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 > 第454章 奎宁

第454章 奎宁(1/2)

目录

第454章 奎宁

战争结束后,还有很多收尾的事情。

比如说阵亡官兵的抚恤问题。

虽然已经用上了热武器,但阵亡还是有的,尤其是阿尼尔第一波带领的第一波士兵,大部分人死伤惨重。

而热武器实在是耗钱,再加上海战战术不够,这场战争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用银子砸赢的。

现在要付抚恤金的时候,户部终于忍不住站出来反对了——两手一摊,没钱难办。

“倒是要给内务府一笔银子……”户部尚书迟疑道,似乎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这样说,见皇上还等着自己的下文,一咬牙道,“但这笔银子是用来供给八旗……”

在八旗制度里的人,生老病死、吃喝拉撒都归内务府管,没了这笔银子,福利力度就会大幅度消减。

八旗人肯定会不满。

但户部根本不在乎他们不满,他在乎的是皇上会不会不满。

关键在于皇上的态度如何。

皇上……皇上很沉默……

不只是康熙,连李礽这个时候都没有说话,八旗制度是从满族日常生活战斗中诞生出来的。

入关之后,为了维持统治,这个制度一直在延续,八旗子弟不事生产和经商,全靠着内务府在养,为的就是保存他们的战斗力。

但现在看来,八旗的战斗力并非预期那么好,最精锐的人都被选进了侍卫队,在木兰秋弥的时候展示一下。

而真的碰上战争的时候,决定成败的是整个群体的素质,那一两个的英雄顶啥用。

所以,康熙会如何对待曾经是大清根基的八旗制度呢?

“还缺多少银子?”康熙问道。

“按照最低标准,恐怕还差四十万两。”户部尚书拱手道,“且不算后面拨出去的军饷,还有投进兵工场的银两。”

康熙的眉头皱得更紧,因着天灾,今年免赋的地方比去年要多很多,对于税收影响很大,国库恐怕一时半会儿真的捉襟见肘了。

户部尚书顶着皇上的阎王爷一样的眼神,感觉头顶上冷飕飕的,跟有刀子刮过一般。

最终康熙也没有表明自己的决定,容后再议。

户部尚书很清楚,再怎么议,没钱就是没钱,眼下这个难题就交给了皇上,就让皇上去烦恼吧。

“换做是你,怕不是要把这笔钱留给阵亡官兵吧?”康熙侧头看向儿子。

李礽抿抿唇,眼神无辜又迷茫,这关他什么事儿。

“抚恤是大哥提的,可不是儿臣讨要的。”李礽道。

要讨论就去找胤褆啊,找自己算什么呢?反正他的小心思康熙都洞悉了,说不说有啥区别呢。

“朕就想问你。”康熙道。

自打去军营里面待了一阵,保清对这些士兵的感情十分深厚,去问他,说不定他心里一难受,就直接从内务府把这笔钱抠出来了。

“从前的话,我肯定也觉得这笔银子要作阵亡抚恤金……”李礽道。

“现在呢?”

“现在也这么想……”李礽笑了,见康熙冷冷地瞥了自己一眼,他举起双手摆了摆,“我不是逗您玩……”

开玩笑,伴君如伴虎,谁会随随便便去扯老虎的胡须呢???

“汗阿玛,如果您有没有想过建设新的八旗制度呢?”李礽道,手指在桌子上无意识划拉着,声音压得得很低,“比如军功与八旗制度相融合的新制度呢?”

现有的八旗制度也是军功制度,但他们身上的军功已经过时了,来自祖辈功劳的阴萌让他们走到了现在,却是难以继续维系,成为了一种累赘。

在任上给子孙谋个福利,那没啥,毕竟放着现在某某局长某某部长的子孙不也是有这样的优待吗。

不过说本人死了之后这位置留给下一代,那就过分了,万一有更合适的人选呢?

朝廷的供给能力有限,伴随着群体扩大,压力也会逐渐增长,福利降低只是迟早的事情。

但只保证一代,那完全妥妥地。

“您要是同意的话,我可以通过内务府借一笔钱给户部,先度过这个那关。”李礽道。

“朕不同意,你就不借了?”

“当然也会借。”李礽无语,你是傲娇小公主吗?非要在这里抠字眼。

“你想过没有,没了现在的八旗,如何维持军队的战斗力?”康熙问道。

“保持士兵的精英性。”李礽说道,况且现在的八旗也没有啥战斗力。

自打滋生人口不再加赋后,大清的人口飞速增长,跟雨后的春笋一般,滋滋地往外冒。

有了足够人口基数,加上对应的待遇,以及晋升制度,还愁没有年轻的士兵吗?

尤其是加入军队就能拿到钱,对于很多生活不够那么富裕的普通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过,正如之前所言,一切都需要康熙来决定。

依照李礽对他这个爹的了解,康熙一时半会儿对八旗制度肯定难以割舍。

打个比方,这就跟谈恋爱似得,付出太多了,要分手可没那么容易,得要来来回回拉扯两三次,直到心被伤透,才会下最终的决心。

果然,最终康熙从自己的私库拿了一笔银子,给了内务府,用以维持八旗的费用,但肯定没有那么多的预算。

所以最终还是降了八旗的福利。

但康熙也没有把路堵死,对八旗子弟自谋生路睁只眼闭只眼,也就是说,您现在爱种地就种地,爱经商就经商。

这本身是个很好的举措,可有些人懈怠懒惰久了,想要再自己站起来,便会伤筋动骨。

况且八旗制度的荣耀维持已久,乍然失去,他们根本无法接受,宁愿靠着那一点点微薄的资助茍延残喘,也不愿意自己去想办法做个营生。

这些人躺着逆来顺受,心里一股子怨气无处可宣泄,便动嘴造谣——太子爷数祖忘典,对八旗子弟向来不满,如今更是要断了大家的活路。

李礽……一口老血喷出,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他可没说要断了他们的活路,明明是他们自己放弃了,还要怪罪自己,真是指鹿为马。

但李礽还没有办法反驳,干这事儿虽不是他,但是他爹啊,这可真是妥妥地父债子偿了。

康熙当然不会让自己儿子背这个锅,解释这是自己的决定,与保成无关。

但这解释根本没人听!

八旗子弟几乎遍布朝内外,又能最快速得到消息,上有决策,立马对策。

谣言越传越烈,从最开始的太子针对八旗制度,到了现在的结党营私,历史上胤礽的罪名在这里轮番上演,连他之前帮助过那个索额图府上的侍女都被传出被他收用的谣言。

李礽简直大无语,清醒点,那时候他才几岁啊,造这样的谣损不损哦……

不过李礽也不在乎,反正仗已经打完了,大清的基调业已定下,是时候该去辞职追求远山与大海了。

“要是我不做太子爷了,咱们正好能去一趟云南。”李礽憧憬,又吩咐德忠去把菜给点了。

两人都比较忙,好不容易凑一起吃个饭,一般来说,都是他过来清华园找人,顺便在园区食堂里面吃个饭。

李礽闲散地靠在椅子上,手肘架在扶手上,脑子想了想云南的美景,补充了一句,“明年三月去吃菌子吧。”

“你想得倒是美,皇上能放行。”石清韵道,将那碟稍微甜点的糕点挪到了李礽的面前,“你喜欢的。”

这人嘴挑,不甜的不爱吃,太甜的也不爱吃,来来回回都是那几样。

“多谢。”李礽道,捞了一颗怡口酥投进嘴里,“万一成了呢?就是你太子妃可能也做不成了。”

“我本来就对那个位置不感兴趣,不做正好,也不用管那么多事情。”石清韵道,搞事业不香嘛,为何要天天做东宫的内勤主管?

“怕啥,真要是做了太子妃,有高三变帮你啊,就两个主子能有多少事儿。”李礽道。

关于一生一世一双人这种承诺,他们并没有正儿八经讨论过,但是两人有一种默契。

“我怕的东西可多了。”石清韵哼哼笑着,半真半假道。

“有我在。”李礽握住她的手,捏了捏。

石清韵抿着唇笑了。

李礽跟着也笑了,从一旁拿过来个纸盒,递给她,“这是蒸汽机的图纸,你记得实验看看。”

“你自己画的?”石清韵道,展开来看了一眼,零部件尺寸的细节非常详细,就好像拆了一个蒸汽机,挨个卡了尺寸。

“不,我做了个梦,醒来就在我的床边了。”李礽胡诌道,这个理由一听就很不靠谱,所以……他是故意的。

李礽从未没有同石清韵说过说自己的系统,他相信以石清韵的聪明伶俐劲儿,肯定早就发现了不对劲。

一样两样划时代的东西还能说他自己搞的,这都搞出整套教材,总不能说自己编撰的吧?

也是当初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有个老乡,就有点肆无忌惮。

石清韵也知道李礽的资料来源不明,肯定不是他整理出来的,但这种事儿对方不说,她也不会刻意去问,万一有啥禁忌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