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 > 第27章 跨海定辽

第27章 跨海定辽(1/2)

目录

他身着赭黄色十二章纹朝服,将广州、交州的青铜虎符置于案上,虎目扫过阶下俚、僚、汉各族首领:“即日起,中原《太初历》为岭南正朔。“

农官麻景捧着竹简上前,羊皮纸上绘制的曲辕犁图样被江风吹得哗哗作响:“这便是关中的代田法,深耕易耨,一亩可增收三石。“

突然有俚族长老用骨刀敲击地面:“我们只信刀耕火种!“

桑明川却不恼,命亲兵抬来两捆稻穗——左边是岭南本地的秕谷,右边是中原改良的良种,谷粒饱满如金豆。

“阿侬!“他转向冼夫人:“你部落的孩童若愿入汉学,朕免三年赋税。“

冼夫人身后的阿蛮突然扯住她的犀兕甲:“夫人,去年大旱时,汉军的龙骨水车救了我们半村人!“

册封大典那日,冼夫人的藤甲上缀满了汉军制式的铜铃。

桑明川亲自将鎏金“石龙郡夫人“印信放入她掌心,印绶上的麒麟纹与她耳坠的蛇形图腾交相辉映。

“此印可调动岭南十二峒兵力。“

皇帝突然压低声音:“但朕要你立誓——永不叛汉。“

冼夫人突然单膝跪地,青铜剑划破掌心,鲜血滴在印台上:“俚族若叛汉,当如此印!“

她身后三百俚族勇士同时拔刀割指,血珠溅在青石地面上,宛如朵朵红梅。

当晚,冼挺在部落篝火边擦拭蛇形弯刀:“姐姐真要让族人学那些汉人的繁文缛节?“

冼夫人却将《孝经》竹简掷入火中,火焰舔舐着竹片:“学其精义,而非皮毛。“

火星溅在阿蛮新绣的汉式衣襟上,那上面绣着“忠“字,针脚歪歪扭扭。

三年后的端阳节,瘴江两岸已是稻浪翻滚。

王二狗如今在新修的灵渠堤坝上当监工,他粗糙的手掌抚过夯土上的夯歌印记——那是俚汉工匠共同创作的《打夯歌》。

“二狗叔!“阿福光着脚跑来,草鞋上还沾着新翻的泥土。

“交州的占城稻熟了,穗子比你胳膊还粗!“

远处的番禺城,冼夫人正带着俚族孩童在太学临摹《仓颉篇》,墨汁溅在他们青布头巾上,晕开朵朵墨梅。

突然有驿使策马奔来,铜铃在晨雾中清脆作响:“陛下有旨!命岭南进贡新稻种五十石!“

桑明川站在洛阳城头眺望南方时,案头正摆着来自交州的菠萝蜜,果皮上的尖刺沾着南海的海盐。

当第一批岭南学子踏入汉宫太学时,他们腰间的铜铃与中原玉佩的碰撞声,在未央宫的丹墀下谱成了新的乐章。

后汉王朝,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与沧桑巨变之后,如今已逐步恢复了往昔那辉煌耀眼的荣光。

然而,辽东这片广袤的土地,却仿若一块长久以来都未曾痊愈的伤疤,深深地刺痛着整个王朝庞大而坚实的身躯。

高句丽这个顽强的部族已经在辽东之地盘踞多年,他们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硬生生地切断了后汉与朝鲜半岛之间原本紧密相连的联系纽带。

更令人愤慨的是,高句丽还与草原上那些残余的势力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他们屡次三番地挑衅后汉王朝的威严,其行为之嚣张跋扈,简直到了令人发指、忍无可忍的地步。

在那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之中,此刻弥漫着一股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的气氛。

桑明川皇帝端坐在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他的目光犹如燃烧着的火焰一般炯炯有神,缓缓扫视着殿下站立的众多大臣们。

然后用低沉而又坚定的声音说道:“高句丽长期占据着辽东这一战略要地,阻断了我国与朝鲜半岛正常的往来交流,而且还胆大包天地勾结草原上的逆贼,不断地挑衅我朝的威严。”

“朕已经下定决心,任命赵勇为东征大都督,率领两万精锐水师、三万骁勇步骑,渡过浩瀚的大海进击辽东,收复我们失去的土地!”

这番话一出口,就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太极殿内炸开,群臣们纷纷激动地响应起来,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响彻整个殿宇,仿佛要将屋顶掀翻。

赵勇,这位在战场上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的将领,当他听闻皇上钦点自己担任如此重任时,心中瞬间涌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豪情壮志。

他毫不犹豫地从队列中走出,跪倒在地,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大声回应道:“陛下请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完成使命,绝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回到自己的府邸之后,赵勇便一刻也不敢耽搁,即刻全身心地投身于繁琐而重要的筹备工作当中。

他精心挑选将士,从水师队伍里仔细甄别出那些精通水性、作战时无比勇猛的士兵,又在步兵和骑兵队伍中选拔出骑射技术精湛、体魄强健如牛的勇士。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筹备充足的粮草,精心打造锋利无比的兵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不放过,都要亲自过问把关,为即将到来的那场充满未知与艰险的跨海征战做着最为周全和充分的准备。

高句丽的国王高谈德,他被人们尊称为广开土王。

当他听闻汉军即将来袭的消息时,内心却没有产生丝毫的畏惧之情。

这是因为鸭绿江这一天然的屏障给予了他极大的底气与信心。

在辽东半岛之上,他精心地规划并布置着防线,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深思熟虑,仿佛是在编织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只等着汉军前来触碰。

高谈德站在鸭绿江边,目光紧紧地盯着那滔滔不绝、奔腾而去的江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