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怀疑(2/2)
太子肖宇才五岁,还在启蒙阶段,季泽只负责教授一些幼学课程,至巳时再由侍书官教写书法。
今日,方才授课结束,永旭帝身边的荣云公公便疾步来到门外,声音略急,“季大人,皇上在勤政殿召见,请快些随咱家过去吧。”
季泽心中咯噔一声,问,“荣公公,可是发生了何事?”
荣云回答:“咱家也不知道,季大人你快些,反正,皇上现在很生气就是了。”你自求多福吧!
季泽听明白了他还没说完的话,心里浮现出不好的预感。
勤政殿。
殿内一片寂静,永旭帝大马金刀地坐在御座上,神情凌厉。
“微臣参见皇上。”
“啪!”
永旭帝将太监传呈上来的奏疏一通扔到季泽跟前,冷声道:“季爱卿,你好好看看,可有什么话说?”
季泽并未因皇帝的怒火就慌了心神,他冷静拾起奏疏,一目十行看过去。
原来是雄鹰卫副指挥史快马加鞭传回来的急报。
西北河西省庭延府与越西接壤,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百姓收成不足,难以维持生计,朝廷每年皆会拨款数十上百万两白银,用于赈济百姓,同时用以操练州府府军对抗越西边境的骚扰。
今年七月,成百上千的百姓一同登报状告庭延府下辖十几个县令同流合污,互相勾结作保,贪污朝廷赈济款。
地里种不出粮食,县衙门口支起的陈粮稀粥摊子变成了含有沙石的粗粮摊子,往日还能每日施粥一次,如今变成了两日一次。
好好的大周百姓,过成了流民的日子,这让他们如何能忍?
就此,百姓发生暴动,又辗转告到知府那里,说曾亲眼见县令们聚在一起共同分赃,吃喝玩乐,请求知府大人为他们伸张正义,处决贪官!
此案涉及款项巨大,民怨沸腾,永旭帝登基以来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大案,不日便命令庭延府知府与雄鹰卫副指挥使亲自到访调查,然经过一番走访调查,却什么也未发现。因为没有查到证据,那些县令家中亦是一贫如洗,用刑审问,皆大喊自己冤枉,更是声称从未见过粮食,运送来的只有掺杂了大量糠皮的陈年旧粮。
那么,钱和粮都去了哪里?不可能凭空消失吧?
只能暂且将县令收押,留待候审。
可就在前几天,百姓不满朝廷拖延的态度,由流民带领迅速爆发了起义,并且与越西贼子里应外合接连占领了庭延府三个县城,第一时间抢走县衙库房粮种,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百姓暴动,流民起义。
既是对朝廷的挑衅,亦是对永旭帝这个皇帝最大的侮辱!
虽然规模不大,但这是将皇帝的面子狠狠踩在了脚下,究竟朝廷有多腐败才会让百姓与外敌勾结,爆发万人起义?
永旭帝又问,“季大人,看完了吗?如今看来你提出的密查侦缉与密奏传呈只有我们等得了,百姓却是等不及的。”
“这事儿如何解决?你有什么意见?”皇帝似乎压抑着怒火,若是他答得不好,恐难以完完全全走出这个殿门。
荣云悄悄擡眼看了下边站如松柏的年轻人,却不想对方十分冷静,除了紧缩的眉头,并没有失态。
他心里赞叹,倒是个令人敬佩的。
季泽其实也发现了问题所在,他正声回道,“禀皇上,微臣已经看完。此次事件有两个导火索,其一,是密查侦缉与密奏传呈具有飘忽不确定性,并不能给予告密的百姓安全感,百姓的不信任,造成了此次事件的发生。”
“其二,有很大一方面是源自于外敌的蛊惑,恐有意外发生,庭延府还需彻查。”
季泽冷静端方的样子永旭帝看在眼里,他想,倘若这次召来的是别人,怕是早就吓得跪地求饶了吧?
谁还敢站在此处理智思考,且分析得头头是道?
一时间,殿内陷入了沉默,永旭帝眼中异色一闪而过。
季泽说完,久不见皇上回应,他心中也没底。
接二连三发生的这些事情,已经足够挑战一位当权者的底线了,就算皇帝能忍,怕也不能服众。
也不知自己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只希望不会连累到家人。
“季大人好缜密的心思,朕便将此事全权交到你手里,如何?”永旭帝终于沉声开口了,看起来并没有同想象中的那样大发雷霆,像是对他的回答还算满意。
季泽大脑极速运转,这是信任?还是考验?
自己仅仅只是个正六品的小小侍讲,近期已经足够扎眼了,再接下如此重任,他并不敢保证能全身而退。
究竟要怎样做才能既解决了问题,又能保全自己?
永旭帝的心情这次他是一点也猜不到,更遑论平息对方的怒火。
忽然,季泽心中一动,他上前一步道:“皇上,微臣有罪,万不敢再接此重任。”
“微臣并不是推卸责任之人,而是庭延府一案影响十分恶劣,若无惩罚恐不能服众,臣甘愿受罚,自请调往西北庭延府下辖县城查明真相,为当地百姓谋一条生路。”
好一招以退为进。
永旭帝甚至嘴角都勾了勾,他道:“好,既然爱卿所求,朕便满足你。”
“即日起,季泽罚俸一年,并调任西北庭延t府陆和县县令,无召不得回京!”与此同时,皇帝派遣虞机营前往庭延府协助镇压叛乱。
圣旨很快便下来了,朝堂上官员们还不敢相信,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就这么被外放了?
前几日皇上还非要保他呢!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没多久他们便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季泽被外放了。
这可是流民起义,老百姓都敢通敌叛国啊!
小季大人还活着,就已经是祖上积德了。
他们就说嘛,没事总想着变革干什么?一旦发生点什么风吹草动,甭管大事小事,锅都得你一个人背着,所以老老实实待着不好嘛?非要上赶着讨苦吃!因此,变革千万别沾边,沾边就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