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2/2)
所以,柴平连亲征都是早有准备的?
无数人的脑中闪过这些念头,都不及弹幕上的精彩。
〖契丹进犯这个事,傻子都知道肯定是免不了的,咱们得说,柴郡主别看不显山不露水,自登基以来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实则大方向都在她的掌握之下,没有人动也就算了,谁要动,柴郡主一定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粮草,就没有人注意柴郡主调动粮草?〗
〖知道又怎么样?成了皇帝,名正言顺,郡主又不像别的人篡位,她可是天下人拥护上的位,在这一点上,只要不是打定主意要反郡主,只有听话。然后这些事想报上去,那也得能报得上去。无心反郡主的人,受制于郡主,他们在外敢乱说话吗?真以为郡主没点手段?〗
〖别说了,所以在没有直播的时候,柴郡主到底在背地都准备多少?〗
〖别问,问也不可能得到答案,你看郡主像是想回答我们的人?〗
柴平确实不怎么想回答,她的安排她有数即可,用不着昭告天下。
是以,柴平在契丹举兵进犯的消息传来后的第三天,御驾亲征,喊出口号是,凡有她柴平在,绝不让契丹有机会再犯大端边境。
哎哟,这样硬气的话,叫无数被欺压的百姓们都振奋了。
没错,他们华夏子民,自来没有被人打不还手的道理,契丹欺人太甚,竟然接二连三进犯,真当他们没有人了吗?
柴平亲征,纵然是为女子,却展示他们骨子里的不屈不挠,没道理柴平都不怕,他们反倒怕。所以,上!参军去,不怕死的都只管报名参军,一定要将来势汹汹的契丹兵马击退。
这一回,柴平算是一边往北去,一边征兵,而且不拘男女,便有卫国保家之心者,来者不拘。
一时间大端朝上下愿意参军的人不知凡几。
于女子们而已,柴平作为女子登基,论功行赏,于国有功之人,无分男女,皆以行赏,相对的公平,叫一群想找柴平麻烦的人都找不出来。
至于现在契丹来者不善,举二十万兵马三路来袭,城池接过告破,如今的大端朝需要振奋民心。
柴平亲征达到了一定安定人心的目的,接下来等的是柴平在抵达之后能不能打上一场胜仗。
其实各地的守将对柴平吧,因柴平在澶州那几年的表现,确实让他们长了见识,知晓柴平是要干事的人,大好的江山任人践踏,不可能。
柴平尚未抵达前线,相应的部署已经下达,只一句话,卫我边境,不计一切代价。
将军要怎么打,随他们的便。
行,随便打是吧,那就各显神通吧。
一心卫国保家的将士不在少数,契丹来得太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才会致使连失数城,现在各地的守将都反应过来,城或许不可能夺回,守城不让契丹再有机会夺得他们的一城一地,这个事完全可以。
等柴平一到前线,无二话,既让各地的将军都来一趟,大家商量商量到底该怎么对付契丹的二十万大军。
论兵马,大端朝如今能够调动的兵马不算太多,十五万而已,毕竟柴平也要考虑各地会不会有人作乱,总要留有兵马守城。
况且一时间想调动大批的兵马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十五万,只要这十五万兵能够打好了,其实柴平认为足够了。
不过,柴平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到边境召众将,有多少人来就未必。
比起正面对抗,人心安定与否,甚至是人心所向才是最难的。
柴平静候于军帐中,随着约定的时间,一旁的青碧没能忍住唤一句陛下。
“不急。”急来也是无用,柴平太了解当兵的将军想让他们心服口服有多难。
不过,关乎国家的兴亡,这一回柴平召见,要跟他们一道商量的是如何退敌,契丹这三路兵马倘若不退,国将必亡。
柴平在有人提议迁都的情况下御驾亲征,已然是表明了她的态度,这个国,这个家,她作为皇帝,她一定会守,谁也休想伤她百姓,抢她国土。
“陛下,秦将军到。”柴平相信,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者,必能够明白柴平此番前来所下的决心,他们也该清楚,柴平并非儿戏,她是要卫国保家,有此心的人何以不一心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