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航道繁忙:太阳系轨道图景与太空生产生活三联画(2/2)
“老板,梁将军!这是第三版防辐射涂层,用的是火星红土提炼的钛铁矿,再混合月球的氦-3残渣,防辐射率能达到98%,比之前的版本提升了5%。”张研究员把金属板放进检测舱,屏幕上立刻跳出一串数据,“刚才接到林工的通讯,星舰工厂那边急需100公斤样品,说是要用于‘开拓者3号’的舰体涂层,我已经安排人打包,等下就用‘科研专列’送过去。”
画面转到实验室角落,几个工人正往密封箱里装涂层样品,箱子上贴着“星舰工厂专用”的标签。张研究员补充道:“这涂层的原料全靠火星供应,上个月火星星环城送了200吨钛铁矿,咱们才够研发用。现在星舰越造越多,涂层需求也大,后续还得跟火星那边再协调下原料供应。”
调度中心内,全息屏的三个画面仍在同步播放:王强在火星收割水稻,林薇在地球焊接星舰,张研究员在月球打包涂层样品,而连接三者的,正是全息屏上那些不断移动的光点——火星的水稻通过运输舰送地球,金星的线圈通过运输舰送地球,月球的涂层通过运输舰送地球,形成了一条“火星种粮→金星造件→月球研发→地球造舰”的闭环产业链。
“这就是咱们太阳系文明的底气。”李扬关掉分屏,重新调出完整的航道图,“以前在地球,一个产业链断了,顶多影响一个地区;现在在太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全系统——火星的稻子供不上,星舰工厂的工人就没饭吃;金星的线圈送晚了,星舰建造就得停工;月球的涂层跟不上,星舰就没法抗辐射。”
梁小龙点头,想起之前拦截机引擎故障的事:“上次咱们拦截机的引擎坏了,金星那边连夜赶造备件,火星还临时调了一艘运输舰送过来,要是搁以前,没半个月根本解决不了。现在倒好,3天就搞定了,这就是产业链连起来的好处。”
调度员这时又汇报:“老板,刚收到火星星环城的消息,王强师傅的5吨新米已经装上运输舰,预计6小时后到地球星舰工厂;月球科研站的涂层样品也已登舰,4小时后抵达;金星的10台引擎正在穿越金星大气层,10小时后停靠地球星环城泊位12。”
李扬看了眼时间,对梁小龙说:“走,去星舰工厂看看,正好赶上吃那顿火星稻米饭,也看看林薇的焊接进度。”
两人乘坐穿梭舱前往星舰工厂,途中透过舷窗能看到不少运输舰正沿着航道行驶——有的满载着火星的粮食,有的驮着金星的引擎,有的装着月球的科研样品,像一群忙碌的“太空蚂蚁”,在太阳系的轨道上编织着人类文明的未来。
抵达星舰工厂时,午餐时间刚到。车间里的工人正排队领餐,餐盘里的稻米饭泛着淡淡的清香,旁边还有金星培育的耐高温番茄和地球产的卤味。林薇拿着餐盘走过来,笑着说:“老板,梁将军,快来尝尝这火星新米,比上次的更糯,王强师傅说这是今年的头茬稻。”
李扬接过餐盘,尝了一口米饭,确实比普通大米更有嚼劲:“不错,太空种的米能有这口感,不容易。张研究员的涂层样品什么时候到?”
“预计还有2小时。”林薇放下餐盘,指向远处的舰体,“‘开拓者3号’的龙骨已经焊完,就等涂层到了开始喷涂,争取下个月就能试车。”
梁小龙几口吃完米饭,拍了拍肚子:“这饭吃着踏实,比在拦截机上吃营养膏强多了。等这星舰造好了,咱们就能送更多人去火星,也能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李扬点头,目光望向星舰工厂外的航道——一艘运输舰正缓缓停靠,舰身上印着“火星农业专列”的字样,正是王强送米的那艘。他知道,这艘舰带来的不只是5吨大米,更是太阳系产业链环环相扣的证明。在这条产业链上,每个岗位、每个星球都不可或缺,而地球星环城,就是串联起这一切的核心枢纽。
当天晚上,李扬在航道调度中心的日志上写下:“太阳系航道日均通行217艘运输舰,火星太空农场、地球星舰工厂、月球科研站形成闭环产业链,‘地-火-金-月’资源联动机制成熟。人类在太空的生产生活已步入正轨,这既是1级文明的体现,更是迈向更高文明的基石。”
日志的配图里,太阳系航道图上的光点密密麻麻,火星太空农场的水稻、地球星舰工厂的龙骨、月球科研站的涂层样品在画面中形成联动箭头,清晰地展现出人类在太阳系内的生产生活网络——这张网络,正支撑着人类文明在太空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