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皇位(大结局)(1/2)
父子二人,在这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御书房内,沉默地对视着。空气仿佛再次凝固。
良久,景帝才艰难地开口,声音沙哑而虚弱,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老六…你…你也想篡位?”
凌风咧嘴笑了起来。
那笑容带着几分不羁,几分桀骜,甚至还有几分…怜悯?
“父皇,”凌风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强大的、毋庸置疑的自信,“以我如今的实力,北境六座不亚于京都、甚至更为富庶的大城,三十万能征善战、唯我命是从的天策军…那个位置,您给,或者不给…”
他微微停顿,目光如炬,直视景帝那双充满疲惫和惊疑的眼睛。
“您觉得,还重要吗?”
景帝怔住了。
他看着儿子那双深邃的眼眸,里面没有对皇位的渴望,没有篡位者的急切,只有一种掌控一切的平静和超然。
刹那间,景帝心中所有的愤怒、猜忌、不甘,都像是被戳破的气球,迅速干瘪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和…明悟。
是啊…重要吗?
凌风拥有的,是实实在在的、足以颠覆整个帝国的力量。
皇帝?
他凌风,在北境,不就是无冕之王吗?
甚至比坐在这个龙椅上,被朝政琐事、世家大族牵绊的自己,更加自在,权力更加稳固。
想通了这一点,景帝脸上露出一抹极其苦涩、极其复杂的笑容。
那笑容里,有释然,有悲哀,有对往事的追悔,也有对未来的…一丝茫然。
他缓缓闭上眼睛,靠在龙椅上,不再说话,仿佛所有的精气神都在这一刻被抽空了。
御书房内,再次陷入了沉寂。
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以及景帝那沉重而缓慢的呼吸声。
凌风静静地站在那里,如同山岳。
——
这场足以倾覆整个大景王朝的篡位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
随着四皇子凌傲伏诛,二皇子凌尊被圈禁,镇西军与御林军的叛乱分子被迅速清算或整编,京都的秩序在北真军无声的威慑下,以惊人的速度恢复了平静。
空气中残留的血腥味尚未完全散去,一种新的、更加微妙的格局已然成型。
两日后,一道出自景帝之手,却仿佛带着某种妥协与无奈意味的圣旨,震惊了整个京都。
旨意有三:
其一,赐婚!
将镇北王嫡女赵星瑶、首辅慕山河之女慕云昭、以及淮南王府嫡女南宫清月,同时下嫁于六皇子凌风!
其二,册封六皇子凌风为皇太子,入主东宫!
其三,即日起,由皇太子凌风监国,代持国政,总揽朝纲!
这道圣旨内容之劲爆,远超之前的兵变。
三位背景深厚、才貌双全的贵女同嫁一人,已是旷古奇闻。
而直接册封太子并即刻监国,更是明确传递出皇帝即将交权的信号。
一时间,京都各大世家、文武百官哗然之余,纷纷开始重新审视这位一直以来远离权力中心、却在北境打下赫赫基业,如今更以雷霆手段平息叛乱,携无上军威归来的六皇子。
整个京都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尚未正式入驻的东宫,等待着新太子的召见,等待着新一轮权力洗牌的降临。
然而,让所有人再次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
圣旨下达后的第二天,一个更加爆炸性的消息如同野火般燎遍了京都的每一个角落——
太子凌风,带着他刚刚被赐婚的三位未婚妻,赵星瑶、慕云昭、南宫清月,于昨夜悄然离开了京都!
没有仪仗,没有护卫,轻车简从,如同一次普通的出游,消失得无影无踪。
留给景帝和满朝文武的,只有东宫桌案上,一张墨迹淋漓,字迹狂放不羁的字条。
当内侍战战兢兢地将那张字条呈送到景帝面前时,这位刚刚经历丧子、被迫放权,精神已十分萎靡的皇帝,带着一丝疑惑和不好的预感,展开了它。
字条上的内容很简单,大意如下:
“父皇:
京都很无趣,朝堂更无趣。
儿臣生性散漫,受不得那些繁文缛节和没完没了的奏章。
这太子之位,监国之权,您还是收回去吧,自己多辛苦几年。
儿臣还想带着星瑶、云昭、清月她们,多去看看这大千世界,多潇洒几年。
至于朝政,您不必忧心。
儿臣给您留下了三个人才:莫问心、吴元,还有我那便宜徒弟多尔克。此三人,莫问心通经济、善谋略;吴元精吏治、明律法;多尔克虽出身北真,但骁勇忠诚,可掌军事。让他们三人入主六部核心,再配合我那老丈人慕山河慕大学士坐镇中枢,梳理纲常,足以让这暮气沉沉的朝堂恢复生机,甚至更胜往昔。
勿念。
——不肖子凌风留笔”
景帝拿着这张轻飘飘的纸,逐字逐句地看完,脸上的表情如同走马灯般急剧变换。
先是愕然,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随即,一股被轻视、被戏弄的怒火猛地冲上头顶,他脸色涨红,手臂因愤怒而微微颤抖,几乎要将那纸条撕得粉碎!
逆子!这个逆子!
他把自己苦心经营的皇位,把这九五至尊、天下人梦寐以求的权力当成了什么?
随手可弃的敝履吗?!
自己之前的忌惮、妥协、甚至那一丝微妙的托付,此刻都显得如此可笑!
他猛地一拍龙案,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吓得周围的内侍宫娥噗通跪倒一片,瑟瑟发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