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召来(2/2)
丁普带着他连走几道长廊,最后在一扇门前停下脚步,朝他做了个行礼的动作,纵使卢叔虎个性孤傲、自命清高,也不得不收拾衣襟,迈出恭谨的步子。
只见天子穿着一身蓑衣,在湖心亭中独钓,身边似乎空无一人。
走得近了,才发现柱间侍立着三两名近侍武士,若不是还呼吸着,直将他们当做柱上的雕画。
见有人来,高殷收起鱼竿,卢叔虎的眼皮微微眨动,只见鱼竿上的钩子竟是直的。
将鱼竿交给近侍,高殷正坐,伸手示意:“卢卿,请坐。”
卢叔虎受宠若惊,口呼不敢,高殷再次开口,他才缓缓入座。
“此前出使梁国,卿之谋略神机明发,让王子珩赞叹不已,还特意写信来,向朕称赞。”
高殷挥挥手,近侍便从桌案下摸出一封信来,高殷亲自交给卢叔虎,卢叔虎微微躬身:“此为国家命,故用心尽力耳,王子珩为梁臣,臣为齐臣,不该因公事而有私交。”
“哈哈,卿当真不看么?”高殷笑着,扬了扬手中的书信:“其在信中夸赞卿豪爽机敏,好谈兵法,颇得其意,观王子珩之心,似乎还希望卿能多去梁国,最好能助他抗衡周陈呢!”
听到高殷言及周国,卢叔虎心中顿了顿。无论私下里怎么称呼,对齐国来说,斥责宇文周国为西贼,是绝对的政治正确,齐帝更应如此。而现在私下对自己用了周国之称呼,某种意义上,也是袒露了心扉——无论是表演还是真心实意,至少天子此时就是在表现“袒露心扉”的状态。
一个选择来到卢叔虎的面前,他想了想,缓缓开口:“臣侍奉真命主,何须顾下国相?”
高殷闻言,不再言语,面上挂着微笑,心中对卢叔虎的反应颇为满意。
卢叔虎的成分其实是比较复杂的,早年是贺拔胜的长史,在贺拔胜兵败后跟他去投奔梁国,受到萧衍的招待,所以说王琳想招纳他也属正常,卢叔虎本来就有在梁朝就职的经历,后来是因为莫名的原因,大概是眷恋乡土,而从荆州又润回了东魏。
从高欢到高洋时代,卢叔虎屡屡被征辟而不至,想来是瞧不上各有体制弊病的欢澄洋三代的魏齐国体,但对于高殷,卢叔虎无法忽视。
因为高殷从稷山之战后开始实行的平西策是他的梦中情策,可以说这份策略对他而言,就像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一样,只要成功实行,他的谋划生涯就饱无遗憾了,若说真有什么不足之处,则是实行的人不是他自己,而是当时的太子。
这点让他在心中给高殷加了很大的分。
而后《三国演义》盛行开来,卢叔虎是卢植的后代、刘备的同乡、诸葛亮的粉丝,三位一体全给他攻陷完了,对这部书,他是爱不释手、日夜翻揽,因此高殷派人征辟他的时候,卢叔虎虽然推却了前两次,却在第三次的时候答应了,让他小小的暗爽一把。
美中不足的是,不是高殷亲自登门拜访,三顾他的茅庐,不过这也不可能,即便是太子高殷,也没有到这么礼重的地步,天子能征辟他三次,已经是十分重视了。
也因此,卢叔虎将高殷奉为了自己的明主,只要高殷突然撕开皮囊、露出凶恶的兽相来,他大概率这辈子都是高殷的忠臣了。
身处君臣临湖对坐、谈论国事的理想场面,卢叔虎的心中却愈发平静,“每逢大事有静气”,他也是依靠这个性格,才能谋划出诸多优秀的策略,如今若至尊问起平西策,虽然未去前线的高王堡调研过,但卢叔虎信心十足。
可至尊的下一句话,却让他措手不及:“以卿观之,朕是否要纳娶咸阳王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