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57

分节阅读 57(2/2)

目录

“臣尚未登科时,在各省多有走动。下边百姓不堪重赋多有逃亡,大片田地抛荒。富庶之处尚可维持,贫困之地却是捉襟见肘,县公又多属贡举出身,日暮途穷,难有晋升的机会,因此多以贪得为念。而且衙门弊多,这些官员也自知无力去其积弊,因此日操鞭扑,设法扳坐,只求粮完,哪有工夫去顾及人户之逃、田亩之荒呢甚而至于有告理者反遭毒打,所以百姓虽怨声载道,但都不敢出声。长此以往,不堪重负的百姓,只能卖子鬻妻,逃亡他乡。而遗留下来的逋欠,又被加之于其宗族、亲戚头上此外,不少污吏为中饱私囊,或为迎奉上司更是巧立名目,苛捐杂税多入牛毛。几年间,百姓造反者,都是因为如此。”

听了之后,我感叹一声,原想着只要这样国库保持这样增收,过了两年便可跟满洲人硬拼,即使是一拚一个,也可以把满洲给夷平,没想到的是大明内部却是矛盾丛丛。

“难得你敢跟朕说实话,不愧是朕崇祯元年的进士。这里有个专用的奏折封印,以后有什么关系到民生吏治的事,可以直接写折子,盖上封印交与驿站传上来,这折子可是内阁都不能看,直接到大内的。你下去好好办差,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我顺手把奏折封印给了他。这个主意是我借用清朝雍正的办法,因为如果搞个盒子什么的,容易发现,也难于传送。于是我让尚宝监做了几十个特别的封印,每个印皆有不同,用以对应一地。只要写好折子,贴上封条,盖上封印便是一道密奏。驿站之人凭印鉴送折子,任何官员不得截留。

这个密奏的威慑力比那些锦衣卫还强,他们做官的就不敢官官相互,谁知道哪个手里有密奏之权的见面嘻嘻哈哈,说不定转身就上折禀报了。这个办法还可以解决王承恩他们不能详细打探官员内幕的缺点,使得朝野内外的消息我都可以打探的到。此番出巡,我特地用来给那些信得过的地方官。

专奏之权

要不是皇上还在上头,程豫估计就要跳起来大笑几声了。这样的恩宠,大明一千余的县令里面自己是头一个。程豫强忍兴奋行完礼告退出来,脚下象踩着棉花一样,一高一低地回他的县衙去了。

第六十八章 太原

过了平原府,一路挨着一县一县到太原,发现程豫所言不虚。每个府县都或多或少的有这些问题,田赋不够就拿其他的加税来补。他们各个也是左右为难,丈量出田亩数越多,心里越是害怕,因为按照这新丈量的数字来缴税,根本就缴不齐。这些新的税田,不仅有从官绅那记录来的,还有很多是无主之田。耕农早就逃荒去了,而且大部分都是集体逃荒,这如何收税甚至还有些乡坤地主私下卖地抛荒,使得形势更加紧张。对于义仓等乐捐更是无能为力,这些乡坤行事都没犯着国法,官员就是有心拿他们也没有借口,况且他们还有子弟在朝为官。

想想还真是头大,就算是我这个皇帝也不能朝令夕改的去惩治那些乡坤,更不用说那些小小的地方官。对于这些只能到了太原,跟巡抚袁继咸商量下方略。

山西的巡抚袁继咸是傅山的老师,做官清廉,为人耿直,敢于谏言,因得罪权贵魏忠贤之流,被贬为山西提学。等我登基后,看了吏部档案调他做了山西巡抚,由他主持山西的田赋改制。他们接到旨意圣驾要到太原,当日率着文武官员在离城十里处迎接。

因为太原是大府,所有随行兵马都进驻了城内。三营兵士一路护卫,风餐露宿的,颇有些劳顿。就是我和秀儿坐在銮驾里每日行路也觉得颠簸不堪。行宫是匆忙备下的,设在贡院,袁继咸知道皇上赶路劳累,到了第二天才过来求见。

经过一晚的休息,我感觉精神恢复了不少。正在洗刷的时候方正华就过来禀报说山西巡抚,布政使等一批官员都在外候着。我洗了把脸,然后对外头道:

“让他们在外面等一会儿,这里屋子小了,朕出去见他们。”

秀儿接过绸巾,在木盆里洗了洗道:“他们倒是急了,皇上连饭都还没吃。我看啊,他们是来找皇上撞木钟,好让自己日子好过点。”

我整了整领子,道:“秀儿,是不是看了各县的那些情况,以为他们办事不力这事一时讲不清。等下你煲点米粥让方正华送过来。你就不要出来了。”

“秀儿知道了。”

等我从贡院主殿出来,方正华一声皇上驾到,下面几十个官员劈劈啪啪的跪了一地,由巡抚袁继咸带着山呼万岁。

“好了,起来吧。谷刚,给大人们那些条凳过来,这里空旷,朕就在这和你们讨论下山西的改制情况”

很快谷刚搬来贡院考试用的凳子,山西官员们按着品秩坐着,我也在张太师椅坐下,旁边的摆着张八仙桌,方正华端来碗茶侍侯。我清了清喉咙道:

“朕从京师一路到太原,就是担心你们这田赋,卫所改制出什么问题。山西靠近京畿,田地也不甚肥沃,北边接着蒙古,向来是四战之地。朕不希望这出什么乱子,你们尽力办好差。这边的卫所,朕也去看了,还不错,都井然有序。先前朕派卢象升在山西剿匪,他就做得很好。齐容,你当时在卢象升手下做副将吧。”

官员中一个武将站了起来,身上的盔甲铿锵有声,回奏道:“正是微臣”

“你也做得不错,山西的卫所给整治得很有精神,你这都指挥使还称职。不过接下来还得努力,要确保山西的安定。”

“微臣明白,臣粉身碎骨也要保山西不受流民之乱。”

“你坐下,你也知我大明内政不稳在于流民。朕问你,如果山西境内流民四起,几十万人闹事,齐容,凭你三万多人马,如何保得山西不乱”

齐容没有想到皇上会问得如此刁钻,竟是答不出来,一时脸胀的通红。我看他这爽朗汉子居然给几句话憋得说不出话来,不想给他难堪,便继续说道:

“你也别难为情,要真是山西流民四起,那也不是你的错。百姓们要是有的吃,有的穿又怎么作流民朕这次来便是和在座的各位商量,如何使山西生产得以恢复,怎么遏制住流民乱窜。如今啊,百姓为了逃税不愿再种田,都逃荒去了。你们要加大宣传朝廷的旨意,可以不妨也来个什么千金立柱的带头效应。朝廷的政策是好的,你们别唱歪了。”

“臣等不敢。”下面的官员连声应道。我知道他们都有难处,接着说:

“山西的情况,我一路来都了解,也明白你们的难处。你们最重要的是把流民安置回乡,重新种地。所缺的种子,耕牛官府想想办法,大同有马市,可以换些马来耕种。至于银子的问题,朕在平原府就想着,把多收的留给你们,今年这次山西交给朝廷的索性就先减半,余下的用来恢复生产。山西商人暂时就不要重赋了,伤了根基不好,耕牛引进还要靠他们。李觉斯,你可要把这农耕搞好。”

李觉斯是新任的山西布政使,听到皇上点名便起身道:“臣知道这田赋是大明第一赋税,皇上给山西减税,臣便是不吃不喝也要让百姓种上地。”

“呵呵,不吃不喝,那你怎么给百姓办事你们的心思朕也明白。”我正说着,方正华引着几个侍卫把我的早膳给端了上来。方正华边盛粥还边说上了:

“秀儿姑娘吩咐,说是让皇上早点吃,乘热可以暖暖身子。秀儿姑娘还说皇上议事一时停不下来,少不得要到了晌午,让皇上多吃点。”

方正华说话声音不大,但当时院子里一片安静,官员不曾出声,是以下面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