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秦公主阴嫚 > 第 88 章

第 88 章(2/2)

目录

“那就有劳公主了。”

看着见风使舵的靳强,刘婠心道,还好是个贪图享乐的,不然还要浪费些时间摆平关系。

她又点了断狱都尉,迎着对方紧张的目光,笑眯眯地询问:“吾听父皇说南郡偷盗之事频发,以致屡禁不止,尔跟吾讲一讲是怎么回事吧。”

刘婠的目的很简单,现在黔首已经对胡人颇为反感,官府直接介入只会激起更大的矛盾,倒不如先提黔首办几件实事博几分好感再徐徐图之。而且,她也确实不满意南郡官员的懒散,正好借此机会整顿吏治。

无独有偶,刘婠在南郡大刀阔斧地整治官场,阴嫚也借着一桩打杀奴仆的案子处理掉一群贪官污吏。不过涉事范围广直到芒种才有定论。

“你实话告诉朕,这事是不是你故意引导周昌去查的?”刘邦转头看向阴嫚。

阴嫚抿了口茶水,平静道:“陛下,我只是告诉御史大夫奇怪之处而已。”

刘邦不信但也没追问。他看向远处的亭台楼阁,看着近处的奇花异草,咋舌:“你给乃公惹了这么大乱子,总要想个办法解决吧。”

阴嫚放下茶盏,认真道:“陛下,我只是告诉御史大夫的奇怪之处而已。揪出贪官污吏的是御史大夫,要说惹乱子也是御史大夫。”

“行行行,是周昌那老小子惹的乱子。”刘邦敷衍道,“你也该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总不能让官位一直空着吧。”

“不是有人举荐了新的人选吗?”阴嫚反问,“难道陛下不满意?”

“都沾亲带故。再选上去,还费那么大劲做什么?”刘邦横了她一眼,“别藏着掖着了,这么多年了,乃公还不知道你。”

从高祖到武帝时期,功臣集团一直是皇帝们的眼中钉。他们占据了朝中要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力。

在君主专制的时代,皇帝要是坐不稳龙椅,动荡就会随之而来。动荡一起百姓就别想好好过日子了。所以她得确保未来的朝局是稳定的。

“从诸侯封国中挑选得力的官员。”阴嫚冷静道,“早年陛下曾向诸侯国派遣官员辅佐诸侯,帮助诸侯管理国家。如今陛下缺少得力干将,诸侯自然要派选最能干的官员替陛下分忧解难。”

刘邦眼睛一亮,对啊,乃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把诸侯国的人才收为己用!

见刘邦心领神会,阴嫚继续说道:“从鲁元公主南下发现诸多拿着俸禄不干活的官员,再到如今御史大夫发现诸多官官相护者,足以令陛下下令彻查全国官员。”

皇帝考察官员才干自然是无可非议的,旁人也没理由反对。

经过一场浩浩荡荡的官员品行考察,自然会有人被砍掉。空出来的位置越多,就越可以大浮动调动官员。如此一来,中央也就越能控制住地方。

刘邦当然明白这样做的好处,但他也知道这里面藏着层层危机。

且不说大量罢免官员会引起功臣集团的反抗,光是从诸侯国抽调大量人手补充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万一激起诸侯王的反抗呢?

阴嫚了解刘邦的顾虑,将计划仔细地说了一遍。

首先,她所说的抽调人才并不是简单粗暴把人抢过来,而是采用一种人事调动的方式将功臣集团的人派去封国中,把诸侯王的人换到外面来。而且是采用平级或者升职的调动,谁也说不出什么毛病。

其次,派去诸侯国的官员几年一轮换,短暂的任期使得诸侯王没有办法拉拢他们。这样一来就算是彻底收回了诸侯国的人事权。此外吸纳地方军的优秀人才,可以强化中央,弱化地方。

而能做到这一切的底气就源自中央军实力强悍。铁骑和铁甲兵在与胡人作战时威名远扬,而关中军队在刘邦的手里。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破釜沉舟。

刘邦反问:“假如诸侯们联合抗议呢?”

“谁和谁联合?”阴嫚笑道,“实力最强的楚王一直停留在关中,其态度显而易见。燕王是陛下的人,长沙王早就上交了兵权。就算淮南王和梁王联手又能掀起什么波澜?”

“你谋划了很久。”刘邦十分肯定,

阴嫚笑而不语。

刘邦看了她一会儿,说道:“真想知道韩信那小子要是知道了会是什么表情。”

阴嫚愣了愣,恍然间又觉得儿时的珠串回到了她的脖颈上,她想要挣脱却挣脱不开。

良久后,她垂眸轻声道:“您不用要挟我。我是孤臣,孤臣只有依附帝王才能活命。我尚有旧愿未了,还不想死得那么早。”

刘邦不语,不知是信了还是没信。

但他还是采纳阴嫚的谏言下达诏书。百官并无太大的反应,甚至还喜气洋洋地夸刘邦英明。

然而以张良为首的几个人精却发现了几个将军明升暗降,远离了军队。

而这就是阴嫚的最后一步,用对诸侯王动手的大动作掩盖对功臣的弱化。而朝局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