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永乐大帝 > 第13章 南巡(一)

第13章 南巡(一)(2/2)

目录

徐妙锦看着眼前整齐的车队,想起之前商定的居住安排,忍不住补充:“秦总管,记得按之前说的,到了松江、南京这些富裕州府,咱们就住当地的豪华客栈或条件好的驿馆,不用麻烦地方官;要是到了一般的州府或县城,就直接在城外扎营,服务人员提前搭好帐篷,炊房车做好饭菜,尽量不进城扰民。”

“娘娘放心,都记在心里了。” 秦安连忙应下,“已经让服务人员提前演练过扎营,半个时辰就能搭好营帐,大营外还会围上栅栏,保证安全。和野外军营一样,只是生活条件以及舒适程度要高于军营”

三月初十,南巡队伍正式启程。晨光中的南北大通道格外平坦,水泥路面被春雨冲刷得干干净净,车轮碾过只发出轻微的 “轱辘” 声。朱棣和徐妙锦坐在主车里,掀开窗帘看着窗外的春景 —— 田野里的麦苗刚抽出新绿,农人牵着牛在田埂上行走,见车队经过,只是笑着挥了挥手,没有丝毫畏惧;道旁的驿站外,几个商人正围着一辆马车卸货,车上装着松江的棉布和景德镇的瓷器,一派热闹景象。

“你看这光景,比朕刚登基时强多了。” 朱棣指着远处的村庄,语气里满是欣慰,“以前出巡,沿途百姓要么躲着,要么愁眉苦脸,现在个个脸上有笑模样,这才是盛世该有的样子。”

徐妙锦顺手拿起桌上的青瓷茶盏,倒了杯刚煮好的龙井:“这都是陛下这些年的功劳,减税、修水利、推广新作物,百姓日子好过了,自然有精神。咱们这次南巡,不扰民生,只看真实光景,也算是没辜负这太平岁月。”

车队行至中午,抵达第一个停靠点 —— 通州城外的一片空地。服务人员迅速下车,有的搭帐篷,有的从炊房车里搬灶台,有的去附近的水井打水,动作有条不紊。三名翰林则坐在临时搭起的小桌旁,开始记录沿途见闻,其中一个年轻翰林还拿出画板,准备将沿途的春景画下来,留作纪念。

朱棣和徐妙锦走下马车,看着服务人员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远处的通州城 —— 城墙隐约可见,却没有进城的打算。“就在这儿吃饭吧,” 朱棣对秦安说,“让厨房做些家常饭菜,不用搞什么排场。”

没过多久,饭菜就端上了临时搭起的餐桌:炖得软烂的羊肉、炒得鲜嫩的青菜、还有一碟酱黄瓜,都是用福记集团送来的新鲜食材做的,味道家常却格外可口。朱棣吃着饭,看着不远处的农人在田里劳作,突然对身边的翰林说:“把这景象记下来,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大明的根本。”

饭后稍作休整,车队继续向南行驶。徐妙锦靠在主车的软榻上,翻看着秦安送来的沿途州府清单,轻声说:“下一站是香河,那边是一般县城,咱们就在城外扎营,正好看看野外住宿的安排合不合心意。”

朱棣接过清单,手指在 “香河” 二字上轻轻点了点:“也好,顺便看看当地的春耕情况。现在正是播种的时节,看看百姓的种子够不够,农具够不够用 —— 要是有需要,让福记集团多送些种子过去,也算为民生出点力。”

夕阳西下时,车队抵达香河城外的一片开阔地。服务人员迅速搭起帐篷,护卫在帐篷周围拉起简易栅栏,炊房车的烟囱很快冒出袅袅炊烟。朱棣站在帐篷外,看着远处的村庄渐渐亮起灯火,听着服务人员忙碌的脚步声和远处传来的狗吠声,突然觉得格外安心 —— 这太平盛世,这安稳行旅,正是他毕生所求。

“该吃饭了。” 徐妙锦走过来,递上一件披风,“夜里风凉,别站太久了。”

朱棣接过披风披上,看着徐妙锦温柔的眼神,轻声感慨:“打了一辈子仗,管了一辈子朝政,现在才发现,这样安安稳稳的日子,才最难得。这次南巡,不仅是祭拜先祖,更是看看这大明的江山,看看百姓的日子 —— 只要他们过得好,朕就算退了位,也能安心了。”

帐篷里的灯火渐渐亮起,映着两人相视而笑的脸庞。车队的马车静静停在夜色中,护卫们在大营内外有序巡逻,服务人员忙着将饭菜端进帐篷,远处的村庄传来零星的笑语声。这春日的南巡,没有宫廷的奢华,没有地方的迎送,却藏着永乐盛世最真实的模样 —— 百姓安乐,江山稳固,而这位年迈的帝王,终于能在晚年的行旅中,好好回望自己一手打造的太平天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