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2/2)
五福跪在地上,心惊胆战地开口,“皇……皇上……”
萧琰急喘几口气,终于恢复了冷静,淡声吩咐,“一时失手,将东西拾起来罢。”
五福和宫人们跪在地上,收拾一地狼藉,摔坏的东西自然要扔掉,还完好无缺的、重要的东西,自然是放回御桌。
萧琰从那一摞折子里抽出了一份,那是状告宁王——他的五弟,结党营私、蓄养私兵的。
皇帝心想:刚好可以给靖王找个事做,但他一贯是仁慈的形象,因此此事不能操之过急。他要寻个恰当的时机,找一张可靠的嘴,替他说出来。
萧琰将计划思考完毕,听宫人禀报,“陛下,惠太妃求见。”
已经猜到她是为了什么事,萧琰心中冷笑,面上却极温和,“请她进来。”
惠太妃穿着昨日那一身请罪的白衣,披头散发,手中捧着一条白绫,低头迈入殿中,而后恭谨地跪在了地上。
“皇上,”惠太妃将头埋得很低,语带哽t咽,“清河犯下如此大罪,全是罪妇失德,不求皇上宽恕清河,只求皇上看在先帝的面上,准罪妇以身代之,放清河一条生路。”
萧琰连忙吩咐宫人们扶惠太妃起来,但惠太妃已心存死志,仍旧坚定地跪在地上。
萧琰叹了口气,“清河是朕幼妹,朕如何不心疼。只是她若犯的家法,朕自然可以护她。可她犯的,是国法。朕若姑息,以后如何服众,如何保这家国安宁。”
他从不在意萧珠儿如何跋扈地要杀什么人。但她千不该,万不该,动到他的羽林卫。动到了,她便该死。
之前没能杀了沈姝,昨日也没能刺激到萧玦,是萧珠儿没用,她该去死了。
惠太妃心中绝望极了,却仍哭求道,“法理之外尚有人情,求皇上开恩,罪妇愿一命换一命……”
萧琰为难,“太妃……”
惠太妃哭道,“皇上放心,罪妇不会脏了太极殿,便是死,也只死在寿安宫,求皇上看在先帝与罪妇的情面,留清河一条性命……”
萧琰心道,一个当初纵容奸妃害他母子,一个冷眼旁观,又有什么情面。他皱眉,语气极为关心,“太妃说的糊涂话。”
又嘱咐宫人,“赶紧将太妃手中白绫拿过来。”
想死有的是方法,惠太妃并未抗拒,任人将白绫收走,配合着萧琰的虚情假意。她知道皇帝是虚情假意,可那又如何呢,她只能配合,唯有配合,才能为女儿争取一线生机。
惠太妃痛哭,不是伤心,不是愧疚,只求换得皇帝和旁人心软。
萧琰叹息道,“太妃累了,扶她回宫休息。”
惠太妃被两个宫人扶起,出太极殿的时候口中仍在哀求,“求皇上网开一面,给清河一条生路!”
几人走后,萧琰面色沉重,太息良久,好像当真为惠太妃母女动容、为难,而后在宫人“皇上保重龙体”的劝告声中,开始批阅奏章。
又过了一会儿,先前扶惠太妃离开的宫人急匆匆回来,满面惊慌道,“皇上,不好了,太妃投井了!”
萧琰面色猛变,急忙起身,“朕去看看。”
惠太妃死了,萧琰面色沉痛,心中却冰冷:死了便死了,他早就烦透他父皇留下的麻烦人事了。
惠太妃想一命换一命,哪那么容易。她死了,接下来就该萧珠儿。不过不能急,他起码得悲痛地犹豫几日,铺垫好了才行。
萧琰低声吩咐,“将清河公主,转入宗正寺。”
宗正寺有专门关押皇族宗亲的牢房,条件比大理寺牢房好得多。不是萧琰心疼萧珠儿,而是到底她是公主,和普通人犯关在一处,岂不是乱了尊卑。
将萧珠儿转入宗正寺,恰好也可表现对惠太妃的皇恩,岂不是好。
惠太妃离世的消息,传到了靖王府。沈姝去书房寻萧玦,想问问他接下来该如何做。
萧玦漫不经心地喝茶,以涮去口中浓郁药味,“不过一个太妃而已,对我也没什么恩义,明日去她灵前拜一拜便行。”
他在养病,和惠太妃有巨大仇怨,不去也说得过去。若是去宫中,又要面对皇帝,反而易生事端。
沈姝略一思量,“也好。”
黄昏的时候,谢绍宁提着一个食盒,不紧不慢走入了宗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