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 第394章 周氏的起源...

第394章 周氏的起源...(2/2)

目录

“夫君何不问策军师?”小乔提议道:“军师足智多谋,难道不能为夫君解惑吗?”

周瑜微微摇头,道:“这种事情问下边人没用...”

确实没什么用,这跟庞统的智谋无关。

到底要不要跨过这一步,僭越称公称王,这种事情只能由周瑜本人决定。

其他人,根本没资格替周瑜做主,甚至连建议权都没有。

“问下边人没用,不如问问上边人?”大乔试着建议。

“上边?”小乔诧异道:“阿姊糊涂了吧?夫君上边哪有人...”

“夫人是说...”周瑜猛然醒悟,脱口道:“从父?!”

“对呀。”大乔点头道:“老爷子好歹也是当过三公的人,夫君何不去问问他老人家的意见呢?”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周瑜霍然起身,振奋道:“我这就去请教从父。”

眼见周瑜振作起来,二乔也为之高兴,连忙帮着丈夫整理衣冠,去见长辈可不能失礼。

不多时,周瑜来到从父这边,周忠抱着周胜在逗弄。

“神色匆匆,遇上什么事了?”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周忠抬了抬眼皮一瞥,就知道周瑜心里藏着事儿。

周瑜不做任何隐瞒,把当下的窘境一五一十告知。

“就这?”

怎料周忠听罢之后,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好似还在嫌弃周瑜大惊小怪...

“从父何以教孩儿?”周瑜没来由一阵心虚。

“臭小子。”周忠劈头盖脸训斥,“但凡你看过家中族谱,就不会为这种事情发愁。”

“呃...”周瑜挠头道:“从父教训的是,孩儿确实没怎么看过族谱。”

“不过僭位这种事情,跟咱们周氏族谱有什么关系啊?”

“僭位?”周忠摇头嗤笑,道:“庐江周氏乃四百年前,从汝南周氏分出来的一支,我记得跟你说过吧?”

“说过。”周瑜连忙点头。

出走江东、决心创业时,周瑜打算带着全族背井离乡,当时周忠提过此事。

“庐江周氏出自汝南周氏,那你可知汝南周氏出自何处?”

面对周忠的询问,周瑜一脸茫然,这种老黄历还真不知道。

毕竟光是庐江周氏的历史,就足有四百年之久,与大汉王朝相当,就更别提汝南周氏了。

周忠脸上露出一抹自豪之意,开始为周瑜阐述一段历史。

“周平王姬宜臼,有一个儿子叫‘烈’,受封汝坟侯。”

周平王,大名鼎鼎周幽王的儿子,也是东迁洛邑的那一位。

历史上,将“平王东迁”这一历史事件,作为区分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线。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把周平王视为东周的“开国皇帝”。

“到了‘烈’的十九世孙的时候,汝坟侯的爵位传到了‘邕’的身上。”周忠语气肃穆,“秦昭襄王灭周室、夺九鼎,汝坟侯一脉失去爵位,但子孙后代得以存活下来,为追思故国便以‘周’为姓氏。”

听到此处,周瑜忍不住呼吸急促起来...

“汉高祖得天下后,找到‘邕’的孙子‘仁’,重新册封为汝坟侯。”

“汝南周氏就是‘仁’的后代,庐江周氏出自汝南周氏,同样是‘仁’的后代。”

“从父的意思是说...”周瑜整个人都惊了。

“姬姓、周氏、名瑜、字公瑾。”周忠看着从子,一字一顿道:“这才是你真正的名字。”

周瑜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周”,竟然是周王朝的周,实在教人意外...

蓦然,周瑜突然想到一件事。

赤壁之战后,时人便会喊周瑜为“周公”,就像喊曹操曹公一样。

本来是一件小事儿,但自家从父还特意叮嘱,让周瑜不要答应“周公”的称呼。

如今回头看来,周瑜恍然大悟。

根本不是什么敬畏圣贤,而是“周公”真的是自家祖宗,实打实的祖宗!

自然而然,作为子孙后代,用祖宗的名号肯定不合适。

“别人跨出这一步,肯定是僭位无疑。”周忠傲然道:“但你跨出这一步,那叫做‘复位’,咱们本就是天家血脉!”

“汉家不过坐了四百年江山,咱家可坐了八百年之久。”周忠轻笑道:“你说谁更名正言顺?”

一瞬间,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无论按照先来后到,还是按照时间长短,周的正统性都无可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周瑜就不是僭位,而是恢复自家祖宗的江山。

“汉高祖得天下时,厚待了咱们,咱们投桃报李便是。”周忠随意道:“按照二王三恪的礼仪,册封刘氏子孙后代即可。”

二王三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礼制,本朝册封前朝王室后裔爵位。

以示尊敬的同时,显示本朝所承继统绪,标明正统地位。

就像汉高祖册封汝坟后,其实就是遵循二王三恪。

汉朝的前朝是秦朝,前前朝就是周朝,故而以三恪的规格,受封侯爵之位。

倘若周瑜“复辟”周朝,那么汉朝就成了前朝,给出去两个王爵即可。

最合适的目标就是刘协,直接给封个“汉王”,为了凑数刘璋也可以混个“蜀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眼下周瑜至少不用发愁了。

“多谢从父解惑,孩儿知道该怎么做了。”

周忠面露欣慰之色,感慨道:

“为父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你能光复祖宗山河,此天幸大周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