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空山幽谷埋荒冢(2/2)
突然夜空中升起无数绿油油的光点,直向众人飞来。紧张之下,有人已按捺不住拔出兵刃。却见那群光点从头顶掠过,竟是萤火虫而已。众人正要取笑那拔剑之人,夜空中又接连闪现数团焰火,明灭不定。
姜公钓凝目远眺,缓缓道:“是'鬼点灯',那里必有一处坟场。“
朱华凤强自镇定:“姜长老莫要吓人,我才不怕。“
“公主不信,可去一探究竟。“
“我才不上当呢。“
少冲却拾起一根柴火:“左右无事,去看看何妨?“
“真要去?“朱华凤迟疑道。
少冲淡然一笑:“活人尚且不惧,何况死人?“
火光跃动,映照着他坚定的面容。密林深处,未知的危险正在悄然酝酿。
众人手持火把紧随少冲,果然行至一片荒冢累累的坟场。火光所及,但见坟茔倾颓,荒草萋萋,白骨散落草间,森然可怖。一阵异香随风袭来,直熏得人头晕目眩。姜公钓神色一凛:“此乃樟树之香!莫非此处就是香樟林?“
想起妖狐案中描绘的香樟林应是朱门掩映、画阁凌霄,眼前却是这般凄凉景象,众人都不禁心生寒意。
少冲举火细看一块石碣,只见其上刻着“燕平伯“三字。正要询问,姜公钓已沉声道:“'活阎王'燕平伯,百年前叱咤江湖的人物。曾独挑西川八派,杀人无数,后来突然销声匿迹。有人说他改邪归正,隐姓埋名;有人说他被仇家所杀,尸骨无存。没想到竟葬于此地。“
姜公钓逐一察看其他石碣,发现葬在此处的皆是武林中早年成名后神秘失踪的人物。大多坟冢连碑碣都无,想必葬者不知其名。其中几人姜公钓还曾有过一面之缘,不想都已作古。想到这些人或许也是为寻玉玺而来,却玉玺未得先丧性命,即便得了玉玺又有何用?再想到不久后这里或许又要添几座新坟,碣碑上或许就要刻上自己的名字,他不禁浑身一颤,心凉了半截。
少冲发现远处另有一片气派恢宏的墓园,墓室多以巨石砌成,雕螭刻狮,甚是雄伟。众人走近细看,见墓葬有新有旧,古墓碑文已模糊难辨,新墓则不过数年光景。从碑文上的姓名推断,这似乎是一个赵姓家族十余代人的葬地。
越往深处走,忽有人惊叫出声。火光映照下,但见无数鬼怪石像森然林立,各具凶相,张牙舞爪,却都凝立不动。这些石像栩栩如生,令人毛骨悚然。石像间散落着不少坟冢,与寻常汉墓以石龟托碑不同,此处皆以石羊驼负碑,碑文如乱麻芜草,无人能识,墓顶呈圆拱形,酷似蒙古敖包。
姜公钓年轻时曾游历塞外,认得这是蒙古八思巴文字。但蒙古人历来崇尚天葬,对陵墓所在讳莫如深,葬后必驱万马踏平,待青草长起不留痕迹。眼前这半汉半蒙的陵墓不伦不类,即便真是蒙古人效仿汉人葬制,又何以与赵氏家族同葬一处?
朱华凤越看越是心惊,颤声道:“此地诡异非常,咱们还是趁早离开为妙。“
墓园后方是一片荒草地,鬼火明灭,阴气森森。几处坟冢封土洞开,似是刚遭盗掘。地上倒着一通墓碑,碑上泥土尚新,想来是盗墓贼特意从土中掘出,只为查看碑文。众人举火细看,但见碑上刻着:
“昔元纪,自文宗殂,顺帝御极,明主由和阳渡江,取太平路,逼燕京,元帝奔应昌,遂移祚。克明公睹元运迭嬗,克自保重,游冀北,走覃怀,率江左,渡河南,偕先大人经历殆尽,卜居落凤坡。“
末处还有“嘉岳十一年立“字样。
朱华凤若有所思:“克明公?莫非是元裔苏克明?此人乃元世祖忽必烈五世孙孛儿只斤氏义亲王和尚。当年元顺帝败走漠北,义亲王奉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之命,选精锐亲信,携家眷重金,乔装遁出大都,改姓苏氏——'苏'取死而复生之意,自名克明,寓意克明复国。“
她续道:“据说他派次子苏义驻兵鄄城,意图恢复大元。但随后便遭追捕,族人四散逃亡。没想到竟是逃来此地隐居。幸而后来臣服新朝,否则早就人死族灭,哪还会有这片墓园。“
少冲恍然:“看来赵、苏两家世代守护传国玉玺的传说确有其事。那赵祥所遇并非虚幻,只是回来时寻不着原路,误入坟场,便以为遇上了妖狐。“
朱华凤点头称是:“此言有理。“
夜风掠过坟场,带起一阵呜咽之声,仿佛无数亡魂在暗中叹息。
便在此时,一名喽罗突然惊呼:“有鬼!“话音未落,一阵阴风卷地而起,火把顿时明灭不定。飞沙走石间,众人连眼睛都难以睁开。少冲隐约瞥见墓群中有几道黑影闪过,当即飞身掠去,厉声喝道:“什么人?“
他轻功卓绝,一个起落已追至近前,长臂疾探,直取对方臂膀。那人身形一矮,灵巧避过,少冲随即伸腿勾其下盘。只听“啊呀“一声,那人应声倒地。少冲正要制其要害,忽闻背后风声骤起,当即回身一掌拍出。
“砰“的一声闷响,少冲连退数步,心下暗惊:来人功力非同小可!地上那人趁机连滚带爬遁入黑暗。就在这电光石火间,姜公钓等人已蜂拥而至,鱼竿、板斧、铁棍、弯钩齐向那后来者招呼过去。
铿锵声中,四般兵器竟皆脱手飞出,尽数被那人夺去。却听空乘朗声道:“阿岐那,果然是你!“
火光摇曳,映出来人面容,正是阿岐那。只是此刻他面色蜡黄,神情委顿,全无在桃花坞时那副不可一世的倨傲之态。
阿岐那将夺来的兵器往地上一掷,冷哼道:“臭叫化,又是你坏我好事!“
少冲凛然道:“桃花坞让你侥幸逃脱,今日可没这般运气了。“
阿岐那因私自参与赛宝大会被达赖活佛斥责,此刻被少冲提及,顿觉面上无光,强自辩道:“贫僧纵横塞北江南,未尝一败。便是有违清规,谁人敢擒?谁人能擒?“
此言一出,朱华凤当即反唇相讥:“好大的口气!我看你的武功也不过如此,南少林一个只知诵经的和尚,都胜你千百倍。“
阿岐那知她暗指空乘,不由仰天大笑,指着空乘道:“你说的是他?南朝武林中,少林寺同苦尚败在贫僧手下,这个呆头和尚更不值一提!“
朱华凤纤指转向少冲:“呆头和尚教出的聪明徒弟,你不是也打不过?“
阿岐那对少冲确有几分忌惮,却不肯示弱:“师父尚且不济,何况徒弟?不必再战。“
“阿岐那,你怕了?“朱华凤语带讥诮。
阿岐那眉峰一挑:“贫僧纵横天下,何曾怕过谁人!“
“达赖活佛也不怕么?“
阿岐那语塞片刻,强辩道:“贫僧说的是'天下之人',活佛乃佛陀转世,非凡人可比。“
“既然不怕天下之人,“朱华凤妙目流转,“那就是怕地下之鬼了?“
阿岐那瞪大双眼,一时语塞。他素以“汉语通“自诩,却在机辩上远逊朱华凤。此刻被她抓住话中破绽,竟无言以对,只得转向少冲:“罢了!贫僧饿了一月,功力虽不及平日,料想还不至于输给后生小辈。“
他实际困于此地不过七八日,故意夸大其词,原指望空乘以高僧身份出面调停。不料空乘却道:“少冲,你与阿岐那大师切磋,当全力施为,但不可伤其性命。“
少冲虽曾随同苦学过少林武功,却未行拜师之礼。此刻为挫阿岐那锐气,挽回中原武林声誉,只得从权。他踏步场中,抱拳道:“晚辈得罪了!“话音未落,单掌已然推出。
阿岐那被逼至绝境,无名火起,尖啸声中蒲扇般的大掌凌空压下。少冲深知其掌力刚猛,不敢硬接,施展太极缠丝劲,将袭来的掌力悄然化解。
阿岐那一掌落空,只觉手腕被一股无形柔劲缠住,如铁器陷入棉絮,心中大惊,急忙运功震开,怒道:“太极功夫也是少林武功?“
朱华凤在旁笑道:“大师方才可没限定少冲只能用少林武功。我这徒弟博采众长,大师可要小心了。“
阿岐那冷哼一声:“太极拳有何了不起?“踏步上前,般若盘陀掌绵绵不绝地攻来。少冲始终以太极功从容应对。
此时众人高举火把,将场中照得亮如白昼。阿岐那的四名随从也聚拢过来,用蒙语高声助威,叽哩呱啦的呼喝声在坟场间回荡不绝。
场中二人相斗愈烈,阿岐那连出百余掌,非但未见衰颓,反是越战越勇,掌风凌厉更胜先前。少冲虽以太极柔劲化解刚猛,双臂却已渐感酸麻,暗惊此人腹饥力疲之下,竟仍能稳占上风。
姜公钓、鲁恩等人在旁观战,皆是心急如焚却又插不上手。空乘忽朗声道:“少冲,谨守太极功法,莫要使出随心所欲掌。“
原来密宗有一门“一气功“,与邪派“大而化之“形似而神异。此功能借力打力,若不能将所吸内力反施于敌,便须击打他物以泄劲力,正是武学中“隔山打牛“的精要。少冲不自觉使出随心所欲掌法,正被阿岐那借去掌力反噬己身,故而越战越疲,而阿岐那却愈显精神。
少冲虽不明就里,仍谨遵师命,纯以太极功法应对。阿岐那无劲可借,掌掌如击棉絮,空费气力。他深知太极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特性,当即收势凝立,静待其变。
少冲一时怔住,不知如何应对。空乘又道:“少冲,何不试试贫僧所授的少林九招?“
阿岐那闻言一愣。他自诩精通少林武学,却从未听闻“少林九招“之名。只见少冲举臂过顶,在胸前合十为礼,正是罗汉拳起手式“童子礼佛“。阿岐那心头一凛:“莫非他竟练成了少林九大绝技?“转念又想,自己浸淫少林武学数十年,这少年纵然天资过人,终究火候尚浅,当即冷笑道:“少林功夫?来得好!“一掌拍出,掌势七实三虚,暗藏“大手印“后着,专为克制罗汉拳而发。
不料少冲一招未尽,拳势忽变。前半式似是“晨起撞钟“,后半式却化作“金刚倒跌“,沉肩坠肘间拳脚齐出。阿岐那刚化解此招,料定下一式必是“醉卧菩提“,抢先伸腿欲绊。谁知少冲竟使出一招“犀牛望月“,双爪疾出,指间竟含“童子摘梅手“的劲力。
“怪哉!“阿岐那急偏首闪避,险被爪风扫中面门。他双掌疾舞护住周身,再不敢轻易出击。
又过十余合,阿岐那见少冲身形微动,似是螳螂拳起手式,忍不住递出一掌。少冲见这一掌唯有硬接,但自忖功力不及,只得再施太极功法。阿岐那本想借力打力,却又落空,怒道:“你又使太极拳!“
朱华凤在旁轻笑:“空乘大师可没说不许用太极拳。“
阿岐那细想方才言语,果然未禁太极功法。他素以“汉语通“自诩,今夜却连连在言语机锋上受挫,不禁恼羞成怒:“可恶!“
少冲将这九招反复施展,虽能生出变化,却终究被阿岐那看破虚实。阿岐那心中雪亮:“原来这小子只会这几式虚张声势!“当即变掌为指,或戳或点,使出密宗手印指法。指掌交错间,时而大开大阖,时而精微入妙,指风隐隐带着龙吟象鸣之声。
这般精微指法原非太极拳所长,数合下来,少冲顿觉束手束脚。只得施展“童子摘梅手“相抗,脚下踏起“流星惊鸿步“,随心所欲掌、少林九招、平天下剑法、三才剑法等平生所学相继使出,几乎穷尽毕生武学。
火光摇曳中,二人身影翻飞,指掌相交之声不绝于耳。这场较量,已不仅是武功的比拼,更是智慧与毅力的较量。
少冲将少林九招逆势施展,终在漫天火光中将阿岐那逼入绝境。此刻他心中雪亮——同苦方丈故意反授招式,原是存了让他在玉箫大会上落败的心思。想不到堂堂少林方丈,竟也如此心胸狭隘。
这场恶斗不知持续了多久,火把将尽,四名蒙古武士也已声嘶力竭。阿岐那八日未进饮食,本应固守元气,以持久战拖垮对手,却在盛怒中忘了此节。最后自知不敌,奋起毕生功力与少冲对了一掌,借势倒飞两丈,转身欲逃。
“岳少侠拦住他!“朱华凤急呼。
少冲大步追上。阿岐那抱起巨石掷来,被少冲轻巧拨开。随即双腿一麻,险些跪倒,急运内力冲开穴道,回手拍出一掌,又纵出丈余。少冲如影随形,一指正中他腰间巨阙穴。
阿岐那轰然倒地,霎时间斧、刀、枪、棍齐指周身要害。四名蒙古武士也已被众喽罗制服。他闭目长叹:“贫僧认栽。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空乘缓步上前:“阿岐那,当年你在川湘为非作歹,本乐师兄好心相劝,你却不思悔改。如今既成红教高僧,本该收敛心性,为何又与张再兴勾结谋逆?你说,该如何处置你?“
“既落你们手中,唯死而已。“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起身吧,我们不杀你。“空乘话音方落,众人已收回兵刃。
阿岐那缓缓站起,面露疑色:“若诸位肯放过贫僧,贫僧愿以一个惊天秘密相报。“
众人本无杀意,闻言皆道:“什么秘密?快快说来。“
阿岐那深吸一口气:“昔年贫僧游学漠北,偶见元顺帝遗诏,载着一桩惊世秘闻。当年明太祖兵入燕都,顺帝携六宫及传国玉玺遁入沙漠。顺帝驾崩后,元室衰微,玉玺由其兄普完大师带回中原,藏于极隐秘之处。遗诏虽未明言所在,但贫僧从另一诗稿中寻得线索,诗中提及'青丘'之名。“
他续道:“这些年来遍寻中原,终在河南濮州找到一处叫清丘原的地方。原来当年义亲王孛儿只斤氏化名苏克明,曾隐居于此。但义亲王既遭剿灭,时隔数百年,要寻玉玺无异大海捞针。好在贫僧锲而不舍,追踪到其族人迁居这落凤坡香樟林。可惜待贫僧到来时,其后人已迁往他处,此地只剩荒山野林。半月前,贫僧发现了这片墓地……“
众人心道:“枉你身为高僧,竟行盗墓勾当。“却都对所谓“收获“好奇不已。
阿岐那续道:“这些墓室廊檐穹顶,葬制采自元朝皇室,壁画颇具唐风,葬的却都是赵宋后裔。诸位可知,宋朝亡国后,赵氏子孙为何会以蒙古葬制出现在此?“
见众人摇头,朱华凤恍然道:“我想起来了!曾听府中老教授提及,当年成祖爷观看历代帝王像时,见元顺帝画像惊道:'此人不像元帝,倒似宋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学士解缙广搜旧闻,理出一条线索,因无确证,只记入札记。“
她娓娓道来:“德佑二年,元军逼临安,少帝赵显随谢太后降元,被忽必烈封为瀛国公,配以金石公主。一日世祖内宴,酒酣间见龙盘殿柱,心生猜疑。瀛国公乞求出家,法号合尊,往吐蕃学佛,与公主长居萨迦大寺,曾任总住持。元明宗为周王时遁居沙漠,与少帝夫妇过从甚密,遂收其幼子为螟蛉,取名妥欢贴睦尔,即日后的元顺帝。“
说罢望向阿岐那:“南宋末帝身世离奇,汉人痛恨元室统治,便编造元帝乃赵宋后裔之说,以为反元不必。以大师智慧,当不会轻信吧?“
阿岐那肃然道:“墓中所葬确系赵显在中原的血脉。至于元顺帝是否少帝幼子,贫僧在此未得旁证。唯在一处墓室见壁画,绘的似是顺帝弥留之际,将传国玉玺交与普完大师与义亲王共掌。那普完乃合尊太师长子,亦出家为僧,可见二人关系非同寻常。“
夜风掠过坟场,卷起些许纸钱,仿佛在诉说着这段尘封数百年的秘辛。
正说话间,夜色中忽现一道人影,但见来人身形魁梧,正是逍遥谷主南宫破。他左眼仍裹着伤药,独目在火光下灼灼生神:“少冲贤弟,原来你在此处。为兄有法子带诸位走出这片迷林。“
众人见他突然现身,心下皆疑:“此人必是为传国玉玺而来,岂会安什么好心?“唯有少冲与他打了个照面,眼中却也带着几分戒备。
朱华凤冷笑道:“南宫谷主好兴致!莫非是来这荒山野林赏月?你怎知破解这迷魂阵的法子?“
南宫破独目微眯:“我南宫家先祖在此落凤坡曾建有一处别院,与世隔绝,鲜为人知。后因战乱举族南迁云南,只留一支族人看守别院。历经变故,别院所在渐渐失传,南宫世家世代寻找,至今未果。“他环视四周樟林,“在下到此已不下十次,头一回险些饿死林中,幸得一位神秘前辈相救。原来这些樟树并非天然生成,而是按某种阵法栽种,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加之此地司南失灵,瘴气浓重,极易迷失方向。经多次摸索,在下终找出出入之法,沿途作了记号。“
众人闻言暗忖:“原来香樟林确有其地,只是不见朱门绣户,唯余荒冢累累。“
姜公钓捻须问道:“你说的那位神秘前辈,莫非就是庄院中人?“
南宫破摇头:“那人蒙面来去,只将在下引出樟林,未发一言。在下也不明白,为何这林中白骨累累,他却独独救我。或许确是庄院中人,顾念同族之谊,却又为何隐藏身份?“
少冲与姜公钓对视一眼,均怀疑那人便是在客栈屋顶窃听的蒙面老者。此人在江湖上多次现身,始终隐藏身份,似是某位武林前辈。
朱华凤忽道:“记得在京中潭柘寺时,田尔耕曾说南宫家乃建文帝之后。以东厂之能,此言当非空穴来风。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削发为僧,遁迹江湖。据说不少旧部怂恿他东山再起,这深山老林中的南宫别院,想必藏着大量财宝兵器,以备军需。“
南宫破黯然摇头:“三十年前南宫家遭灭门之祸,在下流落江湖,对家族旧事已不甚了了。即便真是建文帝子孙,也不会再图什么江山……“
话音未落,墓群中忽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蠢材!南宫世家没有你这样的不肖子孙……“
少冲闻声便知是那黑衣人。众人正寻声望去,但见黑影一晃,那人已立在众人面前。铲平帮众立即拔出兵刃,将他团团围住。
南宫破认出这正是多次点拨自己、救他出林的老前辈,喜出望外:“恩公!“
火光跃动间,那黑衣人缓缓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