边,东边临溪,南边临着李恬种苜蓿的边上,西边靠着菜地。这一片地方,大约三亩的样子,足够鸡鸭活动了。
差不多三天功夫,就把这活计干好了。干好的当天,大家把鸡鸭撒放到枣树园里,那些被圈在西屋里圈了足两个月的鸡娃鸭娃,一到了开阔地,立马满地撒起欢来。
三五成群,东跑西跑,又是啄菜叶,又是找虫子。
何明家的瞅着转眼间在枣子园里散开的半大的鸡鸭娃,衬着上头的枣子树,真真是怎么看怎么舒心,怎么看怎么是个兴兴旺旺的架式,不觉得和李恬笑道,“怪不道当时你非得缠着你大姐喂鸡喂鸭。枣子园叫这鸡鸭活物一衬,好似也跟着活泛起来似的。”
李恬继续得瑟,“那是,我想的哪有不好的?”
大牛媳妇就笑,“得,原先我还想夸夸你,这鸡鸭喂得好,统共没折损几只,你一摆这个样子,气得我也不想夸你了!”
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正笑着,突见李家门口人影一闪,却是梁氏的娘赔着一脸小心,端着一脸软和的笑,进了院子。
抬眼一眼瞧见这一院子的人,她微微怔了下,随即强笑道,“哟,妞妞她大姑她二姑,秀娥她婶子,你们这是忙着呢!”
她身后,梁氏的大嫂和弟媳也是满脸堆笑,一左一右挽着头都快垂到地上的梁氏,这三人身后,还有两个四十上下眼生的妇人家,再后往却是梁氏的爹和一兄一弟。
何明家的几个不由得对了个眼儿,就在前儿她们还说起这事儿。都说,眼下地里得闲了,梁家人怕是会趁着这个闲空子,把从前这件没完全说定的事儿给说定了。
这才两天,他们果然来了。
只是这些人摆的这个架式,可不大像是先前梁氏表现出来的,要归家再嫁的意思。
一边笑着客套,一边去看李恬。
李恬当然也看出来了。不过,不管梁家打什么主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跟笑着和梁氏的娘客套,“婶子,你这会儿咋得闲来了?来,屋里坐吧。”
梁氏的娘一脸歉意地笑道,“原是早想来,就是我们家里忙,你们这头应该也忙,就没来。眼下是好不容易得闲了,我们咋着也得赶紧的过来说道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