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2/2)
第一,必须有秀才功名,第二,年龄不得超过30岁,第三,通过上清书院的入门考试。
隐形门槛,就是一年学费30两银子,可以选择在书院入住,也可以在附近租住,没钱交学费的,不收。
读书人大多出自寒门,别以为人家是寒门,就以为人家没钱。
两人交了30两银子的学费,准备参加6天后统一的入门考试。
至于来晚的人,没能按时参加入门考试,只能说明与上清书院无缘。
每年就有人千里迢迢赶来,然后发现错过了入门考试,只能等明年再来。
交了学费,没考上,退钱是不可能退的,谁让你技不如人,就得认栽了。
上清书院每年招收120人,然后按照甲、乙、丙、丁四个班级拆分,其中有20个名额,无需参加入门考试。
六年内考上科举,就算从上清书院毕业,六年内考不上,超30岁,就会清退。
每年数千个秀才,千里迢迢跑到上清书院求学,为的就是名家教导,藏书上万,攀附权贵,结交天才。
报了名之后,柳细雨就开始不分白昼苦读,不仅是他,其他人都在复习研读。
李载道看到大家这么努力,这么内卷,他赶紧去书店买点书看看。
上清书院的书店,藏书极多,很多是李载道没看过的书,就是有一个毛病,贵。
李载道只好从十几本书里面,挑选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金朝野史,他想看看到底有多野。
正史不敢写的东西,野史不仅敢写,还敢胡编乱造,还附带一点想象力。
他花了三两银子,将这本书拿下,又买了一本地理图册,讲述各地风俗风景,里面还有一张金朝大地图。
上辈子,祖国地图,看起来就像“金鸡独立”,这辈子,金朝地图,看起来就像一条鱼,面积还很大。
他花了三天就看完了,看完收起来了,金朝野史是真野。
因为金朝开国皇帝定下不杀氏大夫的规定,这些写书的读书人,就放开写了。
柳细雨看到李载道终于醒悟了,努力复习,不再四处闲逛,还很欣慰,结果发现他手里拿着一本金朝野史,气炸了。
“载道,这次考试很重要,莫辜负大好青春”,柳细雨语重心长的说道。
李载道知道柳细雨的意思,但是他真的不需要将已经记在脑海里的东西,再拿出来翻看。
他解释了一番,柳细雨自然不信,劝说了半天,见李载道无动于衷,只好扔下一句,好自为之就走了。
考试那天,车水马龙,有架着马车来的,有牵着驴车来的,也有赶着牛车,还有步行来的。
上清书院在平地上设立了考场,有30名夫子巡逻查看。
如果作弊,当场就被扔了出去,永不录用。
李载道拿到题,就知道稳了,因为里面的题看起来很难,但是对于李载道来说,超级简单。
一共录取120人,甲乙丙丁四个班级,每班30人,不需要参加考试的20人,直接被分在丁班。
柳细雨没有看自己的名字,而是查看,李载道有没有考上,他实在是担心李载道没能考上。
丁班,没有,丙班,发现了自己的名字,柳细雨松了一口气,继续看,没有,他又紧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