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周瑜:以我之矛,攻我之盾?(2/2)
————————
鄱阳。
烟波浩渺的湖面上,几艘楼船靠在一起,相互之间用锁链固定,正是江东大军的指挥部所在。
其实连舟这种情况,在水上经常会应用到,此举确实能起到稳定的作用。
关键点在于,别把所有船都连起来,那就有些离谱了...
楼船顶部。
孙权负手而立、凭栏远眺,视线的尽头是矗立在江边的柴桑,是为最前沿。
而后是长江汇入鄱阳的交界处,湖口位置排列着一支庞大舰队,是为二线。
再然后,则是停泊在鄱阳湖中,后续的接应舰队,此乃第三线。
至于孙权本人所处的位置,则是在最后方,远离三道防线的位置。
就算打起来,也绝对威胁不到孙权的安全,这几艘楼船同样能从容解除连锁。
“敌军那边还没有动静吗?”孙权望着水面发问。
“回主公。”身后的诸葛瑾开口,“暂时还没有任何动作。”
“敌军在搞什么鬼?”孙权眉头紧锁,“大军压境这么长时间,却一直不发起进攻。”
“主公,我看敌军是无计可施。”诸葛瑾分析道:“三道防线互为援奥、固若金汤,恐怕敌军也找不到进攻方向,故而迟迟不肯发起进攻。”
“哦?”孙权微微挑眉,“老将军布置的阵势,竟有如此威力?”
“咳咳~”诸葛瑾稍显尴尬,解释道:“回主公,这是当年...”
诸葛瑾点到为止,孙权心领神会,顿时不再继续追问。
当初是谁常驻鄱阳,孙权身为江东之主岂能不知,脑中立马就有了答案。
“兄长。”孙朗忍不住道:“您说,周贼会不会有什么办法?毕竟这道防线本就出自他的手笔,万一此僚亲临前线...”
孙权闻言心中一紧,顿觉孙朗说的有道理。
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倘若由周瑜这个系铃人来破解,这三道防线还能顶得住吗?
“报~~~”
这时,一名信使快步登上楼船顶层,近前下拜道:
“启禀吴侯,根据江陵细作来报,周瑜乘船出发,此刻应当亲临江夏。”
“糟了!”孙权蓦然色变,自言自语道:“周贼亲临前线...”
“主公安心。”诸葛瑾出言劝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犹未可知啊!”
“子瑜的意思是...”孙权若有所思。
“这鄱阳防线,当初乃是周瑜不遗余力打造。”诸葛瑾继续道:“如今由他全力进攻,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
诸葛瑾就差直说:你信不过别人,还信不过周瑜?
这毕竟是周瑜的杰作,江东一直沿用至今,甚至没人能在原有基础上,再提出调整与改进,可见这道防线已经尽善尽美。
“加之还有四位老将坐镇。”诸葛瑾紧接着道:“韩当老将军坐镇柴桑,黄盖老将军坐镇湖口,程普与朱治两位老将军负责压阵。”
“三道防线层层递进、互为援奥,纵使周贼亲临又如何?”诸葛瑾安抚道:“料想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要不然何必久久不发起进攻呢?”
“倘若真能轻易攻破,恐怕周瑜早就迫不及待出兵,直接杀到秣陵了。”
在诸葛瑾一番言语的安抚下,孙权总算是恢复冷静。
“子瑜言之有理,三道防线足以抵挡贼军攻势!”
“是啊。”诸葛瑾趁热打铁,“要对几位老将军有信心,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经验十足。”
“若事不可为,肯定会做出判断。”诸葛瑾提醒道:“眼下几位老将没说什么,说明他们有信心守住此处。”
“听君一席话,使我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孙权心中大定,“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
“恐怕周贼也想不到,当年他打造的防线,最终会成为他最大的阻碍!”
一想到江东利用周瑜打造的防线,成功阻拦住周瑜的进攻,孙权这心里不禁升起阵阵快感。
“传令三军,加紧防备!”孙权下令道:“此番若能击退来敌,战后我自有重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为确保能够挡住周瑜的进攻,孙权并不吝啬下一些血本。
毕竟若是挡不住,孙权可就血本无归了...
......
翌日。
天光熹微。
沉寂的江夏宛如复苏的巨兽,大开的城门好似深渊巨口,从中冒出无数的大军。
待到太阳升起后,十二万大军已经尽数登船。
“击鼓~~~”
“进军!!”
在激昂的战鼓声中,无数战船缓缓开动,朝着下游方向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