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科研无人机成功(2/2)
试飞取得了圆满成功。
陈主任激动地握住许知梨的手:“太棒了!我立即向军区汇报这个成果!”
无人机的成功让许知梨在兵工厂名声大噪。她开始参与更多项目,从改进现有装备到研发新产品。
然而,每次进出厂区时的繁琐安检始终让她感到不便。一天,在又一次排长队等待安检后,她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陈主任,我有一个想法。”
许知梨找到陈主任,“咱们厂区的安检效率太低,经常排长队。我设计了一种自动化安检设备,可以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安全。”
陈主任很感兴趣:“自动化安检设备?具体是什么样的?”
许知梨展开设计图:“这是一种通过x光扫描的传送带系统,人员将随身物品放在传送带上,通过扫描区域,操作员可以在监视器上看到物品内部结构,快速判断是否有危险品。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种金属探测门,人员通过时能自动检测金属物品。”
陈主任仔细看着设计图:“这个想法很好!但是x光设备很昂贵,技术也复杂...”
“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简易版本,”许知梨说,“重点是提高效率。现在哨兵手工检查每个人的包,既慢又不彻底。有了这个系统,检查速度至少能提高三倍,而且更加准确。”
陈主任思考了一会儿,最终拍板:“好!你就先搞一个试点出来。需要什么资源和人员,尽管提!”
许知梨立即行动起来。她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包括机械工程师、电子工程师和辐射技术人员(为了x光设备)。设计过程中,她借鉴了后世的安检设备理念,但根据当前技术水平做了大量简化。
最大的挑战是x光源和成像系统。
当时的x光设备主要用于医疗,体积庞大,成像质量差。
许知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能量x光系统,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材料,同时减小了设备体积。
三个月后,第一台安检机原型制造完成。
它看起来笨重而简陋,但基本功能都已实现。
试运行那天,兵工厂的主要领导都来到了现场。许知梨亲自演示了安检机的操作流程。
“工作人员将包放在传送带上,通过x光扫描区域。操作员在这里的监视器上可以看到包内物品的影像。”
许知梨解释道,“不同材料会显示不同颜色,金属是蓝色,有机物是橙色,混合材料是绿色。”
她拿起一个准备好的测试包,放在传送带上。
包内有一把扳手(模拟武器)、一本书和一份饭盒。
在监视器上,这三样物品清晰可辨,颜色各异。
“这比开包检查快多了!”一位领导赞叹道。
接着,许知演示了金属探测门。
人员通过时,如果携带超过一定量的金属,门就会发出警报。
“灵敏度可以调节,避免因为腰带扣或小钥匙链误报。”许知梨补充道。
试运行取得了成功。
领导们当即决定在兵工厂主要入口安装这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