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泱泱大唐 > 分节阅读 265

分节阅读 265(2/2)

目录

辽东的局势基本平定,李世民将主要目光投向南方,于六月底委以右武卫将军梁建方、巂州都督刘伯英为行军总管,领兵围剿叛乱的獠人,同时令茂州都督张士贵,屯兵三万于播州以远,准备兴兵讨伐时起乱事的南方诸诏。

诸诏的蛮人一直是李世民非常头痛的问题,他们时叛时附,如今终于到了最终解决的时候,对于诸诏的蛮人来说,若不归附,等待他们的命运,就是被歼灭。

就在李世民布置南方的事务之时,从那个方向传来一队惊天的消息,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出使天竺间,被中天竺那伏帝王阿罗那顺率兵伏击,所带随从大部被杀和被俘,作为正使的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侥幸逃脱,逃入西州大都护府境内,向时任西州大都护的程知节求救,程知节大怒,在飞报长安的同时,举手下两万兵马,讨伐天竺。

就在程知节请战的奏表送到长安,大怒的李世民召集群候商议后同意对天竺开战后,诏令刚送出几天,应该还在路上飞传的时候,程知节飞传过来捷报已经送抵长安。

天竺队数量虽然不少,但战力奇差,一触即溃,程知节所领的大军,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将中天竺的国都茶博和罗城攻取,将中天竺王阿罗那顺擒获,一同被俘的还有阿罗那顺的王妃及许多王子,当然还有数十万的俘虏。

程知节在奏捷的同时,也向皇帝再次请命,将其他不欢迎唐军的天竺国也一道灭了。

程知节的脾气李世民很清楚,他知道这老东西送来奏本请求时候,肯定已经会付诸行动了,但他在发出的诏令中还是命程知节,若邻近诸国,没有犯我大唐军队,就不要侵犯他们。但所有人都知道,皇帝的诏令送到程知节手中的时候,很可能那边的战事已经结束,诸天竺都被灭了。

有数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在南方作战,战事的结果任何人都不去担忧,如今天竺已经有我大唐军队在那里,可以策应南方的战事,要消灭南方蛮系的诸诏,应该不在话下了。

南方的战事规模虽然远不能和以往几次出出征吐谷浑、高丽的战役相比,但因为地形的因素,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不能速战速决也是以往时候许多大臣反对对南方用兵的主要理由。

如今李世民以超乎所有大臣意外的决心,周密地布置着南方的战事,这让许多人惶惶不安

但王易知道,他的这位岳父皇帝,是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大唐还残存的隐患,不留给继任者

第一百十五章 该走的时候

在布置战事的同时,李世民也进行着一系列人事的任免及诸多朝政新政的实施。

人事的任免是在慢慢进行着的,像张亮、刘洎等一些比较有威望,但不认同李恪当太子的重臣都被冷落,那些公开表态支持李恪的大臣,被放在重要的职位上,这样的布置,许多人已经感觉到了不寻常的味,皇帝这是在布置身后之事了。

当然诸多的新政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这让更多的人感觉到了异常,又怀疑起前面的决断,若是皇帝布置身后之事,也不会这般的。

新实施的大部是以王易所提意见而制定的新政,包括作为大唐武器研究院的军品监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初级教育的普及,赋税和金融的改革等方面,这些新政在年内已经开始纳入规范运行,在李世民的强势支持下,及许多官员的参与下,已经取得了比王易预期还要好的结果。

只是许多人在参与这些新政实施的同时,又在怀疑,皇帝为何这样做,为何这样急迫。

当然时常与李世民si下讨论的王易是非常明白,李世民这是为李恪扫除当政时候的障碍,李世民有可能想将皇位传于李恪,或者让李恪监国,他躲起来休养一段时间,因此尽早地布置。

王易是不相信李世民会在死前交权,将皇帝位让出来的,那就只有另外一种可能了。

这当然是王易期望看到的,他不希望李世民在李恪威望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就将权力移交,而是希望过几年以后,李恪任太子多年了,继任皇位才好若李恪现在就继任皇帝,他的一些计划就没有实施的可能。他认定李世民不会禅位,因此也在按着自己的计划做事。

在年底的时候,王易再次向皇帝李世民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方面的改革的建议。

作为穿越者的王易知道现任皇帝李世民是个历史少见的英明皇帝,大唐以后的皇帝很多,但不可能所有继任者都是英明的,也不可能都是心些iong开阔的,人治的缺陷是显而易见,任何人都明白的,在没办法改变君主制的情况下,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将朝事划到一个框框里面,皇权得到一定的制约,集许多的人智慧决定朝政大事,肯定比一人做决断来的完备,王易就是依据这个想法提出新的观点的。

但王易并没提出内阁制或者首辅机什么的,那样肯定会惹恼李世民的,但现行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对皇权进行制约,在李世民首肯的情况下,王易可以放心提出。

所有的想法王易已经和李世民交流过,李世民在他滔滔不绝的鼓动和相劝下,基本同意了他所提的,以一系列的制约避免皇帝在朝政上出现专断的情况,这可以说是李世民在任时候力求的,也是王易最赞赏李世民的一点,有这样一位威望极高,无出左右的皇帝认可让三省六部制对皇权进行制约,在君主时代,相比较前朝,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王易在向李世民提出这些建议的同时,也同时上交了辞呈,以身体病痛较重为由,恳请皇帝让他回南方的杭州修养几年,待身体好了,再回来为朝廷效力。

对于王易来说,或许这个时候选择离开朝堂,是非常不错的决定。

李恪任太子已经一年多了,以他卓绝的才能得到了朝中大部官员的认可,如今有长孙无忌、马周、李世勣等这些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