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端午乐(一)(1/2)
何明家的这会儿来倒没什么正事儿。一是这十几天里头,那俩小子办的事儿挺乐呵,她过来瞧瞧。二来嘛,今儿过节,家里改善生活,来叫宋大河几个家去吃饭。
可是从宋大河到月牙,其实都更愿意在李恬这里吃饭。倒不是何明家有什么不好,而是家里总是有长辈在,他们几个不自在。二来四个小子一道上学,关系可比和不上学的银山更亲密些。自打挖野菜起,月牙又天天耗在李家,饭也几乎都在李家吃了,当然也更愿意在李家呆着。
何明家的心知这几个人的心思,也没当着他们的面儿劝说,只和李恬李好说了这意思。
李好这会儿正拌着野韭菜鸡蛋馅,准备炸菜盒子,一听这话,就朝外头撇了一眼,笑道,“打从早上那会儿,悦姐儿就兴头着,一直和月牙说着中午有好吃的,这野韭菜还是她俩去割的,到了吃饭的时候,咋好赶人家走?”
从内心里来说,她也挺喜欢家里天天有小丫头片子闹腾着的欢乐气氛,是个和和乐乐过日子的样子。
“还有,月牙这些天,除了挖野菜喂鸡什么的,家里的活干得比悦姐儿都多,也有眼色……”说到这会儿,李好就为难地笑了下,看向李恬。
大家避嫌的心思,她当然也知道。虽说她其实并不在乎,可总得顾一顾街坊们的目光。
李恬也有些为难。说实在的,她从最一开始,就对避不避嫌这种事不以为然。没法子,她是个现代人嘛!只要不出格,日常打交道有什么呀?可这不是得入乡随俗么!
而自宋大河一不上学,天天跟在李长亮屁股后面干活。有给自家干的,有给他家干的,可他家又不开火,他给宋家打的柴,多数还是拖到自家这边用了。
人家都给自家白干活了,又知道这小子其实更愿意在自家吃饭,李恬咋着也不可能不留饭。这一留倒好,月牙和大河顺理成章的就在自家吃了。梦生和长安一向是一道下学,那俩人都在自家吃了,也不好撵梦生去何家。
于是这十来天里,宋家除了宋大海不来李家,家里这三个小的,都是在李恬家吃饭的。
平常的时候吃,过节做了好吃的倒撵人家走,小娃子们心里也不痛快。
就和何明家的道,“婶子甭顾着他们了,就让他们在我家吃吧。今儿我们这里可是做着他们的饭呢。”
何明家的今儿来请几人吃饭,是其一。其二是宋家几个娃子老这么东一头西一头的,也不是个事儿。若是宋大海不给饭钱,那是街坊们谁家有余力谁帮衬,这也还说得过去。明着他是可着一人一天六文钱付饭钱儿呢,她那头收着钱,李恬这头却出着饭食,也不妥当。
就笑着和李恬道,“那要不,咱们从今儿起,就把规矩改一改?往后大河这三个小的就在你们这里吃,大海还在我家那头吃,你们看咋样?”
“成啊。”李恬觉得这事儿最好早早说定了,要不然,宋家那几个娃子心里头怕也不托底儿。
何明家的又絮絮叨叨说了些,这十几天的饭食,她和宋大海说一声,让他都送到李恬这里。又絮叨宋明月,都在她姨家住了两个来月了,亲戚家再好,也不是自已家,怎么能一直住着不回等等,然后就家去了。
下河村这边,和李恬前世的家乡差不多,都是偏北的地界,一到节日,多不过那几样改善生活的饭食。家里宽展的人家,能包顿白面饺子,而家境一般的人家,就炸些杂面盒子、杂面糖糕子什么的。
虽说后一种不带荤腥,可是乡庄人家,几乎人人肚子里都缺油水,其实比起那些更精细的吃食,更偏爱过油的东东,吃着满足啊。
端午虽也算大节,可也不过那么回事儿。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是起油锅炸上一两样东西应个节景。
李好今儿准备了两样饭食,一个是野韭菜鸡蛋盒子,一个就是炸糖糕子。面虽是杂面,可是馅料充足,鸡蛋盒子里搭眼看去都是过了油的黄澄澄的鸡蛋,而糖糕子里头也不是和有的人家,拿一大半儿的面掺上糖才填心,填心的馅料里头的糖足比白面多了一个倍数呢。
要说李好过日子往常可没这么大手大脚,这是见她二妹忙叨了好些天,给家里置下不少后劲充足的家业,这些天,家常饭食也素得很,少见多少油水,所以才趁着过节,大手笔撒了一回银钱。
只是钱出虽是出了,却肉疼得紧。一边往油锅里下盒子,那心一边抽抽地疼。
李恬坐在边上看见,就笑,“大姐你别心疼。咱们往前就没啥事儿,我再到山里去给你倒腾钱去!”
李好哪能不知道她那心劲儿,花出去一文,必得想法子赚来两文。因知说了她也不听,干脆就不说了。把才刚出锅满满一盆子油汪汪香喷喷热气腾腾的菜盒子塞到她手里,“行了,别只顾着说嘴了,赶紧的去吃吧!”
李恬自长大之后,可是很少在嘴上受过眼下这种亏了。原本肚子里就觉得寡淡,那馋虫叫这油香味儿一勾,愈发忍不住了。笑呵呵地接过盆子,挑了一个不太烫的,塞到烧火的三丫头手里,从厨房出来招呼院子里那些玩闹的挖菜的说话的,过来吃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