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从县委大秘开始平步青云 > 第272章 后顾之忧

第272章 后顾之忧(2/2)

目录

赵海川目光没有离开大屏幕,只是淡淡嗯了一声。

他心里清楚,荣阳的财政根本不可能复制S市的模式。

参观队伍继续向前,解说员开始介绍对初创企业的扶持政策,从种子轮到天使轮,政府引导基金的身影无处不在。

赵海川听得认真,手里的本子记得密密麻麻。

在自由提问环节,他第一个举起了手。

“你好,我想请问一下。”

“S市在吸引初创型科技企业方面除了直接的资金扶持,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政策?”

“比如说在企业最艰难的头一两年,除了给钱还能给点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很实在,也很尖锐。

给钱是结果,怎么给,在什么时候给,才是学问。

女解说员显然愣了一下,随即露出职业的微笑:“这位领导问到了点子上。”

“除了资金,我们更注重生态的构建。”

“我们有一个首席服务官制度,企业入驻后,会有一位政府工作人员一对一进行服务。”

“同时,我们每周都会组织创业下午茶,邀请投行经理、法务、税务专家,免费为初创企业提供咨询。”

赵海川点了点头,在本子上飞快写下首席服务官和创业下午茶几个字。

他要的,就是这些不怎么花钱,但特别管用的细节。

……

下午,小组讨论会。

酒店的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比上午要随意得多。

带队的张承业主任端着茶杯,笑呵呵地开了个头:“今天上午看了S市的高新区,大家有什么感想,都可以畅所欲言嘛。”

“我们这次学习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赵海川身上。

一个来自山区县的县长忍不住先开了炮:“张主任,不是我们不想干事,是上面管得太死啊!”

“一个项目审批要盖十几个章,等流程走完黄花菜都凉了!”

“是啊是啊,有时候想给企业点优惠政策,马上就有人说你破坏市场公平。”

“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就扣过来了,谁还敢干?”

张承业不置可否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慢悠悠地放下茶杯。

“大家说的都是实情,确实存在这些问题。”

“不过困难是普遍存在的,关键看怎么解决。”

“海川书记在荣阳搞农业改革力度不小,想必对这个问题深有体会吧?”

“在规矩和创新之间,你是怎么平衡的?”

一瞬间,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赵海川身上。

这个问题,比上午那个更刁钻。

说创新太多就是无视规矩,政治上不成熟。

说规矩太死就是抱怨体制,格局太小。

赵海川仿佛没感觉到其中的陷阱,他甚至还对张承业笑了笑。

“张主任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的理解是规矩是底线,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举个例子。”

“我们荣阳搞农业补贴改革。”

“以前的补贴是按人头发,大锅饭效果很差。”

“钱花出去了老百姓没感觉,农业也没发展起来。”

“我们想改,把钱用到刀刃上补贴给那些真正搞规模化种植、搞技术创新的大户。”

“但是直接改肯定有人反对,说我们优亲厚友不公平。”

“怎么办?”

赵海川身体微微前倾,“我们没有去碰补贴发放的总原则,那个是国家定的,是规矩。”

“我们做的是在现有财政框架内引入了一个绩效评估机制。”

“你种得好产量高带动周边农户多,那你拿到的补贴就多。”

“你种得差或者干脆撂荒,对不起,补贴就少,甚至没有。”

“我们把评选标准、过程、结果,全部在网上公示,接受所有人监督。”

“这么一来流程完全合规,钱还是那些钱,但效果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是政府追着给钱,现在是农户抢着要干出成绩来拿钱。”

他摊了摊手:“所以说不是条条框框限制了我们,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被思维限制了。”

一番话说完,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之前抱怨的几个县长脸上都有些发烧,他们没想到,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被赵海川用一个简单的绩效评估就给盘活了。

“说得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