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闲论他人事(二)(1/1)
想了想就又问,“她这病到底是啥时候显的,很重吗?”
郭宋两家最开始走亲那些年,且热呼着呢。端午、中秋、年初一,还有下河村的老庙会,是一次不拉的次次都来。那些年他们两家的孩子也小,回回走亲,都带一群的娃子。
那个郭家姑娘小时候,李恬是见过的。脸蛋圆呼呼的,康康健健的一个小姑娘。怎么看都不像是贫血的人。这症候难道不是自小就有?
何明家的先回了她头一句话,“从前也没听说过,也就是前年织布晕倒了,这才听说的。”接着,又回了她后头的话,“这症候怎么说呢,倒是不挡吃不挡喝,就是不能做活。我娘家门上有一个婶子也是这种病,自打生了她家老大,就是一副病歪歪的样子。别说下地了,就连家事也只能做些轻省些的,要是稍稍累那一下子,人就倒下了。药也不知道吃了多少,总是不见好转!她家那男人倒也有一把力气,可只他一个人有力气又能怎么样?这夫妻俩过日子就跟抬水似的,一个人往前使劲儿,另一个人吧,不但使不上劲儿,还要拉着那挑子往回拽,你说这水咋能和人家两口子都齐全的人家一样,轻轻松松地就挑到缸里?他们家就因着她这个身子,一直过得穷哈哈的。”
说到这儿,何明家的就笑了笑,“……偏我这婶子,身子不行,命倒硬。老头子早累死了,她直到眼下还活得好好的!”说又是一叹,“可是正因为她活得久,家里的俩儿子也是拖累得不成样子……”
说到这里,朝西边宋家瞄了一眼,叹道,“这是咱们在这儿说呢,大海啊,还不如早先不应郭家这门亲呢!应下这门亲,将来就是过了门,不但帮衬不上他半丝,还要拖累家里。要是他不应郭家这门亲,眼下怕是媳妇都娶来家了。有个妇人家在家里支撑着,他在外头也能安心赚钱,夫妻齐心,这一里一外的,也不过几年,日子就能好起来。”
李恬倒不知道咋说好了。
宋大海承认那门亲,是他重诺,这点该表扬。可是客观地来说,何明家的话也没不错。李恬前世也听说不少这样的事儿,不止是农家,哪怕是城里的平头百姓人家,一方总是生病,那日子也难过到好儿上。从这一点来说,他这事儿办得又太憨了,不够……精明或者说不够自私!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人这一辈子活得到底是什么呢?
是只图着自己舒心?还是要活个良心?
李恬自问,如果她是宋大海,怕也做不出纯是因为对方身子不好,就要悔亲的事儿。人是自私得没错,可是不见得人人都能坦然且毫无愧疚地面对自己的自私。最起码她做不到。当然,这是在还有办法的时候,到了真的没一丝法子的时候,该自私也得自私,不过那个时候,就是自私也自私得理直气壮些。
想了想就道,“那不是还有他家老二呢。”
何明家的先是点头,过后又叹,“就算老二媳妇能撑起来,可是郭家姑娘那身子……也是拖累!”说完又一声长叹,“这也是命!”
李恬也叹,是啊,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有些事儿,命里摊上了,除了咬牙撑着,也没什么法子。
即然是没法子的事,也没啥好说的。何明家的坐着感叹了好一会子,就抬脚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