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2/2)
王姓男子不在意道:“本就是他之过,有什么古怪的?若不是他向陛下进言监察督核机制,也不会发生这一系列的事。”
“且瞧这京城都乱成什么样儿了,流言蜚语满天飞,连张大人也被诬陷致死,还有眼下的流民起义,桩桩件件。足以说明季状元提出的改革不仅无用,还为这些案件添了一把火。”
“话也不能这么说,反倒是因此机制受益的百姓更多,哎,树大招风,无非是看人年轻又是陛下跟前的红人,遭人妒忌而已。”另一位姓许的男子摇头否认。
“许兄说的倒是对,我看就是这样,季大人年少成名,最近锋芒太盛,触碰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一劫在所难免。只是不知,日后他还能不能再次回到京城。”
几人相顾无言,那可是季泽啊,被许多读书人视为榜样的天才。
外面的各种声音季泽不是不清楚,批判也好,责怪也罢,但他也都没有放在心里,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既然做好了成为孤臣的准备,那便要迎接暴风雨。
如今即将外放为官,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与家人的安全,再谈其他。
为避免再次发生上次被人暗杀,自己毫无准备的情况,季泽还专门找地方练习了燧发枪,只为应对几日后赴任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
……
鹤翔街不愧为京城最热闹的地儿,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这次言星遥与婆婆出门逛街不是为了玩耍,主要目的是采购一些吃的穿的用的。
虽然外面传的话有些不好听,二人也很气愤,但总不能因此就龟缩在家中不出门吧?
因儿子要调任西北的一个小县城,说是调任,其实是被贬,李氏打听过了,那可不是一个好去处。人烟稀少,土地贫瘠,气候恶劣,内有流民作乱,外有越西贼子虎视眈眈,阿泽一个人要如何才能应对?
听说庭延府下的好几个县令就是死在叛军手里,吓得她整夜难眠,眼睛都哭肿了。
并且皇上只给他们几日时间做准备,想到马上儿子儿媳要吃的苦,她恨不得将银子全换了好东西都给俩人带上。
“这个,这个,各要二十斤,全都包起来。”坚果铺,李氏指着核桃、板栗、松子、花生,吩咐老板,“还有杏仁和榛子!”
“哎,好嘞~”店小二满脸堆笑,高兴坏了。
“遥遥,你与阿泽素来喜辣,那地儿可能没有蕃椒,这个咱们也得备一些。对了,还有燕窝,我听人家刘夫人说了,这玩意可补身体了……”
不等言星遥回答,她拍了拍脑袋,有些懊恼,“哎呀,瞧我这记性,差点把最重要的给忘了,还有药材!”
看着李氏忙忙碌碌的样子,言星遥忍不住打断她,“娘,再怎么说陆和县也是个县城,我和t夫君定不会少了吃穿,您就放心好了。”
李氏哪会轻易被儿媳说服,她一边让小木与春蓉提东西,一边说:“京城这边什么都有,你们要去的地方是个苦寒之地,多备些总没有什么坏处。反正咱们坐的是马车,也不怕装不下。”
“我给你们说,到了那边县衙,你与阿泽可要将这些给藏好,听说流民才不会管你是不是个官儿,连衙门里的桌椅板凳都要搬出去当柴烧!”她凑到言星遥耳边,左右看了看,才小声说道。
言星遥摇头,轻声说:“娘,您得往好的地方想,待我与夫君到时,那所谓的叛乱定然早便已经被朝廷镇压了。”
毕竟京城到陆和县足有五六千里路,马车最快也要一月有余。
不过在外人眼里,六千里路,这和流放有什么区别?
那地方更是连鸟都不去拉屎,季泽怕是一去不回了。
由此可见,皇上心里对他定是失望至极。
李氏一听儿媳这么说,心里总算略微放松了些,她和孩他爹最忧心的便是阿泽夫妻俩的安全问题。
至于外人怎么想怎么说,浑然动摇不了她坚定的内心,在她心里儿子就是一个好官!
买好一部分东西,李氏吩咐小木先拿回家,她与言星遥准备去药铺看看人参。
人参是李氏采购单上的重点,这玩意可是能救命的好东西,缺什么也不能缺了它。只是当婆媳二人相依来到一家大药铺时,看到了十分影响她们心情的人,只能暗骂一句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