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1/2)
第 42 章
李载道用了四年时间,将上清书院的藏书全部的看过一遍,可以说是饱览群书,成为一个宝藏男孩。
诗书可传家,上清书院的书籍可以借阅,但不对外出售、抄录,这就是上清书院的底蕴。
好的藏书价值千金,李载道决定利用自己的记忆,将上清书院的藏书,抄录成书籍,存放在家里。
他现在的日常生活,就是每天早上八点半左右起床,吃过早饭,九点开始抄书,十一点抄写完,中午十一点半吃饭,十二点散步,一点午休,二点半起来,三点抄写,四点停笔,整理吹干的书页,按照顺序叠放好。
四点半出门溜达一圈,五点半回家吃下午饭,六点点灯,练习拳脚半个小时,七点开始看会杂书、话本,十点熄灯睡觉。
李载道让铁柱叔在耳房旁,搭建了一个驴棚,把买回来的驴,放在驴棚里养,放上一个草料槽,一个水槽。
他想着三个姐姐都没读过书,干脆每天抽空一个小时,教她们读书写字,不说别的,他找出1000个常用字,每天教她们写五个字,每天定下作业,让她们练习写字。
在新家呆了一个多月,就被李大年催着他去京城书院打问一番,什么时候开学。
李载道打问一番,才知道,京城书院,再有二十三天,就要举办入学考试。
他掏了5两银子的报名费,报了名,结果直接报名成功,二十五天后,直接就可以入学了。
李载道还不知道为什么,收取报名费的老先生说,“你觉得14岁的举人,还要考试吗?京城书院的门槛,对一些人而言,算是很高,对你这样有天赋的年轻学子,不设门槛,不用考试”。
老先生说,“对了,京城书院,一年学费40两银子,不提供住宿”。
李载道有点不理解,“京城书院占地面积很大,为什么不提供住宿?”。
老先生开口解释,“京城学院,每年招收2000人,三年为一届,也就是6000名学子,加上130名老师,你觉得能给学子提供住宿吗?这里可是京城,寸土寸金的地方”。
“确实提供不了”,李载道瞬间秒懂,京城大,不易居。
老先生看到李载道要走,连忙说,“且慢,京城书院还有六门副课,分别是骑马、射箭、乐器、围棋、绘画、宫礼,每年最多选2门副课”。
“咳咳,先生,请问宫礼是什么?”,李载道不太懂。
“宫廷礼仪,就是面见当今皇上、上级官员、同级官员、下级官员,需要提前练习好各种礼仪、官话,省的殿前失仪,人前失礼,闹出笑话,事小,得罪皇上、上官、同僚,事就大了”,老先生细细的解释了一番。
“多谢先生解释,我想先选修骑马射箭”,李载道还从来没有骑过马,有没有射过箭,现在有了机会,能学习,自然要学习一番。
“好嘞,诚惠10两银子,一门副课5两银子”,老先生立马拿出准备好的账本。
李载道乖乖的掏了10两银子,老先生笑呵呵的说,“这是今年的学费,明年要学,还得重新交”。
老先生看到李载道年纪轻轻,就考上了举人,十分欣赏他,偷偷跟他提醒了他几句。“10日为一结,6天正课,2天副课,2天休假,每月月底有月考,成绩前三名,第一名奖励6两银子,第二名,4两银子,第三名,2两银子”。
李载道谢过老先生,就坐上驴车,徐铁柱架着驴车,十五分钟左右到了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