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2/2)
苏小麦无奈的看着公婆带着女儿走远,才带人去看自己的田地。
这座庄子上最重要的就是这几十亩田地,日夜都有人看守着,又有王老实夫妻帮忙看着,从没出现过什么意外。
当然就是有人好奇,跑来看也看不出什么,就连被派来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家主子对这几十亩地看的特别重。
不过随着这两年渐渐有了一点收获,也有眼尖的人发现了不同。这些人都是夫妻两个的亲信,就算知道了也只会保密。
苏小麦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波波麦浪,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几十亩麦田看着就让人心情大好,若是这些麦子的收成都不错,就更让人高兴了。
这些就是苏小麦五年来的努力成果,现今晋朝的每亩地平均产量在二百四十斤左右,最多不超过三百斤,若是再除去税收,一亩地的麦子还不够一个人一年的口粮,哪怕可以在收割了小麦之后种其他的填补,也没有粮食让老百姓高兴。
苏小麦他们的老家,算是两年三熟,老百姓日子过的还算可以,还有一些地方一年一熟,剩下的时间只能种成其他的东西。
苏小麦早在第一次看到小册子上提到粮食增产的问题时,就已经放在了心上,只是那时没有机会还要忙其他的事情,就先然人去搜寻各地的麦种。
直到五年前边关基本上稳定下来,苏小麦就开始研究粮食增产的问题,小册子里提到的东西很多很杂,有些似乎是小册子的主人自己都不太清楚,苏小麦要做的就是一步步的研究,看哪一种方法能够起到增产的作用。
五年下来,这庄子上的粮食一亩地如今能达成三百多斤,若是放在其他地方绝对算得上是增产,但对苏小麦来说,这个进步几乎小的看不到。
按照小册子上来说,小麦产量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每亩地一千二百斤甚至更高,这个数字对于苏小麦来说如同天方夜谭,那里面提到的肥料之类的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按照小册子主人的说法就算是没有肥料每亩地在进行改良之后达到五六百才是正常的,若是水稻的话,进行杂交之后产量可以达到千斤。
这话说出去人人都会觉得是在开玩笑,胡说八道,苏小麦因为之前得了不少册子的助力,加上粮食事关重大,她愿意试上一试,也就有了如今的庄子。
庄子上一半是小麦,一半是稻子,虽然比起如今晋朝其他地方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离小册子中所说的亩产量还差上不少。
为此苏小麦手下的商队每次外出都会有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人去收集各地的粮食或种子,想办法带回来,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这次苏小麦来庄子上,也是庄头告诉他粮食该收了,几十亩地听上去很多,在庄子上二十来人的努力下,也就一天多的功夫就弄完了。
最后的产量每亩地差不多是三百六十斤,庄头和懂得种地的人都高兴的不得了,比起普通的地多了足足一百斤的粮食,这简直就是奇迹,也就是这几年都是一步步看着粮食的产量升上来的,才只是在心里高兴。
对着这个结果苏小麦还算满意,也知道没有更多的收获是她没找到真正增产的办法,和这些人没关系,他们已经足够尽力了。
在心里暗自叹了口气,面上一点都没有露出来,让人给庄子上的人多给了一个月的月银,苏小麦和几个最擅长种地的人聚在一起谈论起来。
“虽说这产量看着还可以,但比起我预想的还要差些,应该是苗株的问题,等过段时间应该回会带来江南那边的稻种,到时候还要麻烦各位。”苏小麦蹙眉道。
几个人连连表示知道,他们在这庄子上几年的时间,也知道主子这是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方法,说是可以让粮食亩产达到四五百斤,这听着就吓人,但几年下来,他们不像最开始一样怀疑主子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反倒有了更多的动力,毕竟这几年下来粮食的产量是真的在增加,哪怕还没达到主子想要的产量,但若是放出去也足够让人震惊的了。
等处理完庄子上的事情,苏小麦又在庄子上待了几天的时间,才回了知府府中。
刚回到府中,就听到了一个大消息,曾经的三皇子,后来被圈禁的睿王爷谋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