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马六甲之战(2/2)
当旗舰发出“右满舵”的旗语时,四艘巨舰如同游鱼般灵活转向,舰艏切开的浪花在阳光下划出银色弧线。
了望哨突然报告:“西北方向发现不明舰队,数量十六艘,正向我编队接近!”
舰长赵凌云立即下令:“雷达开机,无线电静默,全舰进入战斗状态!”
刹那间,“龙威号”的主炮缓缓抬起,炮口指向远方的海平面,一场新的考验,已悄然来临。
永汉统元三十一年,这场旷日持久、暗流涌动的军备竞赛终于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引发了不可避免的冲突。
当晨曦染红马六甲海峡的海面时,鹰国与荷南组成的联合舰队如同钢铁洪流般驶来,四十八艘主力舰的桅杆在薄雾中连成灰色森林,其中鹰国最新式的“无畏号“战列舰舰艏龙纹在朝阳下泛着冷光。
他们的目标明确而大胆——强行突破这道连接东西方的黄金水道,将永汉势力彻底逐出印度洋。
“这是决定命运的一战。”桑明川站在广州城墙上,玄色龙袍被海风掀起一角,他手中的望远镜镜片映出海峡轮廓,“胜利,则印度洋门户洞开;失败,则十年不得西进。”
郑森单膝跪地接过虎符,猩红披风扫过青砖上的水洼:“臣愿以南洋舰队全员性命,换马六甲永固!“
此时传令兵匆匆跑来,递上急报:“陛下,联合舰队分三路突进,荷南分舰队已绕过苏门答腊岛!“
面对如此重要的战役,双方都拿出了自己最精锐的力量。
联合舰队拥有四十八艘主力舰,其中包括鹰国最新研发的无畏舰——这些钢铁巨兽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系统,象征着工业革命以来军事技术的巅峰之作。
然而,永汉方面虽然只有三十二艘战舰,数量上处于劣势,但这些舰船全部采用石油动力驱动,是新式设计和技术革新的结晶,不仅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而且火力配置也丝毫不逊色于对手。
战斗在黎明时分正式打响,海面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右满舵!保持航向!“郑森在“龙威号“舰桥下令,青铜罗盘上的指针剧烈晃动。
鹰国舰队试图以“无畏号“为箭头实施T字战术,荷南分舰队则从侧翼包抄。
永汉各舰突然同时转向,黑色舰体在晨光中划出优美弧线,轮机长老张盯着压力表嘶吼:“蒸汽机压力加到七个大气压!甩掉他们!“
“他们的射程实在太远了!”鹰国旗舰“皇家橡树号“的指挥室内,司令官霍金斯中将的镀金望远镜砸在海图上,咖啡泼溅在“马六甲“字样上。
三海里外,永汉“靖远号“的主炮正在齐射,炮弹在联合舰队前方炸起白色水柱,形成死亡屏障。
年轻参谋颤抖着报告:“敌舰主炮射程比我们远一千码!光学测距仪测算,他们的弹着点偏差不超过五十码!“
更令人恐惧的是永汉舰队卓越的指挥效率。
无线电室里,报务员小李戴着耳机快速记录摩斯电码,电报纸在黄铜夹上堆成小山。
雷达屏幕上,绿色波纹突然剧烈跳动,声呐兵大喊:“左舷发现荷南鱼雷艇!三艘!深度十五浔!“
郑森立即挥动令旗:“驱逐舰分队左移,深水炸弹准备!“
此时水上飞机“海燕三号“传回校正数据,观测手在海图标注敌舰坐标,铅笔尖在羊皮纸上划出精准弧线。
经过长达六个小时的激烈交战,联合舰队损失惨重,超过一半的舰船被击沉或丧失战斗力,不得不狼狈撤退。
永汉“威远号“后主炮突然哑火,炮手老王钻进球形炮座,发现炮闩卡着半片弹片——那是荷南“七省号“临死前的最后一击。
当夕阳将海水染成血色时,八艘永汉战舰的残骸在海峡中燃烧,而联合舰队的残余舰船正拖着浓烟向安达曼群岛逃窜,海面上漂浮着鹰国水兵的救生圈和荷南东印度公司的丝绸货箱。
“从此,印度洋姓汉了。”郑森在捷报中激动地写道,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豪与喜悦。
他的手指在“龙威号“航海日志上划过,那里记录着今日击沉敌舰二十一艘的辉煌战绩。
当消息传到京师时,桑明川正在科学院观看内燃机实验,他突然将手中的玻璃试管高举:“诸位请看!这就是胜利的燃料!“
试管里的汽油在阳光下闪烁,映出他眼中的火焰。
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永汉在印度洋地区的霸主地位,更为其未来的扩张铺平了道路,成为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