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2/2)
不得不说,柴平这件事干得相当漂亮。
赵匡胤一声声的称赞何尝不是对柴平极大的肯定。
因此,在柴平一语带过的一箭三雕时,一个耿逑,一个柴平,再有一个澶州,赵匡胤得承认,确实如此。
柴平不肯告诉陈琦所谓的埋伏是真是假,无非是要吊起契丹,也是为了让契丹可以放松警惕,如此一来,有些事情或许能够捉住机会。
瞧,柴平等到了机会捉住了。
其他的臣子都上前从赵匡胤手中接过捷报及柴平让人送来的信,仔细一看后,他们都为之惊叹。
“柴郡主机智果断才能成功阻止契丹进击,甚幸也。”
臣子们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谁让柴平都把事情捅到明面上了。
赵匡胤重重点头,“倘若不以出击,没能让契丹知难而退,你们知道现在的大宋将落入何等的局面?”
首尾不能相顾,大宋要打南汉收拾南唐,亦或者回军对付契丹,都是赵匡胤须得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但做下错误的决定,江山易主也并非不可能。
柴平这一伏击打得好,打得相当的好。
“不过,你们老的老,小的小,怎么能和契丹打得有来有回?”赵匡胤心存疑惑,那同样是无数臣子们心存的疑惑。
柴平的兵如果都是像眼前的吕斗一样老的老,弱的弱的人,怎么打赢强悍的契丹兵马。
“攻其不备,以我之所长,攻敌之所短。”吕斗说起柴平打仗一事,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对,没错,契丹兵马非常强悍,跟他们硬碰硬,大宋的兵马没有任何胜算。
但是,骑兵有骑兵的短处,他们以逸待劳也有自己的长处,当然应该攻敌之所长,才能让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吕斗说起他们这些兵都是怎么着的,近攻是不可能近攻的,他们体力都比不上契丹兵马,所以相比之下他们更乐意远攻。
赵匡胤提及,契丹兵马擅射,要说远攻契丹兵马也是有优势的。
吕斗马上解释,所以需要伏击,在契丹兵马出手前,先把契丹兵马解决。
这......是所有人都万万想像不到的答案。
在契丹兵马出手前先将契丹兵马解决,听起来不过一句话,实则操作呢?很难!
赵匡胤询问起细节,吕斗很是用心的解释,柴平是个集思广益的人,别管谁有远攻的好法子,她都会采纳。
况且别以为老百姓们都没脑子,那是因为他们日常没有机会表现,对付敌人,百姓们更能寻到他们的要害。
运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远袭敌人,别人或许看不上,但对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仗,他们心里骄傲高兴。
赵匡胤听完之后说不出心里的滋味,他并非不知边境百姓多苦,真是暂时没有办法顾忌,才只会放任不管。
可赵匡胤所谓的不管,仅仅是不与契丹正面大战,并非不管百姓们的生死。
但怎么从吕斗的嘴里说出的话,让赵匡胤觉得,大宋的军队守卫于边境,事实上就是不管百姓们的死活。
所以,当他们遇上一个愿意管他们的柴平,他们像是捉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死不撒手。
赵匡胤在反省,反省他这个皇帝到底当成了什么样。他怎么可以让他的百姓遭受如此绝望的处境?
自然而然,赵匡胤对上吕斗,打量了眼前这位谈吐不俗的老者,他的双手都是茧,身上的衣物虽然没有补丁,也已经发白,枯瘦的身体唯有在说起柴平时才能看见光,让赵匡胤在那样的一瞬间觉得,自己非常的失败。
他不能让百姓过上安乐太平的日子,也无法让百姓们看到希望。
事至于此,难道他连百姓的希望都一并要夺去吗?他要成为这样的一个皇帝?
不,不,这并非他所愿。
成为皇帝的赵匡胤,志在救民于水火,再创一个盛世。
天下能人无数,他想开创一个盛世,更得有用人之量。
对,柴平是前朝公主不假,恰也正因为她作为公主,根本不可能夺得江山,他更应该放宽心。用人以才,以令天下知,他赵匡胤胜于从前的帝王们,能用女子,敢用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