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永乐太王(2/2)
“勿奈麻立干(金楼寒王号),这就是晋人?”
对面,高谈德一袭金甲,骑着白马,手持马鞭向前点了点,回头问道。
“正是!”
金楼寒重重拱手,满面悲愤道:“若晋人偶一来之,孤出些钱财忍一忍倒也罢了,可那晋将让我斯卢斯罗向他每年上贡八十船贡品,想我国小力寡,百姓贫苦,何以堪之,请太王为我斯卢斯罗做主啊!”
“请太王做主!”
新罗人齐声高呼。
高谈德浓眉微拧。
众所周知,晋室内敛谦和,只要不去触碰淮水的底线,晋军不太可能主动出击,更何况江东一堆烂摊子,哪来的余力插手半岛事务?
部将高武察颜观色,拱手道:“大王,眼下还是先弄清楚晋军的来意,再做下一步的打算为妙。”
“嗯~~”
高谈德不置可否的嗯了声,又猛一挥手。
全军徐徐止住。
前方四百来步处,立了座营寨,外围是尚未完全成形的沟濠,塞墙后方密布弓弩手,寨墙与营帐间的空地撑起了过人高的楯樯,里里外外合计数层,再往后视线受阻,看不清个中虚实。
营寨背倚大海,乍看自陷死地,但海边有壮观的船队,有如一座活动堡垒,可互为倚仗。
虽然船队与营寨间隔着两三百步的距离,仿佛可以轻易截断。
高谈德却不敢掉以轻心,登基的十年,也是他四处征讨的十年,丰富的作战经验练就他那异乎灵敏的触觉。
往往显而易见的破绽,实则隐藏着无穷杀机!
高武凑上头道:“太王,晋军自刘牢之败于慕容垂之后,极少越境作战,但以今日所见,实不可小觎啊。
晋军不仅甲胄齐全,面对我方优势兵力也丝毫不露惧色,实乃百战锐卒。”
高谈德沉声道:“晋室四分五裂,藩镇林立,朝庭最为孱弱,勿奈麻立杆,晋人可说来自于何处?”
金楼寒道:“晋军首领自称徐州刺史王愔之。”
“哦?”
高谈德眼神微眯。
徐州刺史?
他还不知道王愔之大破了拓跋遵,只是奇怪大晋的徐州刺史怎会泛海来新罗?又是如何找到来新罗的路?
新罗和百济不同,新罗在半岛东面,济州岛一带的浅礁暗沙区是天然屏障,要说从徐州泛海到百济,他一点都不奇怪。
可来的是新罗,这明显有备而来啊。
高武又道:“太王,末将愿上前问他一问。”
高谈德点头道:“也好,晋人以弓弩见长,莫要靠的太近!”
“多谢太王提醒!”
高武施了一礼,唤上十余名亲随,策马缓缓驰去。
“仆也去!”
金楼寒猛一咬牙,带上些亲随追上了高武。
约在百来步外勒马止住,高武放声唤道:“我乃高句丽永乐太王麾下平北将军高武,请问晋军来新罗是谓何事?”
王愔之问道:“贵国永乐太王可曾到来?”
“这……”
高武不敢妄断,回头看去。
高谈德略一迟疑,领了百来骑上前,均是他的亲兵,撑着大盾。
随即放声道:“孤乃高句丽之主高谈德,月前应斯卢斯罗匆奈麻立干请求,发步骑五万驱逐倭人,不知王使君为何前来?又为何凌迫勿奈麻立干?”
高谈德二十来岁,身为高句丽百年难遇的英主,气势十足,并且把自已置于了道德置高点,果然非同凡响。
王愔之拱手道:“原是永乐太王当面,高句丽倾举国之力南下,是为倭人,本将率部东渡半岛,也是为倭人。
新罗乃我朝属国,受了欺凌自有宗主国出面,而藩属向宗主纳贡天经地义,本将只是向他索要贡品,他能给倭人,为何不能给我?永乐太王难道要为新罗强出头?”
高武立刻道:“斯卢斯罗受倭人凌迫近三十年,为何你朝今日才来?”
‘蠢材!’
高谈德狠狠一眼瞪去,这不是摆明着承认晋室对新罗的宗主国地位吗?如此一来,他师门有名,自已率步骑五万劳师远征岂非无名无份?
高武也意识到了失言,忙闭上嘴巴,讪讪着不再吱声。
……ru2029
u2029谢谢王红_DA的月票~~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