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番外一(四)(1/2)
第4章 番外一(四)
闻言李渊偷偷瞥了李世民一眼, 心想这可和他没关系,都是他这个好儿子开的头……等等。
造隋朝的反是不是也算造反来着?
李渊陷入了沉思,难道李唐家还真有源头是从他这起的?不对, 他再往上算算,他家和隋皇室杨家是亲戚, 隋炀帝杨广政变夺了他父皇的位置,再往上隋文帝杨坚发动政变夺了后周的皇位。
这还真是家学渊源。
“此李唐家事,何来谋逆之说。”李世民面不改色轻轻瞪了李显一眼。
自家人的事情能叫谋反吗?这只是一点小小的家庭矛盾罢了。
【……夜深人静, 唯有灵武城节度使府邸书房处彻夜亮着几点烛火。
王忠嗣的奏折写的很长, 这是一封字字真切的万言书, 他在信中详细列举了安禄山造反的证据, 恳请他的义父、大唐皇帝派人彻查安禄山。
写好了奏折,王忠嗣立刻派人快马加鞭送去长安城。】
在场众人都松了口气, 他们是觉得李隆基有些老糊涂了, 却也不希望这个“糊涂”牵扯到大唐江山。
就连最恨李隆基的太平公主和李显一家也不愿意看到有人造反。
说到底在场众人都曾是大唐公司的股东, 都希望大唐能够越来越好。
“杀了安禄山, 大唐还能再太平几十年。”李治笑道, “长安上位之后必定能有法子改一改这个十节度使制度。”
毕竟这次观影主题就是《大唐第一明君》, 那说明疆土和文治都比他阿爷更强, 不是开国皇帝但是功绩能超过开国帝王, 那必定有过人之处。比如隔壁汉武帝,就是统一思想, 开疆辟土,功绩超过了汉高祖才能评上千古一帝。
【李隆基正在欣赏歌舞, 连看都没看王忠嗣所写的万言书, 此信转手就被送去了李林甫府中。
……
……李隆基面沉如水,听着耳边王忠嗣旧属的告发, 手中还握着安禄山送来的告密信,信中言王忠嗣勾结太子,欲要图谋皇位。
“传令三司,将王忠嗣捉拿下狱,李林甫,你全权负责此案!”李隆基愤怒下旨。】
寂静!
观影厅中一片寂静。
李世民目瞪口呆,武则天目瞪口呆,李治亦目瞪口呆。
没人敢笑,就连本来想要开口嘲笑的李显和韦后都意识到了气氛不对,老老实实坐在凳上不敢开口。
“王忠嗣要反了。”武则天深吸一口气,压抑着怒气,头脑嗡嗡作响。
她当年就是输给了这么个玩意?
李世民没有开口反驳武则天,他也认为王忠嗣会反。
倘若是他握着大唐半数精兵,帝王冤枉他,他肯定会反。
【……王忠嗣面对李光弼道:“我若拥兵自重,岂非等同谋逆,这与安禄山又有什么区别?”
“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可我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王忠嗣苦涩一笑,缓缓闭上了眼睛。
王忠嗣主动登上了囚车,他不愿意“藩镇之乱,自王忠嗣始”,所以他甘愿赴死。
天宝四载,冬。
王忠嗣被压入大理寺牢狱,无数官员上书请帝王明察,为这位给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将军奔走,帝王更怒,认为帝王尊严被冒犯,下令三司直接审问王忠嗣。】
观影厅中针落可闻。
众人脑中不约而同浮现出一句话:
完了,我们大唐好像真要完蛋了。
李世民眼角已经湿润了,他悲叹道:“王忠嗣,忠臣良将也,安能落得如此下场,此我李唐对不住将军也。”
李世民情感十分充沛,没当皇帝之前离家,哭;杀了兄弟去见李渊,哭;杜如晦死了,每次提起杜如晦就哭;高士廉死了大臣不让他亲自奔丧,就在御花园哭;房玄龄生病,李世民去看他,两个人一起对着哭;魏征死了,哭;长孙皇后死了更得哭。
现在看到王忠嗣手握大唐半数精兵,却因忠心而慷慨赴死,眼泪顿时就压不住了。
“哭有什么用。”平阳昭公主更加感同身受,同是手握重兵对大唐忠心耿耿结果落不到好下场的将军,平阳昭公主眉宇间满是狠戾。
“先记下来,等李隆基下来之后我亲手打死他。”平阳昭公主咬牙切齿。
李世民同仇敌忾:“用不着阿姊动手,朕亲手打死这个昏君。”
听着这几句杀气腾腾的话,李渊悄悄往角落缩了缩,祈祷自己一双儿女千万别想起他来。
冤杀将领这事,他还真也干过……
“只是到底可惜王忠嗣了。”李治叹了口气,“经此一事,谁又敢再揭发安禄山呢?”
第一个揭发安禄山谋反的王忠嗣被帝王亲自下旨杀死,后面就算再有人发现安禄山造反,谁又敢告发呢。王忠嗣四镇节度使尚且不得好死,谁又敢说自己比王忠嗣还厉害,血淋淋的前车之鉴摆在这,其他发现安禄山造反的人也不敢再向李隆基告发了。
光幕依然尽职尽责播放着画面,它没有感情,也不在意一个人间王朝的兴衰。
【王忠嗣被压入牢狱的消息传入洛阳公主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