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晋末高门 > 第269章 决议

第269章 决议(2/2)

目录

刘敬宣最恨王愔之,阴恻恻的笑道:“主上必是被王贼下了毒手,德舆兄应发檄天下,共诛此贼!”

“不可!”

江敳挥手阻止:“谁都能加害主上,唯独王愔之不会,倘若将军发檄谴责于他,他必会反咬一口,污蔑将军因主上驻留江陵于将军不利,故而派人刺杀主上,以便另立新主。

将军虽没做过这事,但王愔之在朝中是有人的,真扯起来,将军未必能讨得了好。”

刘敬宣不快道:“话是不错,莫非坐看他弄权,白白便宜了他?”

刘裕道:“目前我北府军元气未复,与王愔之过早交手非是良策,咱们先做好迎接主上梓宫的准备。

同时,国不可一日无主,应请琅琊王继皇帝位,诸君意下如何?”

刘毅道:“琅琊王乃先主亲弟,而先主无血脉至亲,继晋室统胤名正言顺,另先主既已晏驾,当拟定谥号,以便及早供入宗庙。”

“此言甚是!”

徐羡之捋着胡须,徐徐道:“所谓好和不争曰安,宽容平和曰安,中心宅仁曰安,恭德不劳曰安,当谥为安,庙号成宗,诸君意下如何?”

对于司马德宗来说,谥为安已经是美的不能再美的美谥,要真按照司马德宗的品行,谥为昏、惑、危、懦都是可以的。

但没人会与一名死人兼傻子计较。

而成者,就也,司马德宗浑浑噩噩一生,无任何成就,成用于庙号,依然是延续了谥号谥美不谥恶的传统,于是纷纷称善。

江敳又道:“先主辞世,琅琊王即将登基,朝庭中枢将由江陵回归建康,而先主殁于江陵,王愔之至少有不察之责,再录尚书事于情不妥,于理不合。

故敳提议,可由稚远(王谧表字)兄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将军除侍中、车骑将军之外,另加都督中外诸军事。

王愔之还任徐州刺史、都督荆、徐、青、幽、燕、并六州诸军事,其余先主封赐不变。

至于卢循,应以拉拢为主。

卢循曾向王愔之表为江州刺史,王愔之只给了武昌太守,又任沈穆夫为江州别驾,命丘尪为广州刺史,分化之意彰显,卢循必怀怨恨。

朝庭可重新下诏任卢循为江州刺史、平南将军、督江湘二州诸军事。

万寿(刘敬宣表字)为晋陵太守,袭父爵武冈县男,另追赠高雅之为江州刺史、镇南将军、侍中、司空,谥曰忠肃!”

江敳的口吻相当强硬,刘裕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显然二人早已商量过了。

刘敬宣没意见,说句难听话。在投刘裕之前,他如丧家之犬,再者,他与王愔之有解不开的死仇,除了投刘裕,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刘毅也无话可说,兵败没被追责已是刘裕宽宏大量,再封官进爵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徐羡之心头却微有不快,主要是如此重要的人事任命,自己事先竟然不知,可见大权已尽揽于江敳之手。

他与刘裕虽没做成姻亲,可郯县徐氏也是堂堂东海国郡望,心里自是不服,于是道:“卢循因击杀高雅之,与北府军已无转圜,任其为江州刺史,莫非不怕养虎贻患?

且那徐道覆,乃卢循妹婿,日后投了王愔之岂非作茧自缚?”

“诶~~“

江敳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高雅之虽死于卢循之手,但自桓玄执政以来,北府军连受打击迫害,迄今未恢复元气。

故而应以休整募兵,恢复实力为主。

更何况徐道覆只是卢循的妹婿,又不是他家老父,料此人非是不知好歹之辈。”

“不错!”

刘裕点头道:“王愔之必会向南燕用兵,慕容德必灭,尽揽青州在手,我北府岂能甘于骥尾?我意于王愔之用兵之后,出豫州,攻打姚秦,趁其新败于拓跋珪,损失数万锐卒之时,收复关中,不教王愔之专美于前!”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