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 112 章(2/2)
是故,听说姜月窈不日就要成亲,恭太妃很乐意替她添妆。还特意派春柳来递话,让姜月窈不要顾虑,只管挑个好日子,带新郎倌去拜访她。
恭太妃此举,无疑是想替姜月窈撑腰,说这门婚事她掌过眼。如此,也好堵住之后拿她差点儿嫁给连老太爷,又或是说十一年幼失怙说事的人的嘴。
晏昭回不知十一的真实身世,他自然觉得,恭太妃的背书,于姜月窈而言,无疑是一件极好的事。
毕竟,恭太妃虽然是个久不理世事的老太妃,但皇上和摄政王都对她颇为礼遇,不然她压根就来不成盛京。
只是,这番好意,却令姜月窈心下微紧。
十一想跟恭太妃相认吗?
*
所以,是夜,当十一夜探香闺,理直气壮地说:“窈窈,我有要事找你。”
姜月窈没有轻斥他,而是抛却羞赧,神色认真地点了点头,道:“十一,我明白的。如果你不想的话,不必非要去见恭太妃。我去给她磕头谢恩就好。”
十一愣了愣,他找窈窈,并不是为着见不见恭太妃的事。
但他转瞬便明白姜月窈的心思。
在窈窈心里,纵然她要遭受流言蜚语,也好过他要违逆他自己的心意。
他原本还想在窈窈面前稍稍收敛一点。毕竟,今早窈窈明显就想躲着他。早上他在庭中练剑,窈窈推门一见他,脑袋咻地一下就缩了回去,比小乌龟还要快。
窈窈一看就还对昨日春宫图的事耿耿于怀,可他实在忍不住不贴近她。幸好恭太妃派人来,他一下就找到一个当夜就可以夜探香闺的“正当理由”。
可听到姜月窈这样说,十一再也忍不住,一把将她抱坐在自己的腿上,揽着她。
姜月窈悄声惊呼,伸手抵着他的胸口,羞恼道:“十一!我在跟你说正事呢。”
“抱着也可以说。”软香温玉在怀,十一喟叹一声,旋即斩钉截铁地道:“窈窈,我想去见她。见她于你有利,于我们的婚事有利,我去见她,给她磕头谢恩又何妨。”
“不过,且不说她想不想,纵然她有意,我也不会跟她相认。”十一明白姜月窈的顾虑:“我的身世特殊,哪怕我的父亲、母亲并非戴罪之身,跟她相认也不值得我冒险。”
“反正,就算她觉得我神似母亲,也没有把握。”十一坦然无畏地道:“天底下相似的人如过江之鲫,只要我不认,又能奈我何?”
“以后,我们才要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其他人都无关紧要。只有对我们成亲有益的事,我才想做。”十一说得洒脱又霸道:“旁的事,我才不管。”
他语气笃定,显然想得透彻明白。
姜月窈稍松一口气,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你既想得这样清楚……所以你背着嬷嬷偷溜进来找我,不是为了这件事?”
眼见怀中的女郎睁圆了小鹿一样的机警的眼睛,十一忙不叠地把自己的理由找出来:“我是有正经理由的!”
姜月窈狐疑地望着他。
“窈窈,我来,是想找你替我取个名字。”十一早有准备,老神在在地道:“去见恭太妃,我总得报上姓名。琼崖郡那儿,因为要安排秦伯父的身份,所以连我的一并要改。”
姜月窈微愣,这倒的确是个正经理由。
十一见状,眉眼间染上些许得色,这果然是个连窈窈都不能反驳的好理由。
于是,十一欣然道:“从前我给信王世子自报家门的时候,说的是姓‘石’,磐石的石。所以,只能还依这个姓氏。但是名字,窈窈,就听你的了!”
*
哪怕知道十一是扯出一个理由来见她,也知道这个名字不过是一个幌子,姜月窈还是认认真真地选出好些字来,与他商量。
在拜见恭太妃之前,他们终于敲定了十一的新“名字”。
乍见十一,恭太妃呼吸微滞。
少年身着玄衣,容貌俊朗非凡,尤其是望向她的一双幽黑的眸子,澄澈如静水流深。
她莫名的觉得有几分熟悉。
待听到十一完全不相熟的名字,恭太妃低声呢喃:“石瑿?”
“玉有九色,元如澄水曰‘瑿’。”过了会儿,恭太妃看向他们,神色如常地笑叹道:“都说人如其名,果真如此。一瞧石郎君,老身便觉得欢喜。”
“如此,待你们成亲,老身便厚着脸皮,向你们讨杯喜酒喝。”恭太妃乐呵呵地道。
春柳站在她身后,眸中诧异之色一闪而过。
恭太妃原意只是添妆,可没想要去参加婚宴。
等姜月窈和十一叩谢离去后,春柳忍不住问道:“太妃,您要去喝喜酒?”
“是啊。”恭太妃望着姜月窈和十一离去的背影,良久,缓缓地道:“春柳啊,我见到石郎君,才发觉,我当真是老了。”
“从前都说,一笔写不出两个‘谢’字,一丘之貉罢了。可若是宜和的孩子还活着,纵然他身上流着谢家的血……”恭太妃笑了笑,苍然地慨叹道:“我其实一直盼着能看到他,娶妻生子,百年好合。”
*
七月十八日,大吉,宜嫁娶。
正是姜月窈和十一的大婚之日。