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王府面馆[美食] > 第卌五碗面

第卌五碗面(1/2)

目录

第卌五碗面

自从姜月微接手了王府面馆, 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

不仅大柳树巷的商户会来吃面,四周的邻居也都过来尝尝,茶余饭后免不了谈论几句。

周一本来是姜月微休息的日子, 这天瑞王府不开门,大柳树巷的店主们也都跟着闭店休息, 整条街上比往日还安静。

一大早,姜月微又骑着三轮车买了新鲜的菜肉回来,停在了面馆后面的巷子里。往常都是她一人提着这些东西一趟一趟地绕过另一个胡同搬回面馆,自从柳阿姨来了, 她倒是省事多了。

两人提着扛着, 路过坐着聊天的大娘奶奶们, 和另一边下棋的大爷们,笑着打了招呼。

原来姜月微是不敢从这走的, 都是绕远路走巷子的另一头, 后来柳阿姨来面馆工作,天天拉着她走过这“阅兵仪式”似的巷子口, 姜月微也倒是习惯了。

反正她只需要笑着对他们点点头打声招呼,自有柳阿姨跟他们聊东扯西。

姜月微她们走后, 奶奶们围在一起, 啧啧讨论——

“真没想到, 当初两人不是都闹了个红脸么,怎么现在小姜还能接纳她去上班?”

“不过说起来, 我记得小柳原来就是做餐饮买卖的, 也算是有点经验不帮倒忙。”

“这人啊到底还是得有点事做,你看小柳现在不是比原来精神得很吗, 天天都笑呵呵的,就是比原来瘦了也黑了。”

“原来她那哪是胖啊, 是肿的。你看现在,虽然人瘦了黑了,脸上气色多好,还年轻不少呢!”

提到这一点,众人都很唏嘘,心知肚明柳阿姨这样大半是因为她女儿,只是谁也没说出来。

见大家都一时没话说,有人转移了话题。

“也是,你们看刚才两人那样子也挺好的。要说还是小姜心善,知道小柳那情况之后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呗。”

“那也得是面馆现在生意好了,不然像之前老姜那时候,也有心无力。那天我儿子回来都说,他去了一次小姜的面馆吃面,硬是等了半小时才有位置,不过面是真好吃,你们吃过吗?”

其他几个奶奶纷纷摇头,十五一碗面也不贵,可她们一向节俭惯了,能自己做就不想在外面吃。

满头银发、眼角有痣的张奶奶不好意思地犹豫半晌,才开口:“那个……我们家正在面馆后面,她那排风扇天天都是一股子香味。这不是暑假嘛,我小孙女还在。弄得她天天叫着要吃,我就带她去吃了一次……”

她说话声音不大,说完倒是连一旁下棋的老爷子们都陆续走过来,合着刚才他们心思根本没在象棋上,一个个的耳朵都支棱着听这边聊天呢。

奶奶们也凑过去:“快说说,怎么样?”

张奶奶想了想,“面条种类不少,这不是夏天吗,就有不少凉面拌面。我听了小姜介绍了一个凉面是专门给孩子做的,但我那孙女就喜欢吃辣的,没吃那个面,倒是要了一碗牛杂面。她还放了不少辣椒。

别说,小姜这手艺是比她奶奶强不少。怨不得现在面馆生意比原来好呢。说真的,你们也应该去尝尝。”

她说完,老爷子们纷纷过来问她:“那面多少钱一碗,有多大啊?”

“今天我老伴去女儿家了看外孙女去了,这么热的天我也懒得做饭了,要不……老钱头儿,咱俩去吃碗面算了,再喝两口?”

“哎,要不是我家孩子今天带着孙女孙子来,我也跟你们去了,改天一定叫上我。”

奶奶们则是连连骂这些老头儿们,“不是你们当家真不知道柴米贵,整天就知道花钱。一碗面要十五呢,有什么好的,你这钱攒下不好吗?”

有的是老两口都在这里,在家里拌嘴不够,还要在这里吵:“嘿,我今天就偏要去和老钱头儿他们一起吃面去了,攒攒攒,有你这十五块钱是能给孩子们买个房还是能买辆车啊?”

像钟奶奶这样的,则是和老伴对视了一眼,拉过老伴说:“别人能去,你可不能去。小姜那孩子实诚,看见我们肯定不收我们的钱,到时候她也不能收其他人的,这让小姜的店还怎么开下去?”

钟爷爷听着他们说着那香辣爽口的牛杂面,辣椒酱辣酱油香口不呛人,真的适合下酒,他也意动。可老伴说的对,他不能给人家孩子添麻烦。

钟奶奶一看她老伴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笑着说:“等哪天我们趁着人少再去。”

也只好如此。

·

姜月微一到店里就摊在椅子上。柳阿姨正将一袋袋食材码放整齐,又去擦了一遍灶台和冰箱。

柳阿姨知道她今天要来,也非要说来帮忙,“我自己在家闲着也是闹心,你还不如让我过来找点事做。反正今天也没客人,累不着我。”

做完这些,柳阿姨又给她倒了一杯热水,“你来月经不舒服就休息两天,别累出毛病来。”

姜月微就这热水吃了一颗布洛芬,声音虚弱:“今天对面定好了试吃,我有药还能坚持一下。”

见姜月微面色不好,柳阿姨又按下她,给她沏了一杯红糖姜茶:“早上吃饭了吗?我那还有两个素包子,我自己包的,茄子豆腐馅儿的,茄子是我自己种的茄子。正好我回去抱些柴来,你先歇一会儿。”

姜月微眼睛亮晶晶的,猛地点头。一直停柳阿姨说她原来卖包子的事,她也没尝过,今天总算可以一饱口福。如果味道不错,以后让柳阿姨做些包子,不论是早餐还是正餐,都不错。

柳阿姨不放心她,千叮咛万嘱咐才回家抱柴火。自从知道姜月微这里煮面烧柴之后,柳阿姨没事就到处捡柴:自家的稭秆晒干引火,周边修剪树木时的枝枝叉叉,还有家里的废纸壳什么的,她都攒着。姜月微要付她柴火钱,她也不要,还说平时在这吃饭、除了买药根本没地方花钱。

姜月微看着柳阿姨的背影笑着摇摇头,谁能想到之前两人还唇枪舌战了一回,现在柳阿姨对她的体贴已经如亲近的长辈一般了。

不多一会儿,布洛芬的药效就上来了,姜月微顿感轻松了不少。

现在有这种救急药倒是方便不少。

秦筱筱跑了过来,还问姜月微怎么样,需不需要帮忙。

今天她本来不用来上班的,不过因为今天要试吃,她还是不放心姜月微。

早上她醒来后才发现姜月微已经走了,姜奶奶说她去买食材去了。

秦筱筱一过来见姜月微脸色还行,就放心了,问她:“今天还能做吗,不然我跟静姐说晚两天,肯定没问题的。”

姜月微摆摆手,“我吃了药,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见秦筱筱要走,她叫住她:“等一会儿你过来,柳阿姨拿她自己做的包子来,你也尝尝。”

听见有好吃的,秦筱筱猛地点头,眼睛都比刚才亮了:“对了,静姐刚才和我说,她中午前到,要先来吃碗面。她朋友、就是那个特别帅的周姐,说是约了那个荷叶谈乐队的事。”

姜月微这才想起荷叶告诉过她,周超超已经看过她们乐队创作的歌,也听过她们的演出,今天就是来谈签约的事。

她点头说知道了,见秦筱筱也来了,干脆说:“今天要试吃茶点甜品,单吃会有些腻,你能调些酒、泡些茶,大家一起琢磨一下。这样以后酒馆菜单上也能写一下推荐,什么样的酒水适合什么口味的甜品。”

秦筱筱都没想到这些,拍手叫好:“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微微你简直太聪明了!我这就去做。”

见她转身就跑,姜月微又叫住她,叮嘱做一些口味不同的酒,就连茶也起码准备三类。

苦酒配咸口的点心,喝完甜酒也不能再吃一口甜腻腻的茶点,要配酸口重一些的来平衡一下……

诸如此类,都是学问。

秦筱筱看了眼时间,就匆忙跑去酒馆准备去了。

姜月微展开一张卷成卷的微微泛黄的小纸,上面写得全是点心的名字。

那天许静说完,姜月微想了一晚,还是决定只做些茶点甜品给酒馆。

她和许静商量,一来是去酒馆喝酒品茶的人大多是酒足饭饱后去的,不是为了谈事情,就是休闲聚餐,很少有为了吃饭去的。做一些特别的茶点甜品也会让她的酒馆更有特色。

当时许静听后连连称赞,要么说还得是姜月微,脑子灵活。就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也不怎么适合做生意。

那晚,姜月微根据酒单挑挑拣拣,最后先拟定了几样先试试水,以后也会根据节日不同变化。

奶皮八件这种糕点放在以前会做成福禄寿喜这种喜庆的样子,如今大家觉得这样不够漂亮,姜月微打算捏成一口酥的大小的浅白圆饼,再在上面按上不同的花色,这样既有观赏性,又能区分出哪样馅料。

大小也正好可一口吃掉,不会太多吃得腻歪。

奶皮八件,顾名思义,就是用牛奶和油做皮面,再配八种馅料。

昨天姜月微还没想好做什么,今早去水果市场和菜市场都逛了一圈,打算看到哪个水果好一些,就买来做馅。

姜月微挑了些山楂,正好和之前隔壁齐嫂给的一罐子糖桂花炒成馅,桂花浓香馥郁,加了山楂酸甜开胃。

她还特意把馅料调得稍酸一些,配着小甜酒正好。

枣泥和豆沙的馅料肯定是要有的,豆沙里可以再加些磨成粉的玫瑰花瓣,温和甜香,配苦酒刚好。枣香本就独特,再将松子一起和蒸好去核的枣泥搅拌又烧得黏稠,松仁枣泥配着酸味浓郁的烈酒也不错。

姜月微今早竟然看到了南方才有的青梅,问了老板这几天都会有,她便定了不少,打算再做个青梅馅,做好的青梅酱只单单加冰糖就很下酒了。

此外,姜月微还做了椒盐馅,咸甜适中,让这八件不会太腻。剩下做了香蕉和葡萄两样水果馅,还有一样姜月微想了半天,还是做了火腿馅的,这也不算突兀。

其实正经的奶皮八件分大八件和小八件两类,总共有七个品种,并不是说只有八块点心,不过许静只要精致、材料好,成本高她卖的也贵,姜月微就做了八种馅,一样一块,到时起名的事她不管。

这些甜品她每天做好坯子,她这里也没烤箱,也没地方放,还是许静买了专业的烤箱放在后厨,姜月微早上送过去坯子,教秦筱筱烤一下就好。

有了奶皮八件,姜月微又单做了个酸馅糕点:带黄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