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1(2/2)
没有过多久,一个满身盔甲的将领进了乾清宫,他单膝跪下道:“皇城司指挥使黄得功叩见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打量了他一下,表情不卑不亢,生得孔武有力,他跪下时大腿鼓起的肌肉,让人想起了蓄势待发的豹子,果然是员猛将。
“黄爱卿平身”
“谢皇上,不知皇上召见有何旨意”
我没有即可答话,默视了他一阵才转而说道:“黄指挥使是卒伍出身”
黄得功没有想到我会问他出身,愣了一下道:“臣十七岁出关,投在熊经略帐下,做了二年士卒,二年伍长,四年把总,五年守备,方积功至游击将军,后蒙皇上赏识才做到指挥使。现已有三年零四个月。”
“三十四岁做到指挥使也算可以了”
“全靠皇上信任”
“嗯,但是把你这样的战将留在宫里倒是可惜了,朕有意把你放出去,到沙场上为朕征战,你可愿意”
黄得功眼睛变得亮色起来,脸上也露出一丝喜色,大声回道:“臣愿意”
虽然他只回答了简短的三个字,但可以看得出他心中的热切。有的人生来就属于沙场,有的人不愿终老于安逸的床上。黄得功在边关十几年,自然不想练就出来的一身才能在皇城里消磨掉。
“好,朕就等你这句话,你回去后即刻整顿兵马,朕要让你领着四卫的勇士去建功立业。皇城司的守卫朕会让其他各卫接收”
“微臣遵令”
“恩,你们所行目的是大同,林丹汗兵犯大同之事,你们都知晓了吧,朕就是要用你们这些御马监的勇士去驱除鞑虏。朕会下旨意给开国公,定国公两人,让他们火速到大同主持大局,你以后就归他们管了,他们也是你的老上司了,大略他们把握,不过这兵还是由你约束着。”
“微臣知道”
“你们为朝廷效力,朕自然不会亏待你们。朕听闻黄爱卿年幼丧父,全靠母亲一人抚养成人汝母如此可敬,朕会封她个诰命,让她好好在京师颐养天年。”
“微臣代母谢过皇上隆恩”黄得功话语中竟带有点哽咽,看来他是至孝之人。
“好了,你先下去吧,把朕交付你的事情办妥,然后听朕的旨意办事,明白嘛”
“微臣明白,微臣告退”
看着黄得功退出去的身影,我不由发了一下愣。皇城司四卫的兵马我还是信得过的,黄得功的能力我也知道。明史中记载,黄得功在围剿流寇中大显神威,就是率领御马监的勇士营,流贼望见黄得功军都连忙避走。再加上有常炎林,徐子文两人坐镇,相信林丹汗也闹不出什么乱子来。
第二日,便发下旨意,一式三份。一份给内阁,一份给皇城司,一份六百里加急送到湖广。
“鉴于大同兵事益急,特擢皇城司指挥使黄得功副总兵衔,率武骧、腾骧左右卫驰援大同。皇城司由济阳、济川、通州、大兴四卫驻守,指挥使之职由开国公,定国公世子接任。调湖广巡抚徐子文,湖广总兵常炎林任甘陕晋三边左右总督,总理三省长城北面事宜,旨到即刻往大同赴任。湖广巡抚之职由吴贞疏暂代,杨世恩任总兵之职。钦此”
第一百零七章 作壁上观
纷纷扰扰的崇祯四年终于过去了,因为战事连连,这个春节也是过得简单。常炎林跟徐子文到了大同后,果然不负我的期望,林丹汗的蒙古骑兵给阻击在大同北面。到了一月,林丹汗苦攻不下,就改转攻打其他各镇,幸得卢象升四处驰援,使得蒙古人始终越不过长城。
北方压力顿减后使得我也轻松不少,不过秀儿却给了我好几天的脸色看,说我不应该让他父亲回湖广任巡抚,走得这么急,连过年都要在路上了。我好话说了一大车又允诺三年后让她父亲调回京师,才让她消了气。
忙完这一摊,我才想起有件事情还没有做。广宁兵败后,我已经派孙元化去了广东买炮,宋应星留在遵化主持铸铁事宜,茅元仪则在宁远负责辽东铸炮,年纪最大的徐光启自然是坐镇天工学院。大明就他们四个官员最容易接受自然科学,我只能把相关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原先还有一个李之藻的,可惜在崇祯三年就病逝了。
我要做的事情便是提高大明的火炮技术,组建大明的炮兵学院。这个时代,黑火药的配方已经很完美了,硝石、硫黄和炭粉按照75∶15∶1的比例混合成颗粒状的黑火药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都无法被超越,因此在这个方面不需要下什么功夫。现在最需要提高的是炮身的重量,射程,还有远程打击精度。
前面两项都是跟铸炮有关,我是帮不上手了,唯有在打击精度上还有一点办法。这日趁着没有早朝,我微服去了天工学院,准备找徐光启一起研究下火炮的瞄准系统。不想天工学院里人山人海的,好容易找到个教授,一问才知道,这几天是天工学院招生的日子。
天工学院原本为士人所轻,但是由于有皇上大力支持,坐镇学院的院使徐光启又极有名声,因此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到了崇祯三年,情况却是截然不同。礼部发文凡今后科考需得再考一科杂学,以农政全书为参考。进士选定由策论水平及杂学的成绩两条线来划定。公文发布全国后,天下读书人虽闹轰轰了一阵,结果不了了之,最后还是急急忙忙的找来农政全书研习。令人惊奇的是,在崇祯四年春闱中,所取的三百进士中竟有三十一人出自天工学院,顿时学院名声大振。到了今年招生,那些落考的士子们如过江之鲫般涌向学院,左挑右挑都足足招了五百人,乐得学院里的那些教授们眉开眼笑。
我看到这些学子能够如此热切报名学习杂学,心里总算有些欣慰。虽然他们是为我的大势所逼,虽然他们看中的是考中进士后的富贵荣耀,我只希望在他们出来做官不会一无所知。
我们没有找到徐光启,看来这老头倒会享福,招生的日子不在天工学院,却把一干活儿都交给了属下。想必他应该是在家里躲懒,于是我带着谷刚,方正华两人就去了他在京师的府邸。
没有想到他家里门外也是站满了人,好容易跟着挤了进去,只见徐府庭院里更是人满为患。这倒怪了,怎么这些人跑到这来作甚么想入学也该去天工学院啊难道他们是来这走门路的
我对着旁边的一人拱手道:“这位兄台,请问你们这是在徐光启大人府邸做什么”
那人倒也知礼,稍微欠身道:“想必兄台刚到京师不久吧今日徐大人准备招收门徒,一起编写天工要略,此书将集各家所长,相信此后也必会为皇上所钦点的科举书籍。是以大伙都想参与盛事,虽然说不上编写,就是帮着徐大人一起眷抄,那也是获益菲浅。”
“原来如此大伙这么多人,看样子是在这里等着徐大人考核了”
“正是”那人说完又道:“兄台看来不是来应考的,在下崇明沈廷扬,还未请教兄台姓名”
我听他自报姓名,觉得有些相熟,但又记不清了。一部明史数千人物,我也不是能各个过目不忘的。现在人家问我姓名,我总是要答的,若我直接说自己是朱由检,那岂非把这府里的人吓得鸡飞狗跳的。那我叫什么呢
“在下”正当我要捏造一个假名的时候,只听到一个瘦干干管家模样的人喊道:“大伙静一静,听我说”顿时整个徐府的人都停止下来听他说话:
“在下是徐府的管家,因为老爷有事,让各位久等了。我家老爷吩咐下来,修书之人贵在精而不在多。在场各位虽是人中骄子,但也只有好中选好,老爷说只收十二人,我也不敢留下这十三人,现在由鄙人主持选拔事宜。”
这管家说得有条有理,众人正准备听他说如何选拔的时候,有人打断道:“等等”
一个读书人就站了出来道:“冒昧一问,可是管家考我们这班学子”他说话语气虽是询问,意思却是很明显,你一个管家下人,怎么配考我们这些满腹经纶的学子明人士子向来自重身份,在旁的一些读书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